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打压中国网络科技企业的真实意图及对我国未来科技工作的相关启示

——花旗“帝”国的傲慢与偏见

作者:磨惟伟

近年来,中国高科技领域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成绩斐然,在引起世界仰慕的同时,也引发了美国政府的傲慢、偏见与警觉。特别是近两年,在新冷战思维的肆意作祟下,出于捍卫世界霸主地位、打压国际竞争对手及其他不可告人原因的综合考虑,美国不惜动用国家力量加大对华为、中兴等中国网络科技企业的蓄意抹黑和围猎力度,屡屡升级打压步骤,以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是唯我独尊、霸道无理的强权逻辑,强力遏制中国科技崛起的发展势头。

一、美国对华科技战略奉行极限施压、强权至上,致使中美科技铁幕降临、出口管制“新柏林墙”重现

2019年5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名为《保障信息与通讯技术及服务供应链安全》的行政令,以类似戒严的方式,宣布“国家科技紧急状态”。在此行政令下,美国企业不得使用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企业所生产的电信设备。与此同时,在没有获得任何网络威胁实锤证据的情况下,美商务部直接点名华为,宣布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子公司列入美商务部产业安全局(BIS)的“实体封杀名单”。出于美政府限制禁令,谷歌、高通、英特尔等公司纷纷宣布暂停同华为的部分商业合作。随后,5月20日,美国土安全部(DHS)又迅速配合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无人机的安全警报,力图将围猎范围扩大到大疆、海康威视等中国新兴企业及科技巨头。可以说,美国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从本质上来说,美国打压中国网络科技企业既非对等开放、公平竞争的商业考虑,也非危害国安、证据至上的法律逻辑,而是毫无实据、霸道无理的强权思维。这种滥用国家力量的行为,既不光彩也不公正,其背后的真实意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竭力避免由“领跑者”滑向“并跑者”,全面维护科技领域世界霸权

《纽约时报》2019年1月发表的题为《美国逼迫盟友对抗华为实现与中国新军备竞赛》一文中,就明确指出“在一个由计算机网络控制最强有力武器(除核武器以外)的时代,任何主导5G技术的国家,都将在21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拥有经济、情报和军事上的绝对优势”。这不仅是美国媒体的一家之言,它反映的更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近年来,中国网络科技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创新成果尤为突出。以华为的5G技术为例,它目前至少领先爱立信、三星等同业竞争者一年以上,并在5G最关键的商用竞争领域拔得先机、占得头筹。鉴于网络科技威力巨大,谁主导了5G就意味着它将占据未来经济、情报和军事上的领跑优势。对于中国网络科技企业势如破竹、大有赶超的迅猛势头,美国政府开始由焦虑变成恐惧、由幕后转向台前,并意识到如不加以限制围猎,中国网络科技企业与美国思科等八大金刚的技术差距就会越来越小,曾经的跟跑者就会变成未来的并跑者、甚至是领跑者。好在现实不会说谎、公道自在人心。正如美国CNN近期民调结果所显示,现今61%的美国民众都认为美国打压华为是出于政治目的。这项由美国媒体自己做出的民调,反映的不仅是民心,更是这样一个事实,即在打压中国网络科技企业、遏制中国和平崛起方面,所谓的“中国网络安全威胁论”无外乎是美国政府愚弄世人、蒙人耳目的幌子,维护科技领域超级霸权、围堵中国制造2025才是其根本目的之所在。

(二)试图将“加害者”身份变成“受害者”形象,努力维持世界范围监听特权

自2007年后,美国通过编订特制法案,密切情报部门与国内大型科技公司合作等方式,逐步获取了监听世界的超级特权。2013年,随着“斯诺登事件”的爆发,美国监听全球的丑闻浮出水面。在一系列证据面前,美国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网络科技产品肆意监听别国、窃取公众隐私的恶劣行径,引发了包括美国民众在内的世界人民的普遍不满。但在短短六年的时间内,美国巧妙地运用转移视角、施压盟友、舆论造势等方式,将斯诺登事件的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甚至逐渐淡出民众视野,并顺势将世界瞩目的焦点由“有理有据的美国监听丑闻”转移到“无凭无据的中国网络威胁”问题上。在维护监听特权方面,因为中国不是美国“五眼联盟”伙伴,更不会屈从于美国法律将数据分享给美国;因而,美国认为,中国网络科技企业在海外的产品推广与业务扩展,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美国利用自身八大金刚企业在世界各地部署的技术点,扰乱其苦心经营的战略布局,尤其是特别担忧华为5G基站一旦大规模铺设,将严重妨碍美国对世界的无障碍监听。因此,竭力打压中国网络科技企业的正常发展与海外营销,努力妖魔化中国的科技产品与科技进步,并将自身由过去侵害世界民众隐私的“加害者”,变成所谓中国网络安全威胁的“受害者”,是美国长期以来经营的一步战略大棋,更是维持其世界监听特权的关键步骤。

