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栋元(台)

●整理/Nangwa

●取材/台《路君学术》

提 要

一、美陆军作战概念可划分「空地作战(AirLand Battle)」、「全方位作战(Full SpectrumOperation)」、「地面统合作战(Unified Land Operations)」与「多领域作战(Multi-Domain Battle)」等进展阶段,但多领域作战并非是美陆军独创之一项新型作战概念,而是配合其既有的战场整合与延伸的联战能力,跨域制衡陆、海、空、太空、网络等五维战场的联战新概念。

二、经过多年的发展,美陆军网络空间作战能力从战略到战术层面都已有显著进步,但如何更好地将网络作战能力融入传统的联战架构,实现网络空间作战化目标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三、不论未来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其中必定包含网络要素,陆军必须要对此做好准备。没有网络就没有多领域作战,网络空间构成跨作战领域行动的筋脉,这也突显出无形的网络战已从传统的有形战斗中,大幅地改变作战任务主从的顺序。

前 言

美陆军及陆战队于2017年提出多领域作战(Multi-Domain Battle)的概念,型塑整合空中、海上、陆地、太空及网络空间等五维作战环境,发挥其任务式指挥、机动作战、情报、火力、持续力、防护力、领导及信息等七大战力同步要项(Synchronizing Elements of Combat Power),据以应对未来复合式威胁及其战场环境的挑战。有别于以往明确的三维作战空间,号称第五维战场:网络空间,已经超越一般通信构连能力范畴,如何串连、跨域并使其同步协调,使其成为军事网络力量,为当前各界探讨的重要议题之一。

多领域作战概念至今已成为许多各XX事学者的研究对象,其概念指出现代作战环境需要新思维,以反制敌人在五大领域「空中、地面、海上和太空的实体领域的竞争,以及网络空间『抽象』领域的抗衡」。2017年美陆军网络指挥部指挥官纳卡松中将(Lieutenant GeneralNakasone)阐述从战史的角度来看,作战已藉由陆、海、空三栖作战的整合以克敌致胜,故多领域作战并非新萌生的概念,但要在面对21世纪的跨域战场走向并制敌机先,必须具备自我网络防护、对敌网络攻击及未来各领域网络跨界整合等能力,才能够面对日新月异的作战环境。有别于传统作战空间,网络空间随着科技发展已逐步另辟战场,复杂且多元,穿梭于个人、团体、群众,甚至是国家等各个不同空间与层级,因此,谁能掌握并确保网络空间及资电优势,即占有赢得战争初始的利;而要抢占制高点,就必须具备网络战攻防能力的部队。本篇藉其战场空间、作战架构及任务主从三大面向概观性研析,希冀借鉴其网络战准则发展概念,辅以准则条文验证及探讨其作战概念的思维,作为XX防卫作战的启示与策进。

美陆军作战概念演进

作战概念创新与发展程度,决定作战能力提升的速度。回溯过去美陆军作战能力发展历程,每次新概念的提出,均不同程度地推动美陆军的军事思维与武器装备快速发展,开启军事训练与编制的革新。我们知道美陆军长期以来一直遵循「创新作战理论-投入实验验证-指导作战实践-总结完善再创新」的规律,其更新程度决定能力提升的进度,美陆军从1982 年至今的作战概念演进,可区分:空地作战、全方位作战、地面统合作战及多领域作战等4个发展阶段,依序说明如次:

一、空地作战

美陆军向来是借鉴战史经验传承发展,在其归纳越战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结果,深刻地了解到战场保有空中优势对地面部队言是能够完整发挥其战力的,故于1982年出版的《美陆军野战教则FM 100-7》(2001年再版更名为《FM 3-0》),代表着第一本将其「空地作战(AirLand Battle)」理论准则化,强调在陆军虽以地面作战为主,再利用空中和地面部队手段整合运用,以整体作战力量打击敌人,促使美陆军向立体化作战能力跨越。

这是美军率先起始以先空后陆的作战概念,象征着「以效果为导向」的作战。此作战概念把美陆军作战能力建设由平面向三维空间陆空协同作战关系发展,并加速其1983年陆航兵种的建设。7

二、全方位作战

「空地作战」在第一次波斯湾战争中虽收奇效,但在美军战后检讨认为「空地作战」主要适用于中、高强度间作战行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情势,美陆军需要拥有应对各种威胁与挑战的能力,故于2001年版《野战教则FM 3-0》提出「全方位作战(Full Spectrum Operations)」, 定义为「陆军在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各阶段中之一整套作战行动」,并明确指出陆军如何运用与结合攻击、防御、稳定行动与支持作战等各阶段并达成任务,从而确立其作为美陆军作战概念的核心地位,成为往后10年美陆军专一作战理论,引导美陆军作战能力朝向多维优势聚焦发挥着极大的指向性作用。

