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意义]

从开源情报的概念及特点入手,探讨开源情报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中国国家安全情报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开源情报意识。

[方法/过程]

在国内外有关开源情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界定中国国家安全情报的概念,并结合开源情报的概念及特点,进一步论述开源情报是广义的中国国家安全情报的主要组成部分。

[结果/结论]

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开源情报在中国国家安全情报中的作用,通过加强开源情报工作,推动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融合、完善国家安全情报工作体制机制、提升情报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开源情报;国家安全情报;总体国家安全观

中图分类号G35

文献识别码A

An Analysis of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i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Intelligence Yang Jianying Yu Zhiche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eijing,Beijing 100091)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olisticviewofnational security.Thisarticle,which startsfrom the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 ofopen sourceintelligence,exploresthestatusand roleofopen sourceintelligencein China"snational security intelligenceand aims at strengthening the awareness of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in China"s intelligence community.[Method/Process]Based on researches on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in China and abroad,this article defines the concept of both general and special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intelli鄄 gence.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it further discusses that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general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intelligence.[Result/Conclusion]The status of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in China "s national security intelligence should be paid high attention.By strengthening the work of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the integration of na鄄 tional security intelligence work can be promoted,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national security intelligence work can be improved,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intelligence analysts can be also raised.

Key words:open source intelligence;national security intelligence;a holistic view of national security

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中国国家安全情报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国家安全情报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隐蔽战线情报,而是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安全情报。尤其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交织、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并存的新形势下,开源情报因其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将成为中国国家安全情报的主要组成部分,所发挥的作用愈加突出。

1、中国国家安全情报的传统内涵与当代内涵

情报是战争的产物,尽管情报一词出现的历史不超过一个世纪,但是情报活动却早已伴随军事活动而展开。早期的情报活动所获取的情报多为秘密情报,服务于军事活动,旨在辅助赢得战争的胜利,从而维护国家安全。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安全的构成要素不断丰富,影响和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也不断增加,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并存且交替上升,总体国家安全观所提及的国民安全和其它11个安全领域,极大地扩展了国家安全工作的内涵,从而也使国家安全情报的内涵有了变化。

1.1国家安全情报的传统内涵

情报界经常引用的情报定义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对情报的界定,即:“情报是指我们对敌人或敌国所了解的全部材料,是我们一切行动和想法的基础。”[1]

1979年版《辞海》对情报的定义为:

(1)以侦察手段或其他方式获得的,有关敌人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以及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成果,是军事行动的重要依据之一。

(2)泛指一切最新的情况报道。如:科学技术情报[2]。

从上述对情报的定义不难看出,情报所指多以军事情报为主,或为军事行动服务。由于军事行动的涉密性高,自然而然情报多以秘密情报为主。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军事行动并非是唯一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但在冷战及其以前,军事安全和军事行动是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所以情报的定义基本与军事情报的定义相类似。

1.2国家安全情报的当代内涵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尽管传统的军事、政治、外交等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但由于国际格局的制约,以及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出现,使得国家安全问题不仅仅停留在军事、政治、外交等传统安全问题上,文化、社会、生态、科技、信息网络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和威胁越来越大。因此,传统的国家安全情报也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1989年版的《辞海》中,对情报的定义是“获得的他方有关情况以及对其分析研究的成果。”[3]这一定义虽然与1979年版《辞海》中对情报的定义相似,但不再指出情报是军事活动的重要依据。随着冷战的结束,情报的内涵更为宽泛,情报的服务对象已不仅仅限于军事领域和传统的安全领域。

高金虎认为国家安全情报不应仅包括军事情报和公安情报,“优化决策功能、安全与反情报职能、战略预警功能是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核心功能”[4]。

赵冰峰认为国家情报的定义是国家开展军事、安全、公安、经济、外交、科技、外宣、国际等一切情报活动的总和。国家情报是由国家机构对危害国家安全与阻碍国家发展的敌对势力开展的认知活动对抗,通过一系列情报流程,在对抗认知中构筑认知优势,实现国家治理的目的[5]。