(三)对华战略力求由“防范围剿”变成“极限施压”,全力确保头号霸主优势强权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国自古强调“和谐共处、万事以和为贵”,但以美为首的西方世界更奉行的则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恒的利益”的丛林法则。纵观历史,无论是敌是友、刻意与否,一旦一个国家有挑战美国绝对优势地位的可能,美国绝不会听之任之、心慈手软。以美国的传统盟友日本和法国为例,1980年代日本经济曾发展迅猛,其GDP甚至一度达到美国的一半,创造了多项经济奇迹,并全力发展以半导体为主的高科技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产业。但美国为了维护其经济霸权、美元特权和高科技强权地位,通过贸易制裁、逼迫日元升值等手段,威逼利诱日本签下了《广场协议》。至此以后,日元大幅升值,国内泡沫急剧扩大,致使成千上万家外贸企业亏损倒闭,以东芝为代表的半导体产业萎靡不振,日本经济由此进入了消沉的30年,负面影响延续至今。在对付盟国企业方面,美国帮助通用电气公司打压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时所祭出的各类手段更是刀刀见骨。阿尔斯通是法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巨头,巅峰时期曾比肩西门子,对法国经济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但阿尔斯通的壮大却严重挑战了美国本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2013年以“莫须有”的罪名在肯尼迪机场抓捕其高管之后,美国利用了包括长臂管辖、跨境执法、定罪打击、强制收购和拆分肢解等综合手段,成功地将这家法国巨头彻底打趴,自此一蹶不振。从上述系列事实可以看出,美国对待传统盟友及其盟国企业尚且毫不留情,对迅猛发展、直追美国的中国网络科技企业更不会心慈手软。因此,“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现今美国对华经济、科技领域所采取的种种无理行径,只不过是其压制竞争对手策略的故伎重演,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防范遏制中国的科技崛起与和平崛起。

二、美国打压中国网络科技企业的行为损人不利己、危害遍全球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没有哪一个国家甘于仰人鼻息、任人摆布。和谐共处、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本是世界各国都应秉承的相处之道,但美国却借贸易战、科技战之名,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之实。对构建和谐、稳定、共赢的中美大国关系无疑是百害而无一益;并且,作为全球最大的两大经济体以及世界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源,中美贸易战、科技战所引发的海啸与地震同样会波及世界、祸及全球。

(一)美国对华网络科技施以组合重拳,致使中美关系前景荆棘丛生、迷雾重重

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就曾明确指出,“一个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作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强国和经济大国,美国本应该明白科技交流的规律、深谙市场竞争的益处,但美国政府尤其是当中的鹰派势力却屡屡将中美两国多年苦心营建的友好情谊弃之不顾,对中美民众渴望和谐共处、共赢发展的真实呼声视若无睹,以一己之私,冒天下之大不韪、逆世界潮流而动,强势祭出科技霸权主义之旗,美国政府的这些损招、烂招和狠招,伤害的不仅是中国民众的感情与企业的利益,更使得美国企业和民众蒙受巨大地经济损失,并对前景充满无望。一旦科技战打响,美国的苹果、英特尔、波音、高通、德州仪器、思科、美光科技等公司势必首当其冲、深受其害。以美国宣布实体封杀华为后的美科技股主要企业走势为例,高通跌了18.76%,苹果跌了5.31%,谷歌下跌2.48%;这一系列数字只是当下现状的一个缩影,但它却不折不扣地折射出科技战下没有最终赢家的事实,更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未来科技发展的一种普遍悲观情绪。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不走合作共赢的道路而醉心“零和博弈”,不遵循于公平竞争的国际规则而痴迷于打压别国,到头来只会四面楚歌、处处碰壁。清朝时期那个深受帝国主义剥削欺压的旧中国已一去不复返,现今的中国有足够的自信、足够的能力和足够的毅力不再屈从于任何霸权与霸凌。若美国一意孤行、孤注一掷,前方的道路也必定是荆棘丛生、坎坷重重。

(二)科技铁幕降临严重阻碍各国交流互鉴,致使全球科技发展黯淡无光、失去色泽

正所谓,“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在产业分工高度全球化、科技互鉴日趋常态化的今天,世界各国共同构成了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当中,中美关系就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平稳健康发展的压舱石与推进器。但美国突然单方面地改变国际贸易规则,在中美之间人为制造“科技铁幕”,试图挑起“科技冷战”,这如同给全球经济发展和世界科技创新树立一道“新柏林墙”。迫于美国的霸权与淫威,很多国家被迫选边站队、踌躇不前,这给世界经济复苏、全球科技产业链供应及世界安全等都造成重大的不利冲击。对美国而言,将进一步推高国内通胀预期、降低居民消费水平、阻断科技人文的国际交流,并会给美国高新科技企业的利润创收与海外布局造成猛力一击;对世界而言,这注定会是一场全球皆输的“灾难”。因此,美国执意挑起的“科技冷战”是极其自私、极不负责、极度危险、极失民心的一次全球霸凌。