三、地面统合作战

2011年美陆军作战教则《ADP 3-0》提出「地面统合作战(UnifiedLand Operations)」,提供全军共同作战的概念,定义为「透过同步攻击、防御、稳定行动(Stability)或支持民事防卫(Defense Support of Civil Authorities)行动夺取、保持并利用主动权,以在持久地面作战中获得和保持相对优势的地位,进而防止或制止冲突、在战争中获胜并为解决冲突创造有利条件」,融合空地整体的战场立体化、全方位作战的攻、守势与稳定行动作战的阶段两大概念,将联合兵种与广域安全防卫(特别是跨部会)作为陆军核心能力着手建设。

此概念也代表着美陆军作战理论的转变。在「全方位作战」中虽强调情报优势,但不认为能主动形成军事决策优势,单位与作战理论的调整、训练、实战经验、适切指管机制与手段同等重要。为提升陆军作战军事决策能力优势,提出以「任务式指挥(Mission Command)」替代「指挥与控制」,强调任务式指挥的主动性、专业性与重要性,以有效达到指挥官意图(Commander"s Intent)。此观念的转换突显指挥官的作用,各层级指挥官能拥有较多的决策权。

四、多领域作战

2017年2月24日,美陆军与陆战队所共同提出的「多领域作战」,型塑并结合空中、海上、陆地、太空及网络空间等五维作战环境;美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United States Army Training & Doctrine Command, TRADOC)于2017年10 月将此概念正式纳入新版《野战教则FM 3-0》内,呼应美军近年依据当代作战环境与科技发展,着眼于多领域作战的发展趋势,使其持续凭借军事科技、武器装备革新、创新思维与科技发展的搭配,以求维持军事与未来作战优势的领先地位。

图1 多领域作战五维空间示意图

不可忽视的是,不论作战概念如何演进,美陆军作战能力皆由既有的信息优势持续演进,并特别着重于如何有效率地提升陆军作战决策优势。在其作战概念的整体架构下随着科技进展,意即美陆军也认为在未来战争场景里,已不限于局部的有限战争,而是会横跨多个作战空间,配合网络空间等元素,将促使美军发展与维持这些领域的优势地位,并以网络空间为最,对网络战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

美陆军网络战发展

一、网络战概念发展

《美军军语辞典JP-2》在2010年时,将网络空间(Cyberspace)定义为信息环境内之一个全球领域,由相互依存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网所构成,包括因特网的电信网络与计算机系统内建的处理(控制)器。的后美军在2013年2月5日第一次出版《JP 3-12Cyberspace Operation》网络空间作战,将网络战定义为「藉由网络空间能力部署,促使网络空间主要作战目标达成」,并将网络空间区分为实体网络(Physical Network)、逻辑网络(Logical Network)与网络行为体(Cyber-persona)等3层。追朔其网络战构想概念发展,最早可从1998年版的《美军信息作战联合作战出版物 JP 3-13》中所提的计算机网络攻击(Computer Network Attack)为先,并将其区分为攻势与守势。其主要意涵为聚焦传统信息战(Information Warfare, IW)的广泛定义,随的也萌芽了网络空间抽象领域抗衡之初步概念。

其后2006年2月13日的再版《JP 3-13》更名为Information Operations,其最主要的在于取消区别攻、守势信息作战,而直接将其定义适用于两者的作战面向,摒除既有信息战名词说法,将信息作战区分为心理战、军事欺敌、作战安全、电子战及计算机网络作战五大核心,相较1998 年版的准则,其划分更加清楚明了。

二、网络战准则发展

到2010年美军网络司令部成立之初,同年的7月15日美空军首先出版《网络战准则(Air Force Doctrine Document3-12 Cyberspace Operations)》,依美XX部军语辞典赋予网络空间与网络空间作战定义,并率先由该军种独立准则发起,引导网络战的概念至全军;同年美陆军于弗吉尼亚州贝尔沃堡(Fort Belvoir)成立网络指挥部(Army Cyber Command)。

相较于美陆军尚未将网络战相关信息于准则里,在2008年2月27日发行的《FM 3-0野战教则(Operations)》中,也是首次将网络空间列入其作战环境(Operation Environment)的考虑,并阐述美陆军未来作战环境将处于复杂地形(Complex Terrain)与网络空间。这是在美陆军准则中,首度将网络空间融入并归属于战场环境中。

