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撑。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科技的飞速发展下,积极拥抱金融科技的金融机构将逐步推进战略创新,通过业务和技术来同步驱动战略转型,增强创新变革能力,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建设更具竞争力的金融品牌。云计算作为金融机构打造现代化运营的基础,是金融机构建立科技战略创新的第一步。
金融机构的传统信息系统的架构模式对内难以灵活支持业务发展与产品开发需求,对外难以适应客户需求与金融监管等外部形势变化的要求。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数据量和潮汐式业务波动使金融机构主动拥抱云计算,通过云原生架构理念,将核心系统改造为基于容器化、微服务、分布式的现代化IT体系架构,能够支持基础设施的弹性扩展和应用的快速部署,满足业务快速变化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发布了《IDC PeerScape:金融机构IT转型在云化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报告,引用并介绍了云计算在银行、保险、证券和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子行业的落地应用,归纳总结了在云架构、云灾备和云开发运维等三个领域的常见挑战,通过案例分享和经验总结的方式,希望给金融机构提供清晰的路径规划和指导,避开误区和陷阱,助力金融机构在云建设道路上摸索前行。
基于本次研究,IDC建议:
对于遗留系统的架构转型,金融机构应进行战略规划,从组织发展现状和技术发展目标两个维度来平衡架构转型路径,在了解自身需求和能力的同时,关注技术落地的可行性和生态成熟度,随后进行渐进式攻克,在架构升级的过程中,保证现有业务稳妥发展并进行阶段性创新尝试。金融机构应采用经过生产检验、日趋成熟、切合业务实际的技术框架来搭建分布式和微服务架构,参考同行业内真实案例,在云原生应用方面积累技术经验,逐步尝试引进敏捷、容器、DevOps等新兴技术和理念,适应移动智能互联时代的趋势,深化探索新时代金融业信息系统和IT架构的移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实践。
对于灾备的规划和建设,金融机构应基于自身业务发展需求、IT架构现状和行业趋势,从技术、人员、流程等多个层面统一考虑,制定分布式架构规范,逐步向分布式系统架构进行改造;制定双活云数据中心的整体定位、建设策略和实施路线,配套更新组织架构和运维流程;规划“两地三中心”的灾备体系,以“大同城、小异地”的容灾架构,围绕“多云备份,云上容灾”来进行灾备的建设。
对于应用的开发和运维,金融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引入DevOps理念,逐步建立开发、测试、运维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流程,定义相关数据、业务、技术等标准与规范,实现开发、测试、生产环境的一致性,提升敏捷开发的能力和自动化运维的水平。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还需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反馈,重点考虑系统的性能表现和易用性,让运维更靠近研发,以便能够更早地发现问题,并在交付过程中做好质量监控;同时让业务人员更早地介入,进行持续反馈以支持业务变化需求,形成业务与开发的良性循环。
IDC中国金融行业研究分析师朱佳怡表示:“金融行业是信息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走过了电子化、互联网化和数字化的时代,金融行业也是监管要求最为严格的行业之一,监管部门在自主可控性、数据安全性和业务连续性方面出台了多项监管措施。无论是IT架构的转型,还是灾备、开发运维的转型,金融机构都需要打破金融业信息化建设的传统思维习惯,分析自身发展状况,进行长远的战略规划和技术选型,采用日趋成熟、切合自身业务实际的技术框架,参考同行业内真实案例,逐步推进改革,在保证业务稳妥发展和满足监管合规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尝试,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之路,建立数字金融生态。”
声明:本文来自IDC咨询,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