尽管是国家情报的定义,但笔者认为,该定义与国家安全情报的定义相似。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国家安全情报如同国家安全工作,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国家安全情报是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开展的一切情报活动的总和;狭义的国家安全情报是特指隐蔽战线的情报活动。当代国家安全情报与传统国家安全情报最大的区别在于:当代国家安全情报大大突破了传统国家安全情报的领域,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思想。

因此,当代国家安全情报可以界定为:国家不同情报部门通过公开或秘密手段所获取的各领域的数据、信息等,并经过鉴别、分析或综合研判后的成品。它包括开源情报和秘源情报(也称秘密情报)。

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所论及的国家安全领域,当代国家安全情报所涉及的内容应包含:国民安全情报、政治安全情报、国土安全情报、军事安全情报、经济安全情报、文化安全情报、社会安全情报、科技安全情报、信息安全情报、生态安全情报、资源安全情报、核安全情报以及深蓝、深地、深海、深空安全情报。国家安全情报的新内涵,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既重视内部安全又重视外部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的特点。

当代国家安全情报以保障国民安全为宗旨,是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基石和内在驱动力,也是国家安全治理的重要依据,广义的国家安全情报更符合国家安全现实的需要,能更好的服务于总体国家安全,实现国家安全治理的战略目标。

2、开源情报的内涵与特点

美国第二任中央情报主任霍伊特·范登堡曾说,有80%的情报是依靠发掘公开资料获得的[6]。美国情报学家肯特认为,秘密搜集不可或缺,但绝大多数信息都是可以通过公开的正大光明的观察和研究获得[7]。

开源情报作为一种新的情报观,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当时,英国工业情报中心通过分析德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字,推断出德国正在秘密重整军备[8]。此后,开源情报逐渐受到重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开源情报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更加多样。

一方面,开源情报的信息素材海量,来源比较稳定,搜集较为容易,工作风险小,可以快速填充情报地图,找出情报空白。

另一方面,开源情报能够与秘密情报相互印证和补充。

因此,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的新形势下,开源情报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广义国家安全情报的主要部分,与秘密情报共同为总体国家安全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1开源情报的定义

开源情报是相对于秘密情报而言。美国《国防部军事相关术语词典》将开源情报定义为:大众可以得到的具有潜在情报价值的信息。

2001年版《北约公开来源情报手册》将开源情报定义为,从任何公开可用来源获取的,印制、电子甚至口头形式的非涉密信息。

2006年,美国陆军部将开源情报定义为,通过对公开信息的系统性搜集、处理和分析而得到的情报[11]。

对于上述三种定义,笔者更倾向于第三种定义的表述。

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通过互联网所搜集的公开信息的质量也必然是参差不齐的。比如,互联网上既有普通公民传播的无效信息,也有民间散布的小道消息,甚至谣言,更有他国有意释放的虚假信息。如果对这些信息不加以甄别、分析、处理而直接作为情报产品,成为决策依据,则必然会导致决策的错误,成为情报失误。

因此,开源情报一定是指通过公开途径、运用合法手段对公开信息和资料的系统性搜集、处理和分析而得到的情报,这也是开源情报与公开信息、公开资料区别的重要标志。

2.2开源情报的特点

信息时代的开源情报相较于秘密情报,具有以下特点:

2.2.1搜集领域具有广泛性

当前中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任何时候都丰富,时空领域比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要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9]。这要求中国的情报工作应涉及各个领域、多个层次。

公开来源情报资料来源包括政治、军事、经济、人文、社会、地理等各领域[10]。既包括传统的安全领域又包括非传统安全领域,尽管开源情报在搜集过程中,可以集中围绕某一特定领域进行,但是其他领域公开信息或公开资料也能成为补充,甚至在单一领域搜集工作出现困难时,通过改变搜集领域,可以填补情报空白。