至2011年2月22日,美陆军更新其FM 3-0 准则,时任陆军训准部指挥官丹波希将军(General Martin E.Dempsey) 将信息作战一词重新区分为信息传递暨影响活动(Inform & InfluenceActivities) 与网络/电磁活动,并据以自我检视与时俱进的进展。而在网络/电磁活动章节里,阐述了陆军部队对网络空间的依赖与日俱增,定义网络空间作战主轴(Line of Effort,如图2)为在网络空间达到作战目标,其组成要素包含了状况觉知(Situational Awareness)、网络战斗(Network Operations)、网络战(Cyber Warfare)与网络支持(Cyber Support),清楚的展现出当时美陆军对网络空间夺取(Seize)、保有(Retain)与运用(Exploit)的作战概念。美陆军其后于2017年4月11日出版《FM 3-12Cyberspace & Electronic Warfare Operations》网络空间与电子战的作战,虽说出版较晚,但表现了将其相关基础知识与作为向部队推广,网络战概念也藉准则教范的方式逐步的体现与推广。2017年版《FM 3-12》为其2014年所成立的陆军网络训练中心(Army Cyber Center of Excellence)所编,以提供美陆军在网络空间的作战协调整合作为整体理论指导和运用方向,使网络空间电磁活动(Cyberspace Electromagnetic Activities, CEMA)进行网络空间和电子战,成为陆上作战之一部。内容区分为网络空间与电子战、网络空间与电磁光谱(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EMS)及作战运用等三章,将美陆军对网络空间行动,更清楚地区分出安全维护、防卫、作战环境、情监侦及攻击作为(如图3),勾勒出美陆军对网络空间优势的固守与运用非常重视。

图2 网络空间作战主轴示意(Line of Effort)

三、多领域作战关键能力

美陆军同年10月6日将《FM 3-0野战教则》更新,并提出多领域作战的概念,并将网络空间定义为广泛而复杂的全球网络,藉由有、无线网络与节点渗透至各个领域,区分为「实体网络、逻辑网络、网络行为体」等3层,配合电磁频谱运用,是美陆军维持网络空间优势不可或缺的条件(如图4),并实质建立全军网络空间支持军事任务达成及其作战概念的优势观念,据以实质达到多领域作战的目标。

2018年6月8日美军颁布更新的《JP3-12网络空间作战联合作战出版物》,相比于2014年版,新版准则主要作了以下修改:

(一)将美国网络司令部界定为一个职能作战司令部。

(二)将原有关网络任务部队的论述进行了合并,按层次阐述了各类任务部队的作用和职责。

(三)深层诠释网络空间作战的指挥与控制。

(四)将「信息」作为一种联战效能的概念进行阐述。

(五)加强了对制定网络空间作战计划考虑事项的论述。

图3 网络空间电磁活动(CEMA)作战架构

图4 网络空间支持多领域作战战场示意

由此得知,在多领域作战构想中,网络空间作战能力必将成为美陆军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随着网络作战概念进入准则发展阶段(信息-电子-网络空间),美军对于网络空间作战的认知已成型,并已累积丰富的理论成果。未来网络战发展也势必影响既有的作战计划流程,诸如目标处理程序(Decide, Detect, Deliver, and Assess, D3A)、目标分析(Target Analysis) 和军事决心策定程序等(美陆军网络战与野战教则发展如表1)。

经由上述整理得知,随着美陆军作战概念演进的同时,亦随其XX部政策推动,顺应所发展军种网络空间作战概念。

表1 美陆军作战(网络战)概念准则发展

作战概念

准则名称

出(再)版日期

内容变革摘要

空地作战

《野战教则》(陆军)

FM 100-7Operations

1982年

8月20日

1.空地作战理论准则化。

2.空中和地面部队手段整合运用。

3.作战能力建设由平面向立体空间,发展陆空协同作战概念。

《信息作战联合作战出版物》JP 3-13 Joint Doctrine for Information Operations

1998年

10月9日

1.首次提及计算机网络攻击。

2.区分攻势(Offensive)与守势(Defensive)。

全方位作战

《野战教则》(陆军)

FM 100-7Operations

2001年

6月14日

1.定义与提出全方位作战(Full Spectrum Operations)。2.涵盖非战争军事行动。

3.明确指出运用与结合攻击、防御、稳定行动与支持作战等各阶段达成任务。

地面统合作战

《信息作战联合作战出版物》JP 3-13

更名为Information Operations

2006年

2月13日

1.取消区别攻、守势信息作战,将其定义适用于两者作战面向。

2.删除信息战说法。

3.区分信息作战为心理战、军事欺敌、作战安全、电子战及计算机网络作战五大核心。

《野战教则》(陆军)

FM 3-0 Operations

2008年

2月27日

1.首次将网络空间列入其作战环境考虑。

2.阐述未来作战环境将处于复杂地形(ComplexTerrain)

与网络空间 。

《网络战准则》(空军) AFDD 3-12

Cyberspace Operations

2010年

7月15日

1.依美XX部军语辞典赋予网络空间与网络空间作战定义。

2.率先引领网络战的概念至全军。

《作战教则》(陆军)