三、未来中国的科技强国发展需要根植厚土固本元、核心攻关育重器

自古以来,中国就不是好战的国家,更不会是惧战的民族。美国挑起的这场贸易与科技新冷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的发展蒙受损失;但若换一个角度审视的话,极限施压也是对中国科技自主可控、核心攻关能力的一次有力倒逼。翻看历史教科书,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真实场景: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开始对中国大陆进行封锁,随后中国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1949年,美国秘密纠集17个国家,搞所谓的“巴统组织”,对社会主义阵营实施高技术封锁,更单独给中国增加了500项禁止项目,随后60、70年代,中国依然造出了“两弹一星”;1996年,美国又纠集33个国家搞了一个“瓦森纳协定”,对中国进行高技术封锁及武器禁运,而今天,中国的预警机世界领先,并研发出了歼十一、歼十五、歼十六等一大批国产战机。这些历史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中华民族为什么能有五千年的璀璨历史,就因为我们是在这种越挫越勇、永不言败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国网络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步伐不会因为美国少数政客的鼓噪与施压而就此作罢,“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想打、不愿打,但绝不怕打”。

(一)打好核心自主攻关的“持久战”,走好科技强国战略的“新长征”

在核心技术攻关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同时,“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总书记的这些谆谆教诲提醒了我们,市场虽然可以换来技术,但绝对换不来核心技术;技术引进虽然是后发国家的必经之路,但它注定是一条被人牵着鼻子、卡住脖子的权宜之计,绝非长久之策。因此,对于核心技术的攻关,我国网络与科技领域的工作人员既要有敢闯敢试、并肩作战的精神,也要有稳扎稳打、谋定后动的状态;既要有只争朝夕、锐意进取的担当,也要有审时度势、静水深流的功夫,这样才能协同创新、攻坚克难、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同时,我们还必须认清,现今的美国政府及未来的美国政府,无论是鹰派主政还是鸽派当权,在打压中国网络发展与科技崛起方面基本立场都是一致的,不存在有无问题,只存在实施速度的快慢问题。正如古训所强调的,“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面对美国对华网络科技企业的卡脖之举与咄咄逼人之势,我国网络和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一定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要时刻做好打持久战、走新长征、绝境逢生的工作准备。

(二)推进网络人才培养的“攻坚战”,夯实人才强国战略的“新沃土”

《东周列国志》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齐相管仲为帮助齐桓公成就一番大业,在其向桓公建言献策时特地上书称,“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希望桓公能广纳贤才、重视合力。确实,大厦需众材、海润要百川、事成集众谋、学成采百家,这是管仲极力推广、竭力倡导的政策主张,更是齐桓公治国理政、成就伟业的思想精髓。面对美国科技领域的极限施压,我们最有效的反制手段就是自主创新、自强不息,而这最依赖的就是青年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当前,在网络科技领域,我国有数量庞大的人才基础,投入巨大的经费支撑,但目前最缺的还是“顶尖精品”与“一流大家”。正如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2005年所提出的“钱学森之问”一样,我们必须承认同世界一流的创新强国相比,我们还存在差距与短板,特别是在基础科学研究、世界顶尖实验室、国际学术带头人等方面尖端人才奇缺。但问题都是一步一步解决的,中国历来都是一个敢于认清自身不足,努力克服发展弊端、时刻勇攀科技高峰的伟大民族。毛主席也曾说过,“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而中国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因此,在美国强势倒逼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未来的顶尖人才培养步伐与海外尖端人才引进工程不会放缓停滞,只会加速前行、风雨无阻;在通往科学巅峰的道路上,虽然崎岖而漫长,但我们有实力、有信心,更有魄力行稳致远、顺利抵达。

(三)努力实现科学互鉴的“突围战”,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开拓国际交往的“新空间”

在2019年5月15日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致辞时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这是中国政府始终不渝的发展主张,在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方面我们更应该将这份理念、这份倡议和这份自信发展好、落实好。从本质上来说,美国对华科技祭出“封杀令”和“脱钩战略”,既是一种“一家独大、赢者通吃”的专横霸道,更是一种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倒退表现。虽然,中国一直致力于构建和谐共鸣、互利共赢、安全稳健的中美大国关系,但中国绝不是一个科技离开了美国、市场离开了美国就活不下去的国家。世界舞台如此广阔、交流互鉴如此精彩,当我们打开另一扇窗户时,往往能获得不一样的世界。因此,在世界多国对学习中国网络安全经验充满浓厚热情的大环境下,凭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国内的网络科技企业完全可以主动作为,凭借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以及国家战略的优势平台,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进而构建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本文刊登于《中国信息安全》杂志2019年第6期)

声明:本文来自中国信息安全,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