美国陆军情报部与安全司令部所辖亚洲研究小组一直通过公开渠道搜集、分析中国、朝鲜和其他潜在对手的军队能力、兵力部署和战备方面的信息,汇总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环境、政治和社会等情况[11]。可见,这一部门虽然主要任务是搜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军事情报,但实际搜集的领域绝非单一的军事领域,而是通过各个领域公开信息和资料的搜集,最终得到满足其需求的军事情报。

虽然开源情报通常多为某单一领域所需,但其来搜集范围绝非单一领域,所以,在强调总体国家安全的背景下,各领域的安全相互交织,所需要的情报不是固定的、专题性的,而开源情报搜集领域所具有的广泛性特点,恰恰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2.2来源具有稳定性和公开性

开源情报和秘密情报的最大的区别,即开源情报的来源一定是公开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开源情报的来源是公开的,但开源情报并不是公开的。

开源情报作为情报,尽管保密的期限不同,但一定具有涉密性。因此只能说开源情报的来源具有公开性,而不能说开源情报具有公开性。

首先,开源情报的来源是公开的资料和信息。

有学者将开源情报来源按媒介种类划分为七类,分别为: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展示媒介、户外媒介、物件媒介、web2.0时代的媒介、其他媒介,并列举了各个媒介中所包含的具体媒介形式,如杂志、海报、博客、政府数据等[1]。

可以看出尽管在开源情报来源中包含一些不起眼的小物件,如包装纸、打火机等,如果对这些“小物件”加以利用和分析则可以产生重要的开源情报产品。

日本情报机构就曾通过对1966年的《中国画报》上铁人王进喜站在钻机旁的照片,分析判断得出了大庆油田的位置、储量和年产量等重要信息,为三菱重工日后成功中标中国石油开采设备提供了重要情报。

其次,开源情报的获取手段具有合法性。

开源情报与秘密情报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即获取手段的不同。秘密情报活动所采取的手段通常都是非法的,而开源情报则不同,“绝大多数信息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正大光明的观察研究而获得。”[1]在大数据时代,开源情报更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2.2.3搜集手段较为容易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献和资料都已数字化,仅需要通过关键词搜索和查找即能找到所需的信息,这虽然方便了开源情报工作,但也加大了开源情报的工作量。

由于全球24小时都有信息在产生,开源情报工作自然也需24小时不间断进行,沿用传统的人工方法显然无法应对海量的数据,难以完成开源情报工作,因此,现代信息挖掘采集技术在开源情报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全球整合新闻数据库(The Global Data base of Events,Language,and Tone,GDELT)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有关冲突与调解事件的数据库。Event表是GDELT的主表,该表主要对事件进行定义,mentions数据表将Event表中事件的复杂关系加以显现,GKG表则通过一系列十分复杂的自然语言处理算法,计算一系列编码元数据,将数据中隐藏的信息进行解码,[13]使被记录的事件不流于表面的基础信息。GDELT数据库通过一系列的算法和技术实时采集来自全球的冲突事件的信息和资料,并且对其进行分类和简单分析。

信息技术一方面体现了处理海量数据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显示出在开源情报工作中的优势和重要性。但是,如何将信息挖掘和采集技术运用到开源情报工作中,以适应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对开源情报的需求;如何解决筛选过滤、整理、分析的工作量重,且主观判断成分较强;如何避免过度依赖技术手段等,仍是亟需关注并有待解决的问题。

3、开源情报在国家安全情报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冷战格局的结束和全球化的深入,国家所面临的威胁已不单是传统的安全问题,而是受到传统的和非传统的两方面安全问题的共同威胁。非传统安全威胁通常是以非政府、非常规、动态的或随机的和非线性的状态出现,没有任何规则,不受任何约束[14]。面对传统安全威胁,秘密情报能发挥主要作用;而面对非传统安全问题,开源情报则能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3.1开源情报是国家安全情报的主要组成部分

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认为,国家情报工作应当转换工作思路,重视情报共享和开源情报,替代传统的秘密式情报工作[15]。