FM 3-0 Operations

2011年

2月22日

1.将信息作战名词区分信息传递暨影响活动与网络/电磁活动。

2.定义网络空间作战主轴。

3.战场组成要素明定包含网络战斗(Network Operations)

、网络战(CyberWarfare)与网络支持(Cyber Support)。

地面统合作战

《作战教则》(陆军)

ADP 3-0

Unified Land Operations

2011年

10月10日

1.定义地面统合作战为透过同步攻击、防御、稳定行动或支持民事防卫行动夺取、保持并利用主动权,以在持久地面作战中获得和保持优势的地位,进而防止或制止冲突、在战争中获胜并为解决冲突创造有利条件。

2.单位与作战理论的调整、训练、实战经验、适切指管机制与手段等都同等重要。

3.任务式指挥替代指挥与控制,强调任务式指挥的主动性、专业性与重要性。

《网络战联合作战出版物再版》

JP 3-12 Cyber Operations

2013年

2月5日

1.继空军后第一本网络战联合作战出版物。

2.将网络战概念导入联战阶层。

3.阐述网络空间对联战行动与战场功能(WarfightingFunction)的重要链结。

《网络空间与电子战的作战》( 陆军) FM 3-12

Cyberspace & Electronic Warfare

Operations

2017年

4月11日

1.美陆军网络空间作战协调整合作为、整体理论指导和运用方向。

2.内容区分为网络空间与电子战、网络空间与电磁光谱及作战运用。

3.将网络空间作为区分出安全维护、防卫、作战环境、情监侦及攻击。

多领域作战

《野战教则》(陆军)再版

FM 3-0 Operations

2017年

10月6日(12月6日更新)

1.提出多领域作战的概念(同年12月6日再版)。

2.将网络空间定义列入准则,区分「实体网络、逻辑网络、网络行为体」等3层。

3.强调美陆军维持网络空间优势不可或缺为多领域作战条件。

4.强调全军网络空间支持军事任务达成及其作战概念的

优势观念。

5.主要更名多领域作战为Multi - DomainExtendBattlefield,延伸战场空间诠释。

《网络战联合作战出版物再版》

JP 3-12 Cyber Operations

2018年

6月8日

1.将网络司令部界定为职能作战司令部。

2.将原有关网络任务部队的论述进行了合并,按层次阐述了各类任务部队的作用和职责。

3.深入诠释网络空间作战指挥控制。

4.将「信息」作为一种联战效能的概念进行阐述。

5.制定网络空间作战计划事项论述。

其准则发展意涵为驱动部队进步的动力,教导作战方式,从理论与经验反复试验结合,产出标准、手段以解决复杂环境的作战问题。在向上支撑政策作为的同时,同步验证向下发展适合作为,予以持续修订与更新准则教范,从事系统化的管理。

四、网络战部队发展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空间即为美国XX部打赢下一场战争的战略目标,数字化、信息化的通资系统亦强化了联战效能。然而,愈是倚赖网络的部队,将提供敌人可能寻求利用的弱点,敌人也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开创网络战攻势的机会。正如美XX事学家亚当斯(JamesAdams)在所著《下一场世界战争》书中所预言:「在未来的战争中,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武器;前线无处不在,至于夺取作战空间控制权的并非炮弹或子弹,而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流动的字节。」

回顾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在美军与南联盟的间,数次有组织规模的网络系统攻击已初启网络战雏形。南军黑客的网络攻击,使联军的一些网站被垃圾信息阻塞,使得部分网络系统曾一度瘫痪。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带有作战信息的邮件服务器也被「梅莉萨(Melissa)」病毒阻塞,当时美军尼米兹号航空母舰(USS NimitzCVN-68)的指挥控制系统也因黑客袭击而被迫中断3个多小时。为扭转在网络对抗被动局势,联军一方面强化网络防护,另一方面实施网络反击,注入南军网络系统大量病毒和欺骗性信息,造成南军防空系统瘫痪。

美军为改变网络战发展初期劣势,发展历程总是对应当代全球科技局势而采取相应的主动作为。2002年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签署「国家安全第16号总统令」,要求五角大厦与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与国家安全局等部门,共同研制新战略,全力开发计算机网络战武器(计算机病毒、电磁脉冲弹、次声波武器、雷射反卫星武器、动能拦截弹、高功率微波武器),以在必要时确保网络系统安全,并寻找机会破坏敌系统。

同年10月1日于亚利桑那州瓦丘卡堡(FortHuachuca)成立陆军网络科技指挥部(Network Enterprise TechnologyCommand,NETCOM),从原陆军通信指挥部(Signal Command)移出。2005年3月,美XX部公布的《XX战略报告》,明确将网络空间和陆、海、空、天定义为同等重要与需要维持决定性优势的5大空间,各战区成立计算机紧急处理中心。

