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网、网信科技前沿,作者:陆琦
从计算机的发明到互联网的兴起,从半导体的出现到导航定位系统普及,都是首先源于军事需求,再迅速带动产业升级,而后又反哺国防和军事领域。那么,新时代网信领域如何在军民良性互动中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呢?
1月4日,在厦门召开的第十二期钱学森论坛深度研讨会暨首届网信军民融合峰会上,来自党、政、军、企、学的近千名网信领域专家就此展开研讨。大家纷纷表示,在十九大开启的新时代,网信事业成为持久的驱动力量,军民融合提供科学的发展路径,必须充分激发网络强国和军民融合的战略共振效应。
虚拟世界也应实现可管理
新时代人民对生活的追求,已不仅仅限定于温饱,而是更加多元,需要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优美的环境……这些“更加美好”的出现,几乎都来自于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可以说,信息网络对于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种全新的诠释和加持。
“在网络信息时代,个人、企业、政府的决策不断地由经验驱动转换为数据驱动,这是一场革命。”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利指出,今天的网络不仅仅是技术,更是政策,不仅仅是产业,更是意识形态和国防力量。
她表示,网络空间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具有多重意义和功能,是强军工具,也是经济文化建设的新工具,我们必须用好线上线下的新通道,占领这块新阵地。
事实证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社会矛盾就会平滑演进;用的不好,社会矛盾就会激化爆发,中东、北非的“颜色革命”就是真实写照,“数字鸿沟”、“网络霸权”、“信息制衡”最终导致国家和人民的巨大灾难。
“国家社会的现代化治理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坦言,社会治理的层级化和信息传递的扁平化之间的矛盾,对我们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他表示,仅仅解决数字化还不够,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是有交集的,这就需要秩序,有了技术还要实现可管理。
国家网络主权须军民共同维护
我们正在快速进入无现金的时代——支付宝、微信刷一刷,数字经济给我们带来了超前的感受,可这“刷”的过程安全吗?我们的信息在网络空间流动放心吗?
据有关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公民最大的不安全感来自于网络,网络空间不法行为蔓延的势头虽然得到有效遏制,但是根本性问题远远没有解决。
“人民有安全感,才能有幸福感、获得感。”邬江兴说,“网络空间安全是世界性难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信息技术就很难进步。”
中央军委战略规划办公室信息化建设政策法规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子利表示,网络安全平时关乎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利益,战时关乎战争胜负。网络安全上的军民融合就是军民共同维护国家网络主权,保障军民信息网络、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
事实上,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人类创建的“第五空间”、大国博弈的全新疆域。
“网络安全超出了传统的安全范畴,上升到维护国家主权的高度。”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直言,“网络主权的洞开,导致的是数据主权的丧失,其后果不亚于领土主权的沦陷。”
目前,互联网的13台根服务器中,唯一的主根服务器以及12台辅根服务器都由少数大国掌控。网络域名解析主导权操控于他人之手,导致所有网络数据对美国单向透明。
薛惠锋指出,建设网络强国,必须运用中国智慧、走好中国道路、彰显中国价值,跳出互联网的逻辑,打破少数国家的技术垄断、规则黑箱、治理霸权,实现网络空间的“世界大同”。
军民融合加快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核心技术落后是我国网信事业发展中最大的短板弱项,不自主、不可控是国家和军队网络安全面临的最大隐患。”张子利直言。
比如,我们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不是自主研发的,往往要在发现攻击之后才知道有漏洞,而且发现了漏洞也没法自行打补丁,打的补丁是否有效、是什么机理,也说不清楚,只能“听天由命”。这使得我们在网络攻击中处于被挨打地位,丧失主动权。
对此,邬江兴认为,中国人不能只是信息技术成果的“享受者”,应该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贡献我们中国的成果,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推动器的今天。
“这就需要通过网信军民融合来实现网络强国的建设。”在邬江兴看来,融合不是结合,结合是有边界的,融合是无界的,要动员社会力量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武装我们的军队,使其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仅仅靠几大军工企业是不够的,要把原来的“结合模式”转换为“融合模式”,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推进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企业准备好了吗?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滕达表示,企业最重要的是创新,而创新最重要的是研发投入。以美亚柏科为例,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到公司总收入的15%左右。
科技融合是网信军民融合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国家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关键所在。
为此,张子利建议,要聚合军地的各类科研力量,打破体制机制界限,建立一批跨军地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协同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在军民两种需求相互叠加、两种力量相互聚合、两种资源相互补充中,加快网信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推广应用步伐。
声明:本文来自网信科技前沿,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