更有学者指出“在期望得到的外国情报中,有90%可以从公开信息源中获得[16]。尽管这些表述并不完全准确,比如用开源情报工作替代秘密情报工作。但值得注意的是,开源情报的重要作用已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肯定。

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即成立了最早的开源情报机构--外国广播监测处。冷战期间,美国利用该机构对目标国家的重点大众传媒进行监测,广泛收集公开信息。

“在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安全威胁来源于全球。任何单独一个国家都无法用间谍和秘密手段实现全球覆盖。”[14]

因为这样做会耗费巨大的资金、人力,同时效果也不一定显著。而且,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和资料被数据化,共享于网络空间,使开源情报工作变得越来越容易。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源情报工作可以对全球的信息和资源施行24小时的持续搜集,并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情报产品。因此,开源情报在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时,可获得非对称性的优势,从而弥补秘密情报在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方面的不足。

与此同时,开源情报不单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传统安全领域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因为“秘密情报会因缺少公开来源情报中的暗示及背景信息而不能发挥完全的效用。”[14]

就某种角度而言,“公开来源是秘密情报的基石”。开源情报能较快的在宏观上找出情报空白,为秘密情报的工作指明方向,在应对传统安全问题上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此外,开源情报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秘密情报进行验证,通过秘密手段获得的情报数量往往是较少的,因此提供的信息也是相对独立的,其真伪需要得到一定的验证。开源情报对于秘密情报的验证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在早期,开源情报是服务于秘密情报的,主要为秘密情报提供参考。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加之信息时代的到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以及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开源情报的优势逐渐凸显,在国家安全情报工作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国家安全情报的重要组成部分。

3.2开源情报直接促进情报融合

随着开源情报的不断发展,开源情报在推进中国情报融合、情报工作统筹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开源情报的工作原则要求实现信息的全球覆盖,这就导致开源情报涉及各个安全领域,开源情报产品也必然不局限于单一领域,政治情报中可能含有经济情报、军事情报中可能夹杂科技情报等,各个领域情报产品相互交织一定程度上能推动我国情报的融合。

前美国中情局官员罗伯特·D·斯蒂尔对美国1949年至1992年间的情报工作缺陷做了总结,认为:“美国情报机构之间的隔阂导致信息未能有效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导致一些规律和异常现象未被发现”[14]。可见情报的整合能够将各个分散的情报产品聚集,从而得到单独的情报产品无法得到的规律和现象,充分发挥情报的效能。

目前,许多情报大国和强国已经实现了情报融合,在美国的情报界,国家情报总监负责统筹整个情报界的情报信息内容综合与分析工作,统筹整个情报界的情报信息内容收集与分析工作[5]。

在俄罗斯,总统下设的联邦安全会议发挥整体统筹与协调运作作用,是国家安全体系乃至国家战略决策体系的中枢与参谋系统[5]。

法国安全委员会下设专门的国家情报委员会,负责统筹和协调情报实体部门[5]。

情报大国或者强国的情报工作都有相应的部门进行统筹,情报工作可以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情报共享和融合,使情报工作高效运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长期以来,中国各领域的情报工作各自为战突出,条块分割严重,利益制衡普遍,不可避免地存在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17]。

可见,中国情报工作在融合和整合方面还有很大空间。随着开源情报的地位不断上升,对于促进中国情报工作的融合,以及情报的统筹,将起到推动作用。开源情报的特性,导致情报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领域,情报工作也不能单由安全、公安和军事等相关部门开展,而需要全社会各个领域展开合作,实现情报共享。

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涉及的国民安全和其他11个安全领域,各领域都有自身相对独立的情报工作,只有统筹各领域的情报工作,才能使中国国家安全情报在实践中发挥出最大效能。

3.3开源情报推动中国完善情报体制机制建设

一个国家的情报体制机制对情报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完善合理的情报体制机制可以从总体上对情报工作进行战略部署,出台情报战略,为情报工作指明方向。