2006 年媒体报导美国网络战的总体规划,正式公布当代引领全球军事备受关注的「制网权」作战新概念,伴随旨在谋求对整体领域优势的,网络战蓝图登上人类战争舞台,也间接促使了美陆军于2008年7月成立一支营级网络战部队。美军2009年6月23日于马里兰州米德堡(Fort Meade)成立网络司令部(USCYBERCOM),并公开发表备忘录,负责进行网络作战,加强防范网络空间威胁;依其发展于2010年5月21日成立初始作战能力(Initial Operation Capability, IOC)。

2009 年12 月22 日时任美陆军部长、副部长联署呈报陆军战役发展计划(Army Campaign Plan),其中第141决策点(Decision Point 141)请示成立陆军网络指挥部(Army CyberCommand, ARCYBER);于2010年2月1日奉准于弗吉尼亚州贝尔沃堡(Fort Belvoir)成立。于2010年6月29日达到初始作战能力,并于2010年10月1日形成全作战能力(Full Operation Capability, FOC)。

2011年编成第1 信息作战指挥部(1st InformationOperation Command) 与第780军事情报旅及网络防护旅(Cyber Protection Brigade);第1信息作战指挥部成为美陆军实质上唯一信息作战专责单位。

2012年欧巴马总统于1月5日公布《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XX的优先任务》军事战略报告,内容提及提升美军在网络战、导弹防御等能力;同年美XX部批准各军种及国安局设置133支网络任务部队计划,其中陆军包含了41支任务部队。

2014年美陆军相继成立陆军网络空间作战与整合中心、陆军网络训练中心;自2012年起相继完成网络加密分队、网络防御分队与通信技术分队的任务部队,逐步建构完整网络攻击与防护能量。

2015年美陆军通信指挥部建立仿真网络战场、临时网络电扇区队,强化其网络战实战仿真训练;2016年美陆军所属网络战部队完成整训,并成立陆军后备役信息作战指挥部。至2017年1月,陆军网络科技指挥部回归其指挥部所属,与第1信息作战指挥部(1st Information Operation Command)、第780军事情报旅及网络防护旅(Cyber Protection Brigade)同于陆军网络指挥部建制。同年5月22日于乔治亚州班宁堡成立美特战第75突击兵团军事情报营(Regiment Military Intelligence Battalion, RMIB),单位组件的功能运用组合(Capabilities Sets)具多领域作战概念雏形,营的任务包含在全方位作战阶段中,支持上级情监侦、网络、电磁作战,强化指挥官状况觉知与决心策定程序。特别是营内建制一个网络电磁连(CEMA),任务为整合强化全团的网络、电磁、通信情报(SignalIntelligence, SIGINT)及监侦等能力。

2017年8月18日美国总统川普接受XX部长马提斯(James Mattis)建言,自其战略司令部(United States Strategic Command, USSTRATCOM)分离独立,成为网络战专属的战略指挥单位。美陆军网络战部队发展历程如表2。

表2 美陆军网络战部队发展历程

时间

组建发展作为

重点内容

2002年

小布什国安第16号总统令

全力开发计算机网络战武器(计算机病毒、电磁脉冲弹、次声波武器、雷射反卫星武器、动能拦截弹、高功率微波武器。

2002年

10月1日

陆军网络科技指挥部(NETCOM)

成立于亚利桑那州瓦丘卡堡(Fort Huachuca),从原陆军通信指挥部编制底下(Signal Command)移出。

2005年

3月

各战区成立计算机紧急处理中心

美XX部《年度XX战略报告》提出平视网络空间和陆、海、空、天(太空)的重要性,维持5大空间决定性优势。

2006年

「制网权」作战概念

美国媒体正式报导其网络战整体规划,「制网权」便为追求对信息领域最高控制权。

2008年

7月

网络战部队初步成立

美陆军成立一支营级网络战部队。

2009年

6月23日

成立网络司令部

(USCYBERCOM)

成立于马里兰州米德堡(Fort Meade),并公开发表备忘录,负责进行网络作战,防范数字空间威胁。2010年5月21日达初始作战能力(IOC) 。

2009年

12月22日

美陆军组织改革计划

时任美陆军部长、副部长联署呈报陆军战役发展计划(Army Campaign Plan),第141决策点(Decision Point 141)请示成立军种网络指挥部。

2010年

2月1日

成立陆军网络指挥部

(ARCYBER)

于弗吉尼亚州贝尔沃堡(Fort Belvoir)成立,2010年6月29日达到初始作战能力,并于2010年10月1日形成全作战能力(FOC)。

2011年

编成第1 信息作战指挥部、第780 军事情报旅及网络防护旅(Cyber Protection Brigade)

