2019年4月18日,美国司法部公布了删减版的448页“通俄门”调查报告,明确表示特朗普竞选团队在2016年总统选举期间没有“通俄”。该报告是全球范围内,一国政府对他国凭借网络手段施加政治影响的首份正式调查报告。

报告的公布标志着长达23个月的“通俄门”调查暂告一段落,同时,也再次将世界目光吸引到利用网络进行政治干预这一日益明显的态势上。该调查报告无疑会搅动一场新的政治斗争,不仅会将特朗普总统生涯带入分水岭,同时也将掀起全球网络政治干预的巨大波澜。

一、”通俄门“背后:大国利用网络手段实现政治诉求

自特朗普正式就任总统以来,美国政坛怀疑其“通俄”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2017年5月,时任司法部长塞申斯任命穆勒为特别检察官,授权其对“通俄门”展开调查。穆勒团队至今已起诉35人与3家企业,但与特朗普相关的涉案人士涉嫌或承认的罪名都与通俄无关。司法部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俄罗斯政府确实试图干预美国2016年大选,但无法证实特朗普及其竞选团队的成员与俄罗斯政府在干预大选的活动上有共谋或合作。与此同时,也没有证据显示,在针对前国务卿希拉里的“邮件门”事件中,特朗普及其团队参与到了俄罗斯主导的黑客行为中。

美国司法部的调查报告还披露了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的更多细节。报告称,俄罗斯通过入侵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网络、在社交平台引导舆论、制造民主党竞选人的虚假新闻、窃取政要邮件等网络手段,试图干预美国大选,帮助特朗普上位。

依据该调查报告,俄罗斯在美国2016年大选中希望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网络手段,实现操纵选民倾向,达到影响大选结果的政治目的,是一起典型的网络政治干预事件。在此事件中,美国以受害人身份向俄罗斯发出正义的控诉。但就网络政治干预导致日益恶劣的国际环境而言,美国不仅不能自称受害者,反倒是这一趋势的推动和引领者。

二、”受害者“美国才是网络手段运用的真正高手

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强国,美国从来不是西方世界政治自由的代表。美国不仅容不下维基解密的创始人,向英国发出引渡请求致使阿桑奇被捕,更容不下所有其认为“有问题”的国家,一直尝试通过各种手段对外施加政治干预。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美国更是不断利用网络进行政治干预,努力将其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网络空间的话语权、数据获取能力、网络攻击能力转变为对“盟友”或“非盟友”国家政治的直接影响力。

2010年,美国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推动波及整个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之春”。2013年,斯诺登披露令全球惊愕的“棱镜门”,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制定“棱镜计划”监控德国、法国、墨西哥和巴西等国35名国际政要的电话,以及监控欧盟、日本、韩国、印度、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等38个国家或组织的驻美使馆等外交机构,通过科技公司大范围获取电子邮件、语音、影片、照片等资料。2019年,美国通过对委内瑞拉电网发动网络攻击,制造导致其全国多地区瘫痪的社会危机,从而为美支持的“临时总统”即反对派领导人胡安·瓜伊造势。从这些案例中不难发现,美国从未停止利用其网络优势,制造非对称政治优势,并实现特定政治目的的尝试,正不断进行着网络政治干预。

三、数字化时代,我需高度关注网络政治干预风险

利用网络进行政治干预是当今时代国家间实施政治影响的新兴手段。政治影响力扩散的方式随着技术发展而不断更迭,从书刊、报纸等纸质文件,到电邮、短信、电话等通信手段,再到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政治宣传模式的进化从未中断。相对其他政治宣传手段,互联网路径因其低成本、效果显著、易复制扩散等特性而备受青睐,而随着网络在全球范围的深度扩张,网络政治干预的趋势也将继续推进。

近年来,我国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网络空间政治风险也在提升。相比于美国大型电视台、报纸等媒体把控主流舆论的境况,当前我国的舆论影响力分散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博、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新兴自媒体。在此背景下,个别国家可能利用其在技术水平、互联网体系上的优势,针对我国情况,制造舆论对立,挑拨民众情绪,引发政治安全风险。我需高度重视此类风险。

作者丨李鹏飞、宫学源

声明:本文来自全球技术地图,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