其次,从横向的角度,能促进各个情报领域之间的沟通,实现情报整合,使情报具有总体性,发挥情报的最大效能。从纵向的角度,使情报消费者与情报生产者之间的联系和接触增加,由此可以生产出对情报户来说“刚好够用”、“刚好及时”的量体裁衣情报。[14]

目前,中国的情报体制机制尚在进一步完善中,虽然近年来,有关情报的相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等相继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安全情报工作有一定的保障作用,有利于情报工作的开展,但仍远远不够。

9·11事件后,关于美国情报失误原因的探究数不胜数。“美国情报机构在索马里等一系列事件中发现了情报失误的原因,即美国情报机构互相之间过于分散,各机构间互不信任,联合程度不高,所以没有情报共享。”[14]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体制上缺乏对情报的统一协调。

目前,中国的情报部门也较为分散。“在缺乏统一协调的国家情报体制和相应的工作机制的情况下,各领域之间情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存在信息孤岛”[18],“这将导致数据信息标准不统一、情报系统不对接、情报分析研判不深透等一系列长期难以解决和根除的顽疾”[17]。

根据历史上美国情报失误的教训,在国家情报体制机制缺乏统一协调的情况下,情报失误的产生将无法避免。因此,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以及开源情报工作的开展,必然会推动中国情报机构的整合和情报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

3.3.1推动中国国家安全情报体制的完善

长期以来,中国的情报体制始终缺乏对各个领域的情报机构和情报工作进行统筹和协调的部门。

2014年1月24日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中共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虽然国家安全情报工作当然也在其中,但是从完善国家安全情报体制的角度,还应该尽快成立国家情报委员会,统筹协调国家安全情报工作。

美国在9·11事件之后,认识到情报统筹的重要性,设立了情报总监,对各个情报领域进行整合,统筹情报工作。同时,9·11事件也使美国认识到传统的秘密情报在面对非传统安全问题时,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开源情报却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由于开源情报的特性所决定,单独的情报领域所发挥的作用比不上情报融合后的总体效能,这也进一步倒逼了美国情报总监的设立。

当前,随着中国对开源情报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有关开源情报研究的不断深入,开源情报也将推动中国情报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首先,开源情报将推动国家安全情报机构的整合。

各安全领域的情报机构整合工作不会自发形成,必须有相应的机构去统筹,这样会倒逼中国情报体制中设置情报统领机构,对中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进行统筹。

其次,由于开源情报在国家安全情报中所占的比重较高,而目前中国涉及开源情报搜集和分析的机构还比较分散,尚未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所以,从情报体制的角度予以完善已迫在眉睫。

美国在开源情报机构的设立和采取的方式上有值得借鉴之处。21世纪以来,美国的开源情报机构已具有较完整的体系,在体制上,成立国家开源情报中心,主要任务是在任何国家用任何语言获取开源情报。成立数字创新指挥部统管中央情报局的数字化发展。

可以预见,随着开源情报在国家安全情报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成立开源情报机构开展专门开源情报工作已成必然。由此可见,开源情报一方面能促进中国情报体制的完善,推动中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整合;另一方面,能推动对情报工作的顶层设计,实现各安全领域开源情报的共享。

3.3.2推动中国情报机制的健全

“国家安全机关和公安机关情报机构、军队情报机构按照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做好情报工作、开展情报活动。”[19这说明目前中国的情报及其相关工作主要集中在安全部门、公安部门以及军事部门,主要由政府和军方主导。

随着开源情报重要性和作用的凸显,开源情报工作的发展也势在必行,由于开源情报来源具有公开性的特点,开源情报工作将不仅局限于政府部门,而是由政府、军队、情报部门、民间机构四者共同进行。

“一个有效的情报界需要把国内分散的情报要素集中起来建立一个由地方和州政府官员、公司官员、军队和政治官员,非政府官员、记者、学者,以及学生组成分布式网络。”[14]

情报界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情报部门,而应由多方参与。情报的提供者既有官方人员,也有非官方人员,体现一种全员情报。