第1信息作战指挥部成为美陆军信息作战专责单位。

2012年

1月5日

扩编网络战部队建制

欧巴马总统公布《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XX的优先任务》军事战略报告,以提高美军在网络战能力;同年美XX部批准各军种及国安局设置133支网络任务部队计划(陆军41支任务部队)。

2012年

2014年

成立陆军网络空间作战与整合中心、陆军网络训练中心

自2012年起相继完成网络加密分队、网络防御分队与通信技术分队的任务部队;于2014年完成专属基地训练所需建置。

2015年

完善训场设施与配置

建立仿真网络战场、临时网络电扇区队,强化其网络战实战仿真训练。

2016年

完备整训机制

美陆军所属网络战部队完成整训,并成立陆军后备信息作战指挥部。

2017年

1月

组织内再调整

陆军网络科技指挥部回归陆军网络指挥部所属,与第1信息作战指挥部、第780军事情报旅及网络防护旅同属陆军网络指挥部建制。

2017年

5月22日

成立第75突击兵团军事情报营

1.单位组成的功能运用组合(CapabilitiesSets)具多领域能力涵盖雏形。

2.营任务包含全方位作战阶段中支持上级情监侦与网络、电磁作战,强化指挥官状况觉知与决心策定程序。

3.营内建制一个网络电磁连,任务为整合强化全团的网络、电磁

、信息情报及监侦等能力。

2017年

8月18日

划分予军种掌握

美国总统川普将陆军网络指挥部自战略司令部(USSTRATCOM)分离独立,成为陆军网络战专属的战术指挥层级。

五、小结

至此,可见美军认定网络战是现今信息时代的高科技战争,强化并固守网络优势将成为21世纪闪电战的关键。以因特网为战场空间,并于该空间进行网络攻击、防御及支持的新兴作战思维,是国家整体信息作战中极重要之一环。综观美军从各时期作战概念,从有形战场逐渐朝向网络空间无形战场的焦点,随着时代科技进步的同时,配合国家战略指导型塑网络领域第五维的作战空间优势,持续依循着「作战理论─组件验证─指导实践─完善创新」的发展进程,巩固其优势领先全球的地位(发展流程如图5)。回顾美XX部观察世界各国网络空间战略竞争态势发展,于2018年9月18日提出摘要报告,其中有5点对网络空间的战略目标,分述如下:

(一)确保联战任务部队在竞争激烈的网络空间环境中,具备达成其任务的能力。

(二)藉网络空间作战型塑军事行动优势,强化联合作战部队行动能力。

(三)防卫美国关键基础设施,避免遭受恶意网络攻击,这些攻击活动包含可能会导致重大的网络损害事件的单一或局部战役事件。

(四)保护XX部信息及系统避免遭受恶意网络活动影响,包括非XX部网络上所拥有的XX部相关信息。

(五)拓展XX部与跨部会、跨部门及国际网络合作伙伴关系。

在现今的全球环境,任何一支现代化军队都不可能置身于网络化大潮的外,不少军事强国已拥有实施网络战的条件。如同过去各国曾经竞相占领的制海权、制空权等战略,由军事斗争向网络领域的不断渗透,以计算机网络为攻击点,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力图瘫痪敌方计算机网络系统并保护自己。美国国家网络战军事战略已正式将网络空间界定为「军事行动的领域」,对网络战的战略、战术作为赋予高度重视。

对X防卫作战策进启示

综观美陆军网络战准则教范与其部队组建发展,不难发现其依循「作战理论─组建验证─指导实践─完善创新」规则,在网络空间的虚拟发展已成为制衡实体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研讨其发展作为,概可归结下述3项:

一、作战架构型态改变

美军作战架构型态转变,可从美陆军于2010年成立网络司令部,至2016年完成整训的发展历程借鉴。这也表现出其从「有形─无形」战场转变的重视程度。美军深知已难保在各领域维持优势作为与其潜在对手对抗时的特殊地位,此状况诱使美陆军于2015年出版《陆军作战构想2020~2040:在复杂世界获胜》中第一次提出「跨域作战(Operate Across Multiple Domains)」的概念,之后2017年美陆军训准部提出《多领域作战:21世纪兵种协同(Multi-Domain Battle:Combined Arms for the 21st Century)》文章中,阐述其思维是继「空地、空海」作战概念的后,「深远作战」概念基础的延伸发展;而在横跨这片战场的先制作为观念,亦将从「实体」转往「虚拟」的接触层面。

