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报道称,美国国防部为“持续性水栖生物感应器”的计划拨款4500万美元,去研究利用发光浮游生物和伊氏石斑鱼等海洋生物对海底环境改变的强大敏感度,以获得更大的灵活度去观察水下或海底物体,监视敌方无人机、核潜艇和水下载具的活动。美国这一做法,让你感到不可思议,其实也许未来路边的一块石头或树上的一段树枝,就是让你意想不到的“间谍”。
辐射“间谍”
一天,一辆挂着某大使馆牌号的蓝色小轿车每天准时开出大使馆,停在一条公路上修理,两小时后又准时驶回大使馆。这种异常行为引起了驻在国反特机关的警觉。特工人员设计了一次车祸,装扮成交警对小轿车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小轿车的顶棚材料是喷了漆的玻璃板,里面有大型线圈和电子线路。原来,这是一种窃听装置,窃听的对象就是那条公路旁架设的载波电话,利用载波技术进行通信。在通信中为了能使一对线路实现多路同时通话,它在发信端将各个用户的信号分别调制到了不同的频率上,在收信端再将其区分开,调制后分别送到相应的用户那里。为了能容纳多路信号,载波电话传送的信号频率很高,在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辐射到线路周围的空间中。用大型线圈把这些辐射电波接收过来,经过解调,便可以窃听到载波电话的内容。这种窃听方式叫辐射窃听。此外,如果你在电脑键盘上打字,间谍人员使用一种窃听技术设备,在千米之外也能通过电磁辐射和键盘打字声音,知道你在干嘛,浏览你电脑屏幕上的文字。
发射“间谍”
上个世纪50年代,一种名叫“蝎”的微型无线电窃听器问世了。它的体积比火柴盒还小,可以用气枪将它发射出去,粘附在任何建筑物的外壁。它就像壁虎吸附在墙上一样,能清晰地窃听到室内的每一种细微声响,并将这些声音转换成电波,经过放大电路,再用超短波发射出去,而在8公里直径范围内的超短波接收机就可以把这些电波记录下来,并用解码打字机把窃听到的内容打印出来,形成文件。“蝎”式窃听器在当时是情报机关的秘密武器和从事间谍活动的“撒手锏”。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种更为先进的“子弹窃听器”问世了。它的外形与普通子弹没什么两样,但是它的弹壳内却装有一个超微型的超高频收发射器。用微声冲锋枪把它发射出去,然后带上超高频电子接收耳机,就可以听到远处敌人的对话。为了更远距离和更大容量地进行窃听,可以把它改装成“炮弹窃听器”,用炮发射到敌方的纵深地。外军曾经在一次军事演习中,用这种刚刚试制出来的子弹窃听器,非常清楚地听到了隐藏在远处空山峡谷内伏兵的低沉对话。
激光“间谍”
一谈到窃听,人们就会想到安放在电话、饰物等物品内,被做得形态各异的电子窃听器,而绝对想象不出可以用光来搞窃听。实际上,在秘密战线上,光已经被利用制成间谍活动的窃听设备——激光窃听器:主要是指用光波工作的窃听器,如激光窃听器、红外窃听器等。现在,有些国家的谍报机关都广泛应用激光窃听器对外国大使馆、领事馆及戒备森严的外事机构进行窃听活动。激光窃听器,就是用激光发生器产生的一束极细的红外激光,射到被窃听房间的玻璃上。当房间里有人谈话的时候,玻璃因受室内声音变化的影响而发生轻微的振动,从玻璃上反射回来的激光包含了室内声波振动信息。人们在室外一定的位置上,用专门的接收器接收,就能解调出声音信号,用耳机监听室内人员的谈话。由于激光本质上是一种频率极纯、极高的电磁波,加上其方向性好,照射和反射的能量集中,所以解调并不困难。
纳米“间谍”
据报道,目前一些军事强国正在竞相研制纳米微型武器。据悉,现在已有超微型信息系统和攻击系统悄然走出实验室,有的已准备投入战场,将与传统作战巨魔展开拼杀。 利用纳米技术研制的袖珍侦察器在信息化战场可令对手防不胜防。这些“间谍”极其微小,很难被发现,它们装备有敏感的微型摄像机、窃听器和感应器等,可以大面积散布,通过网络感知外界各种信息;它们能够深入虎穴,将微型智能侦察系统植入昆虫体内,并进行操纵用以收集情报,甚至引导己方导弹实施攻击;大量微小的纳米布撒在不同的轨道上组网,可连续监视地球上的任何角落,即使少数纳米窃听技术失灵,窃听网也不会受到影响。
微波“间谍”
微波窃听法的原理同激光窃听比较相似,但微波的方向性不如激光那样强,它的反射波在一定区域内都可以收到,所以窃听者可以藏在被窃听房间周围的许多地点。1945年,莫斯科向美国大使哈里曼赠送了一件珍贵的礼物——一个雕刻非常精致的美国国徽。哈里曼把国徽悬挂在书房里。他总是习惯在这里和人密谈。哈里曼并不知,国徽里藏了一个微波反射器,声波会激起它的振动。苏联特工就在与美国使馆一街之隔的房子里向国徽发射比较强的微波,同时用一个灵敏度很高的微波接收机接收反射回来的微波,从而窃听美国大使在书房里的谈话。
网络“间谍”
网络也是间谍机关实施监听的主要途径。在被曝光的“棱镜计划”中, NSA和联邦调查局(FBI)嵌入了微软、谷歌和苹果等9家互联网公司的中心服务器,获取和追踪用户的语音和视频聊天、照片、电子邮件、网络日志等。凡是网络涉及的地方,无论是地面、海上、空中乃至太空,都可能成为网络间谍战的战场。可以说,网络延伸到哪里,网络间谍的阴影就投射到哪里。美国国家安全局已经取得了一项技术突破,可以将间谍软件深藏在由西部数据、希捷和东芝等公司制造的硬盘中,这一机构可以借此窃听全球大多数电脑。“震网”病毒是由美国国安局领导开发的网络武器,曾被用于攻击伊朗的铀浓缩设备。
微信“间谍”
微信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信息安全带来了隐患。尤其是国家机关、政府机构、军事秘密的特殊部门人员,微信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大泄密渠道。目前,只需知道对方的手机号码、QQ号码、微信号码、微博号码,就可以锁定机主的位置,就可随时进行窃听。如,一种手机多功能智能卡,是一种超大容量的芯片,里面装有一个快速解码及破译的软件程序和超大容量的内存空间,将此卡插进里面输入对方的号码,在几分钟内就可将对方的密码和PIN码破译出来,破译出来的密码和PIN码将会自动储存在里面。然后,当对方进行微信音频、视频通话,就可以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即使不方便接听,也可自动录音,任意播放。一种微信通话恢复软件,能使曾经被删除的短信、邮件、备忘录、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都可以轻易恢复。当你手机中病毒后,一定警惕有可能会被窃听。(孙立华)
声明:本文来自光明军事,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