而目前在中国,多数人对情报的理解还停留在秘密情报层面,情报仍是神秘、不可触碰的,情报工作主要由国家安全工作人员去完成。

随着国家安全情报概念的变化,开源情报成为国家安全情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源情报会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情报不再仅仅是政府和军队的情报机构的工作,而是政府、军队、情报部门、民间机构的共同工作。

“用一种将公共情报生产作为国家防御当中重要一环的方式建立新的情报技艺,既是可能的,也是势在必行的。”[14]这也体现了开源情报生产具有一定公共性,会吸纳更多的非政府机构及人员参与到开源情报的工作中。

另外,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国家安全情报概念转变的背景下,情报的需求主体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情报的使用已从过去的“政府客户”变为公共消费[12]。

总体国家安全中,涉及11个或者更多的安全领域,而各个安全领域又都有自身的情报需求,尽管这些情报需求依然以政府为主导,但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情报的需求已不仅局限于政府及安全部门,这些安全领域中的民间机构及企业对情报也有一定的需求,情报能使这些机构及企业获得非对称性优势,从而增强其实力。

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可能发生影响自身利益的事件[12],而情报所带来的非对称性优势能让任何主体掌握一定的主动权,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

最后,由于开源情报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较高,在政府资源有限、情报部门技术需求无法满足的情况下,“业务外包”“技术定制”“市场采购”等行为也将增多,官方情报机构与民营机构的交流也会增多,从而进一步促进民营机构进军情报界。

总而言之,开源情报会使更多的民间机构和团体参与国家安全情报工作,这虽然能丰富中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主体,使情报来源更加广泛和全面,全方位的为国家安全提供情报产品,但由于情报存在保密的要求,如何保证不发生泄密问题,则需要健全由政府支持、情报部门主导、民间机构参与的情报机制。

3.4提升情报分析人员队伍素质

开源情报对情报分析人员的专业背景、受教育程度、研究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随着开源情报工作的发展,对情报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会不断提升,从而促进情报分析人员队伍的整体能力快速提高。

“无论我们所要破解的难题如何复杂,也无论我们在搜集和存储所需信息时可能使用的技术多么复杂,有思想的人在情报机构中的最高地位永远都无法被代替”[7]。

信息技术虽然在开源情报工作中能发挥巨大作用,但在情报分析和处理上,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依靠信息技术,能剔除垃圾信息和资料,并将信息和资料加以分类和初步分析,使其价值不仅仅停留于表面,但更深入的研判还必须依靠情报分析人员来完成。

首先,开源情报的分析量巨大,要求情报分析人员有较强的挑选能力。

2006年美国《国家开源情报计划》对开源情报工作的开展原则进行了确定,其中一个原则即对信息来源进行全球覆盖[20]。实现信息来源的全球覆盖则必然导致数据量激增,截止2017年2月,GDLTE数据库中的Mentions表的数据规模约为83.1GB(约4.02亿条记录),GKG表的数据规模为2.76TB(约2.77亿条记录)[21]。

如何在海量的数据中,找出情报用户所需的信息和资料是情报分析人员所面临的难题,尽管可以使用信息挖掘技术,通过关键词和其他限定条件,对这些信息进行检索和筛选,但经过筛选后的信息和资料的数量依然是较为庞大的,这就需要情报分析人员具有较强的筛选和鉴别能力,把真正是情报用户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挑选出来,进行分析,形成情报产品。

其次,开源情报来源中包含的信息和资料质量参差不齐,要求开源情报分析人员有较高的去伪存真的能力。

由于公开来源情报回声效应的存在[11],所以情报分析人员必须对情报的来源进行去个性化处理,使得到的信息和资料最接近于“真相”所表达的含义。

另外,情报分析人员需要对获取的信息和资料进行甄别,哪些是他国为施行战略欺骗所释放出的虚假信息和资料,哪些是无效化信息,只有将这些信息和资料进行排除和辨别,保留正确的、准确的信息和资料,才能使生产出的情报产品真实可靠,反之则会出现情报失误,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开源情报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已被世界各国家所认知。中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应充分发挥开源情报的作用,为总体国家安全服务。同时,开源情报工作既要广泛应用技术手段又不能依赖技术手段,只有技术与人力相结合,才能保证开源情报为中国国家安全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发挥重要作用。