图5 美陆军作战(网络战)发展概念流程

2016年澳大利亚陆军诺伯中将(Maj. Gen. Roger Noble)奉命被派往伊拉克战场遂行对伊斯兰国(原称IS、ISIS,后改称为达伊沙Daesh)作战部署,战后于2017 年,他受邀至美国陆军战争学院发表演讲(Army War College),提到以美军为主体的联军营级部队可运用「卫星和通信情报(SIGINT)、电子干扰、计算机黑客(Hacking)以及心战传单」,另「伊拉克陆军营级部队可获得联军国家战略资产(Strategic Assets)的支持」。避开透露细节的同时,他明确告诉战争学院的听众「执行进攻任务的营可以得到关于电子战、信息作战以及网络战资源」。他补充说明暗示跨部门与民事机构单位,其力量也相对支持基层战术单位。因此,多领域作战构想发展也提供部队间统一作战理论指导、协调、指管间能力链结的基底。

上述突显了美陆军始终强调其在「联合-跨机构-跨部门-跨国行动」中的重要,甚至是主导作用。而在多领域作战尚未正式提出的前,美军已先期发展并投入大量资源对网络(电磁)作战能力理论研究、组织建构、联战训练以及实作试验等工作,置重点在拓展战术层面的网络空间作战能力,从而为多领域作战理论发展提供了现实能力基础,具体改变传统战争型态的「边界」,并强调网络战「穿透」的先制作为;在此种网络战场空间若不能占有一席的地,难以应对未来速战速决需求,创造高效能战况觉知先制态势,故网络空间作战领域能力发展和运用在多领域作战构想中至关重要,网络战进而成为落实多领域作战构想指导的关键。XX资通电军成立尚浅,未来发展上势必须配合网络战能力发展而研拟新型态军事战略,对X防卫作战是必然的途径。

二、战场空间的延伸

多领域作战并非一项新的作战概念,而是原有作战领域的扩大与科技支持的演进。纵观美军历史战争进展,作战行动由陆海、陆空整体,至今发展至同步制衡陆地、海上、空中、太空与网络战场等五维战场予以制敌,也因伴随着网络发展趋势,使其能具有先进作战能力的部队通过参与多领域作战来抓住优势。面对现今多数国家均藉由网络空间秘密活动,从事渗透他国的网络事件与形态时时刻刻存在;多领域作战构想代表美陆军对于未来战场景况的新设计概念,虽然提出时间不长且仍处于发展阶段,但其着眼于未来对抗「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的复合式威胁战场局势,阐述其对于联合作战能力于各领域的互补;这项理论受美军其他军种单位支持,将原单一陆军作战理论向多领域作战扩展。

为了赢得21世纪的多领域战场,美陆军与联合作战部队必须积极地先行防护网络空间、反制敌对网络攻击并整合网络军事效能,以应对未来各领域作战实需。为此,XX应适度编列教育训练经费培育网络人才;信息安全通常包括「硬件、软件及通信」,任何一个部分出现资安罅隙就可能威胁到整个系统的安全。XX现阶段因采实体隔离,故硬件与通信防护尚未成为主要问题,但在网络工作人员技术方面仍属发展阶段。如能从教育着手或由院校证照班纳入,厚植网络专业软件运用、硬件维护等相关知识技能,可大幅提升人员素质与单位维护能量。

三、任务主从的转换

相较前述美军网络战部队与准则发展,可获知美军对其能主宰世界的「第五维战场」是如此重视。就其作战战场空间─陆、海、空、太空的发展顺序,对此第五维战场新兴局势的拓展,网络空间行动能力建设将成为美陆军是否能完善实现多领域作战构想的重要突破口。不同过去以陆、海、空的有形战场空间为主的制压,美陆军现于多领域作战构想中,特别强调网络空间对抗能力,认为「没有网络就没有多领域作战」,网络空间构成跨作战领域行动的筋脉。这也突显出无形的网络战已从传统的有形战斗中,大幅地改变作战任务主从的顺序;在现今科技塑造出的作战环境,网络空间的争夺与制压成为最主要的先制手段,为增强抽象领域中武力投射作战效应,包括战略层面的网络空间攻击。故在网络空间作战能力发展趋势,将成为陆军关键领域基础能力建设的课题之一。

在世界战史回顾里,网络战的角色从小型的「滋扰(Minor Nuisance)」,发展至今成为可严重造成军事行动影响的危害,对网络功能有效运作和防护作为便成了各项军事行动的首。美陆军多领域作战构想发展更强调太空、网络空间、电磁频谱、信息环境等战争对抗领域。为未来战场行动自由,网络战、电子战以及电磁频谱行动须呈现协同趋势,美陆军必须首先通过多功能作战队(MultifunctionalBattle Teams)合成跨越多领域(包括其他战争对抗领域),创造多领域和全战场纵深的「优势的窗」。在这预想战争场景中,主战区域(Main Effort)概念不再,临机性开放或封闭的机遇/弱点窗口,将以分布离散的方式出现在不同作战领域, 传统作战阶段划分架构将可能丧失有效性,故毫无疑问地在不远的将来,所有作战活动须藉网络支撑完成,因此,网络空间作战能力将成为地面部队实施高效能任务式指挥、兵种协同、创造并把握作战优势的窗的关键因素。未来台海战事一起,网络战势必将是先声夺人的第一击。以现今XX防卫军事战略构想,「防卫固守、重层吓阻」,仍需经过时间上的磨合与发展,方可与XX新成立的资通电军结合形成可恃战力,面对未来网络作战进程。

