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之滨,山城重庆。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于一体,近年来更以“3D”魔幻地形的招牌,变得愈加“网红”于全国乃至世界。时代快步向前,催生着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映射在重庆的社会治理之中——城乡“二元结构”向“一体化”转变、“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社会业态由“以邻为壑”向“跨界融合”转变。因此,重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推进“智能化防控”,必须立足于这些不容忽视的基础之上。
那么,如何搭上这趟时代的“快班车”?重庆市公安局党委班子带头承担“智能化社区防控体系建设”的课题,蹲点调研、剖析难题、研究论证,为顶层设计的思路与方案寻找突破口,要求全市公安机关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强烈紧迫感,坚定不移地向大数据要警力、要效率、要战斗力。
去年3 月,由重庆市公安局牵头起草的《从社区到社会、从治安到治理,以智能化推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调研报告出炉,将大数据基础建设、基础应用、专业应用细化为27 项任务, 正式提出了重庆市“智能化防控”建设的总体思路,确立了“智控”“智侦”“智防”“智指”“智服”“智管”“智训”的重庆公安大数据“七智”工程。
重庆市公安局遵循“市局建平台、资源全整合、全警共享用、使用无盲区”的总原则,培育战斗力生成新的增长点,实现从“零基础起步”向“高起点迈步”的跨越。完成“大数据警务+ 大数据业务+ 大数据技术”顶层设计和“警务云”平台升级改造,“七智”应用逐步成型,整合内外部数据1257 类9 万亿条,新下放权限89 项;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会议、73 场大型活动安保维稳能力明显提升,实现万无一失。“蓝翔传销多维分析系统”作为全国首个由地方自主研发系统被公安部列装,12 项方案入选公安部“畅通大数据服务基层渠道专项工作”,数量居全国第一。科信处“数据直通车”获评“全国公安移动应用示范样板”,经侦总队“经侦众查APP”、渝中区分局“警务滴灌助手”、巴南区分局“1+5”科技护城墙、涪陵区局“多侦合一”大数据联合行动获奖。九龙坡区分局“服务民营经济+ 学校”互动助手及“移动警务快速反应”APP 在全国公安移动警务优秀创意会上交流展示。
此外,重庆市公安局有针对性地提出各地智能化社区防控体系的基本思路、方法路径、重点举措,逐步走上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科技为依托,以“数据自动采集、信息智能研判、结果自动推送”为核心内容的智能化社区防控发展之路。在全市“出台一个意见、制定一套标准、建设一个平台、构建一套机制”的基础上,在重庆市公安局总体框架下,各级公安机关积极响应,大力推进大数据战略,在智能化社区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小社区大防控
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李子坝,位于重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商贸流通中心的渝中区,这个以“轻轨穿楼”闻名于世的网红地,如今也是重庆公安“互联网+”社区警务模式的“试验田”。走进李子坝社区,听见辖区居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警察很接地气,我们天天都看得到他们的人”。
警察在身边,安全就在身边。社会治安要有齐抓共管、责任共担的长效机制。平安医院、平安厂企、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银行等,是最基础的城市“平安细胞”;派出所、社区巡防队、辖区单位、社区自治物管组成的“四级巡逻防控勤务”模式,大大提升了社区治安的动态管控能力。
根据政府职能部门、重点单位、特种行业、居民楼栋、店堂门市等不同行业、系统和人群,分门别类地建立警民微信群,组建相对独立又有共同话题的“小社区”。社区警务室民警李娜此前在“嘉陵江边社区警务微信群”里看到居民抱怨大半夜楼下的喝酒人划拳声很大,打扰居民休息。随后,她与同事一起前往现场,与周边餐饮大排档老板进行沟通,很快就达成了谅解,妥善处理了此事。
在警方搭建的掌上社区警务平台上,居民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选择所在社区,实现一键找辖区民警预约办事及第三方社会公共服务等,享受社区民警“管家式”服务。居民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向社区民警提供涉及刑事、治安、交通以及工作建议的信息;对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居民,警方可结合有奖举报的相关政策,以发微信红包的方式进行奖励。
有了社区民警智慧化管理平台,依托互联网地图,就可以对社区民警的工作进行网上定位、网上视频传输,改变现有“坐班等待式”的警务模式。现在社区民警每周工作的时间不少于20 个小时。同时,在案件高发、防范薄弱和重点节假日、便民服务的时段和部位上,始终保持“警察常守、警车常巡、警灯常闪”。
事实上,通过“互联网+”社区警务模式,不仅让民警沉得下心来扎根于社区,更是大幅度提高了民警的工作效率。引入了消防物联网技术,在老旧建筑和重点保护人群楼栋安装无线烟感,电气、水压监测,无线报警器等设备。居民小区门禁系统升级改造后,由过去民警被动逐户上门采集变为现在居民主动申报个人信息办理门禁卡——居民刷卡进入小区或楼栋时,系统就能自动上传该使用人的基本信息,大大缩短了民警入户登记的时间,有效提升了实有人口登记率。