4、结语

本文从中国国家安全概念出发,分析了中国国家安全概念的演变,并根据中国国家安全概念的当代内涵,引出开源情报相关概念,综述了开源情报的定义,分析了开源情报的特点和作用。

开源情报是中国国家安全情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完善中国国家安全情报体制机制;促进情报分析人员整体素质快速提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开源情报在中国国家安全情报中的重要地位和有效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作用日益明显,本文虽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水平所限,未能就开源情报在推动中国情报体制机制完善、提高情报人员素质方面的具体途径进行深入分析。

期待学界更多同行加入至开源情报和中国国家安全情报的研究中,取得更丰富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克劳塞维茨著. 战争论[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上卷,1964:71.

[2]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著. 辞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0:870.

[3]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著. 辞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875.

[4] 高金虎.论国家安全情报工作—兼论国家安全情报学的研究 对象[J]. 情报杂志,2019,38(1):1-7.

[5] 赵冰峰.情报学[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8.

[6] John Ranelagh. The agency:The rise and decline of the CIA [M].NewYork:Simon and Schuster,1986:56.

[7] 谢尔曼·肯特. 战略情报:为美国世界政策服务[M].北京:金 城出版社,2012

[8] Jeffrey Richelson.A century ofspies:Intelligenc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5:208.

[9]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 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5.

[10] 赵小康. 公开源情报研究综述[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 (1):119-123,118.

[11] 高金虎. 军事情报学[M]. 北京:金城出版社,2017.

[12] 赵小康. 公开源情报———在情报学和情报工作中引入 Intelligence 的思考[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12):23-27.

[13] 刘坤佳,陈科第,乔凤才,等.基于全球整合新闻数据库的开源情报关联与可视化分析[J]. 情报学报,2017,36(2):152158.

[14] 张晓军. 美国军事情报理论著作评介[M]. 北京:时事出版社, 2010

[15] Hamid Jahankhani. Handbookof electronic security and digital forensics[M].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Company.2010:8991.

[16] ROBNWW.CLOAK&GOWN. Scholars inthe secret war,19391961[M],New York:William Morrow,1987:456.

[17] 包昌火,马德辉,李 艳,等. 我国国家情报工作的挑战、机遇 和应对[J]. 情报杂志,2016,35(10):1-6,17.

[18] [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知识经济的公共政策[J].经济社 会体制比较,1999(5):20-28.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EB/OL].(2018-06-12). http:/ /www. npc.gov. cn/npc/xinwen/2018-06/12/content_ 2055873.htm

[20] 马增军,王 净.美军开源情报发展历程及任务管理体系综述 [J].现代情报,2015,35(7):172-176.

[21] 刘坤佳,陈科第,乔凤才,等.基于全球整合新闻数据库的开源 情报关联与可视化分析[J]. 情报学报,2017,36(2):152158.

《情报杂志》网络首发论文

网络首发时间:2019-08-27 16:33:16

网络首发地址: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167.G3.20190826.1602.012.html

引用格式:杨建英,余至诚.试析开源情报在中国国家安全情报中的地位和作用[J/OL].情 报杂志.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167.G3.20190826.1602.012.html

基金项目:国际关系学院创新团队建设重点项目“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研究”(编号:3262018T05)。

作者简介:

杨建英(ORCID:0000-0001-7439-6958),女,1960年生,博士,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博导,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情报;

余至诚(ORCID:0000-00018366-5072),男,1996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家安全学。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丁爸 情报分析师的工具箱(公众号ID:dingba2016)

声明:本文来自丁爸 情报分析师的工具箱,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