结论与建议

前美陆军网络指挥部指挥官卡敦中将 (Lieutenant General Edward C. Cardon) 表示:「不论陆军未来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其中必定包含网络要素,陆军必须要对此做好准备。」经过多年的发展,美陆军网络空间作战能力从战略到战术层面都已有显著进步,但如何更好地将网络作战能力融入传统的联战架构,实现网络空间作战化的目标,成为当前其面临的主要挑战。从跨域角度出发,美陆军多领域作战构想对于网络战的重视为其创造出更多元的发展环境,加速融入联战程序的脚步,实现更具体的战术应用作为。针对XX相关资通电防卫作战能力发展,在此提出相关建议,分述如下:

一、研拟新型态军事战略

网络空间战略高地乃是兵家必争的地,谁先占领,谁就得到较大成功胜算。借鉴2013年俄罗斯出兵占领克里米亚战史例证,能顺利得到军事胜利,便是俄罗斯巧妙运用网络战先发制人。「网络安全」就是确保国土安全的基础;而网络战的精神在于攻防对抗,防御虽为抗衡敌方网络攻击工作的首,但若长期仅采消极、被动方式关闭对外联机,无法实质达成防护的目的,且易造成战场气势的低靡。面对XX网军威胁,XX应积极发展新军事战略,并藉以演练验证、磨练XX资安网络应处作为,俾利各军种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趋势,有效遂行联合防卫作战任务。另为确保网络战优势之初始,应探究整合军民信息设施与安全防护对XX整体网络的可行性与具体作法,订定相关执行规范与机制,达成「平时维运, 战时管控」目标,加速网络战平战模式转换。

二、建构网络完善防护安全环境

网络资安防护手段除美军外,现今各国所采取的手段均为实体隔离,如何落实执行是问题关键所在。XX网络采封闭性网络,实体隔离政策已施行多年,虽可降低外来威胁风险,但与现行具复杂性的因特网仍有极大区别。近几年来的资安违规事件,大部分的原因还是人为疏失所造成,其实这不仅是XX普遍存在的问题,就美军而言,因人为问题的资安违规事件约占70%。资安防护应处作为是不分军种、兵科,逐级建立信息安全观念(杜绝外来威胁),应从全军观点建构重要机关单位网络防御作为,强化网络端、系统端到客户端的作战防御纵深,建立「多层次防护、及时性管控」防护网,辅以实体隔离环境,方可建构XX整体通资安全服务环境,防范网络攻击危害,维护网络资通安全。

三、型塑网络安全文化

网络战是没有炮火的战争、也是不经宣战就已全天候进行的战斗,故现今网络空间没有绝对性的安全,尤其在具意图的作战思维掌控的下,虚拟威胁无处不在。XX军网安全受其教育倡导及规范惩处的内外在激励的影响,信息及网络安全系XX每位成员的责任,故必须深植于组织文化的中。全军同仁应自我提高警觉,遵守各项资安保密措施,建立「信息安全、人人有责」的务实态度与良好习惯,并藉绵密的教育倡导及标准化作业程序,使用网际路信息媒体设备以确保系统的机敏性、完整与可用性。未来在面对网络战时,能凭借坚固的资安防护网,各单位也必须展现集体约制力量,有效防范泄违密事件发生,共同确保XX安全。

四、网络人才培育发展

XX现行采实体隔离方式维持军网安全与稳定,但在网络工作人员技术层面,不论是软件设计或硬件维护仍属发展阶段。XX可参照美陆军作法,协助网络基层操作人员取得相关军事技能及晋阶所需的认证,如网络密码战专业人员,任务为利用各种技术参数来分析信息;网络防御人员任务为维护基础设施支持、分析网络防御信息、对事故和网络损坏做出回应。另XX社会大型企业网络系统工程师(IT)核心执照,现行普及的思科(Cisco)基础的CCNA网络管理证照外,须兼顾系统管理类别的微软MCTS/MCITP:Windows Server 2008及Linux认证;如相关程序设计能从教育着手,比照戈登堡(Fort Gordon)美陆军网络卓越中心(Army Cyber Center of Excellence),引进社会能量培植兵监学校教育,将可整体大幅提升人员素质。

声明:本文来自战例译注,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