精准打击,动态防控,皆缘于整个李子坝社区基本建成了全封闭视频围合“圈”。在前期打造“民心天网”公共视频监控,实现辖区全覆盖的基础上,李子坝社区警务室将公共视频监控通过视频专网接入社区警务室,一面由6 块50 英寸高清显示屏构成的“视频监控墙”,将公共视频监控有盲区的社区、居民小区、楼宇通道、背街小巷等区域逐级进行角度优化视频围合,商场、小区、楼宇通道、背街小巷等清晰可见,极大提升了社区防控能力。
在“ 智能化防控” 的推动下, 一年多来,李子坝社区提供有价值的破案线索80 余条,通过线索破案和打击处理数量分别同比上升71.3% 和29.8%。同时,辖区侵财案件和可防性案件发案数量同比分别下降50.2% 和83.33%。2018 年以来,重庆市公安机关采取多项措施,切实提升了居民治安安全感,全市共立八类案件2500 余起,同比下降18.08%,破案率同比上升7.29%,现行命案破案率达100%。
小“魔镜”大数据
数据管理智能化便捷化
作为重庆的南大门,巴南区的城乡二元结构特点尤其突出。所辖李家沱街道合建社区属于老旧社区,原来社会治安情况复杂,偷盗案件时有发生。由重庆市公安局巴南分局自主研发的“魔镜”智能门禁系统,率先在李家沱街道合建社区投放运行。
该系统之所以被称为“魔镜”,在于其奇妙的“刷脸开门”方式。该系统通过事先采集居民信息,由安装在小区、单元门上的摄像头对居民面部人像进行实时读取识别,一旦通过验证,不需要任何动作,门禁就会自动打开。对于回家拎着大包小包,或者抱婴儿出行的居民来说十分便利。
社区民警指导群众正确使用“魔镜”智能门禁系统
事实上,“魔镜”智能门禁系统并不止于“刷脸”功能,下拉开门、小固件开门、电话开门、Wi-Fi 开门、IC 卡开门、摇一摇开门等九种开锁方式对应不同年龄、身份的人群,灵活多样,各取所需。从居民进出楼栋的情况,“魔镜”智能门禁系统还能准确分析空巢老人、学龄儿童等特殊人群的行为规律,一旦发现异常,警方会主动上门服务。
目前,“魔镜”智能门禁系统已覆盖58个物业小区和36 个老旧社区,安装各类门禁机1700 余台,服务13 万户30 万余居民,老旧社区的代表李家沱街道合建社区已连续两年“零发案”。
“魔镜”智能门禁系统,作为智能化防控建设中的一项内容,已在实践中得到公众认可。由“魔镜”智能门禁系统、智能微卡口、一线警务工作平台、联网报警及社会视频共享接入平台、RFID 智能安防定位服务平台5 个信息生产交互平台,一个全面收集并整合信息的核心系统密织而成的“1+5 科技护城墙”,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多环节、全方位的防控格局。
2018 年9 月下旬的一天,巴南区龙洲湾某小区一户人家被盗,民警接警后迅速赶往现场。经调查,这户人家住着老两口,因最近都在外地避暑,家中长期无人。当日,老人的儿子来做清洁,开门时发现门锁打不开。以往这门锁只要钥匙一拧就能开,现在开不了,要么是锁坏了,要么就是家中进贼了!他警觉地拔出钥匙,赶紧躲进安全通道拨打报警电话。就在这个间隙,他听到有人从房子里跑出来,一溜儿烟没了踪影。随后,民警调取了门禁系统监控,成功掌握了嫌疑人的信息,并实施抓捕。从接警到确定嫌疑人身份,通过运用“1+5 科技护城墙”的功能,只用了不到1 小时。
海量数据的产生,最重要的是运用。数据与“一标三实”结合,与“人、机、门”互动,与“人、房”高度关联,实有人口管理由传统上门走访向“数据见面”转变;分析数据与人案关联技战法运用、数据建模预警预防相结合,为破案打击工作提供信息线索、人车核查封控、动态轨迹分析等支撑。
可以这样说,重庆警方已初步收获了现代科技与社区治理防控深度融合带来的“红利”:2018 年以来,重庆市刑事案件、暴力案件、侵财案件发案数量分别下降4.3%、15.6% 和3.7%。
小角度大导向
亮点纷呈落地见效
治安问题的重点在基层,落点在社区。如何发扬专群结合、群防群治优良传统,不断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组织化水平?重庆市各级公安机关将大数据、智能化新高潮,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公安业务融合,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七智”应用起步快速,各区县特色鲜明,亮点纷呈。例如,重庆市公安局南岸区分局依托被确定为“雪亮工程”国家级示范城区的优势,形成了总投资5.1 亿元的总概算,计划在三至五年内建设以公共视频监控系统为主,智能门禁、车辆识别、Wi-Fi 探针等系统为辅的一整套智能化防控体系;重庆市公安局璧山区分局积极构建“门禁系统+ 网格化+ 政务信息框架建设”智能化社会治理新机制,人口基础信息与政务信息实时互换,比对、分析、督办、反馈、考核一体化运行,实有人口登记率从原来的50% 上升到近100%;重庆市公安局江津区分局自主研发“智慧社区服务管家平台”,通过前端APP、门禁智能屏、公安管理端三者结合,解决警务实战中的诸多难点,大幅度降低建设成本;垫江县公安局依托微消息平台、微镜头视频、微信群交流等推行“微警务”,架起与群众“零距离”的桥梁。
从社区到社会,从治安到治理,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重庆市公安局逐步走上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科技为依托,以“数据自动采集、信息智能研判、结果自动推送”为核心内容的智能化社区防控发展之路。通过对社区治安要素、风险源的敏锐感知、预警处置,更有预期、可持久地保障安全;通过重心下移、服务前置,推动构建集约高效的基层管理服务机制,确保政府各项公共服务职能职责落地见效;通过“互联网+”等创新手段,优化管理方式,叠加服务功能,打通管理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保护人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陈燕)
图片来源:重庆市公安局
声明:本文来自中国警察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