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暨刑科院副教授 吴沈括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夏梦实
2020年初启,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推出由19名国际问题专家联名撰写的研究报告《迎接中国挑战—增强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竞争力》。本文批判研究的该报告主要涉及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战略的基本原则和提升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两部分内容,涵盖了近百项关于美国如何提高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竞争力的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
新美国安全中心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简称CNAS,是坐落于华盛顿的一所独立、无党派、非营利性的高端智库。由美国国务院主管亚太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和奥巴马政府主管政策的前副国防部长米歇尔·弗卢努瓦于2007年联合创立。虽然该中心成立只有十余年的时间, 规模不大, 却迅速成为当今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决策依据。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 (James Steinberg) 将其称为“华盛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NAS主要致力于美国的国家安全与国际事务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务实的创新研究和分析为当前和未来的美国国家安全领袖提供决策参考,影响其决策选择以促进美国的利益。该中心的研究领域包括“国防战略”、“亚太安全”、“军队、退伍军人与社会”、“跨大西洋地区安全”、“中东安全”、“能源、经济和安全”、“技术与国家安全”、“未来战争设想”、“战略与国家治理”、“国家妇女安全”十个方面内容。CNAS在亚洲研究,特别是中国研究上成果显著, 以务实、专业的政策研究在美国新智库中独树一帜, 成为美国新兴智库的典型代表,并得到了美国政府、军方和美国众多媒体的高度评价。
本次报告就是在亚太安全领域内专门针对中国挑战进行的政策研究,鉴于CNAS在现阶段美国政治决策领域的实质影响力以及该报告本身内容的高度针对性,在中美博弈的新背景下尤其应当予以批判性分析和研究。
报告中指出,印度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美国要想成功稳定该地区的秩序需要强大的美国同盟和安全伙伴关系、可以根据国际法在该地区行动的军队、能够进入领先市场并且拥有最新技术标准、投资规则和贸易协议的美国公司、有利于民主和自由传播的开放信息环境和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背景。而中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发展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削弱了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所以,该报告提出了如下主要针对中国的六项战略原则以及如何与中国相竞争的政策建议。
一、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核心战略原则
声称为更好地迎接中国挑战,促进美国利益,报告提出了如下战略原则:
(一)美国政府应将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作为当务之急
报告中指出,华盛顿目前所采取的政策不足以应对中国挑战。在2018年的《国防战略》中,美国已发出声明:“国家间的战略竞争已经超越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挑战。”而目前的局势是美国可能在几个关键领域失去对中国的战略优势,这将对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价值和获益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这些战略优势主要包括:中国有望在国内生产总值上超过美国;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基因学等关键领域都相继获得了技术优势;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外交和经济方面,北京采用了更具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方案。相比之下,华盛顿仍将大量联邦资源投入到欧洲和中东,这与《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相抵触。
报告中还指出,中国的崛起是全球范围内权力重新分配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优势正在逐步削弱,因此美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高层关注以提升美国的竞争力。美国应以一种更加紧迫的姿态应对印度太平洋地区的中国挑战,并将其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一项组织原则。
(二)美国战略应当既全面又跨多个领域进行
报告中指出,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应当是全面又可以协调执行的。与和苏联的冷战不同,这次同中国的竞争将不会把重心放在军事领域上。虽然军事上威慑是必不可少的,但这还远远不够。要想建立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区,美国在经济、技术、外交、意识形态、治理和人力资本等多个关键领域都应当能够进行有效的竞争。而且,各个关键领域之间的联动性是不容忽视的:技术优势是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关键驱动力;经济影响着政治决策;外交增强军事同盟和伙伴关系;信息环境塑造相对权力的观念;而每一个领域都需要完善的人才管理策略和人力资本的投入。
除此之外,与中国的战略竞争需要美国积极调整应对方式。华盛顿应当从整个政府的角度协调美国在关键领域的政策问题,这需要美国政府突破传统官僚主义的界限进行体制上的创新。华盛顿需要吸引更加广泛的利益相关者以增强美国的竞争力,包括科技公司、传媒社群、大学智库、公民社会和私营部门。从全社会的角度出发看待与中国的竞争十分必要,并且需要美国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三)增强美国自身的竞争力对建立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区至关重要
报告中指出,美国自身的竞争力是决定印度太平洋地区发展秩序的关键因素。在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中,美国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维持自身优势的同时扭转在印度太平洋地区部分领域衰弱的局面。美国的决策者们应坚信美国有着强大的力量基础:其国民、人口、地理、丰富的能源资源、充满活力的私营部门、强大的联盟和伙伴关系、一流的大学、民主和创新精神给了美国维护其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利益所需要的一切。这些优势中的许多方面正是中国所缺乏的,包括其经济增速减缓、人口结构不佳、环境遭受破坏、政府强权以及法治薄弱。
但是,美国拥有的这些优势并不是持久不变的。美国要想在印度太平洋地区进行更有效的竞争,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保护核心资源和培育新资源上。这包括维护美国金融体系的优势、将更多资源用于研发、投资教育、人力资本开发、支持技术移民以及捍卫美国的民主生活方式等。同时,美国政府必须确保相关政府机构(包括国务院、商务部、财政部、司法部、白宫)拥有21世纪大国竞争所需要的人才和必要技能。美国决策者们应当展现出高度的企业家精神,在美国现有部门和机构的基础上,补充发展和协调包括融资和公共外交在内等关键问题的决策机构。美国决策者们还应进一步承担起制定经济治国战略和创新军事行动理念的重任,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
(四)美国与中国竞争必须重视同盟和伙伴关系
报告中指出,在中美竞争中,美国与澳大利亚、日本、北约、菲律宾、韩国、泰国的同盟关系以及与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中国台湾的合作伙伴关系都为美国提供了竞争优势。但是,该地区的各个国家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将与中国的往来视为其自身经济发展的机遇和地理现实问题。因此,建立一个明确的反华联盟是注定会失败的。与此同时,该地区的国家总体上不希望在中国主导的自由秩序下生活,这为美国提供了建立区域伙伴关系的机会。
报告为美国增强竞争的持久力提供了多项措施建议,美国可以通过完善区域结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军事援助、支持公民社会和反腐败举措、提供发展资金和人才培训的方式来增强该地区的一些国家对抗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的能力。报告中还指出,虽然华盛顿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制定了一系列具有竞争性的战略,但是与中国在气候变化和能源、全球公共卫生、防扩散等方面的合作仍应该进行。这些合作不仅符合美国的利益,而且也向该地区发出一个重要的讯号:美国不寻求与中国的全面对抗。
(五)美国应积极建立印度太平洋地区的秩序
报告中指出,战后的国际秩序促进了亚洲的和平和繁荣,但这种秩序无法遏制来自中国的挑战。印度太平洋地区在经济、国防、技术、信息等争议领域的规则和制度存在严重不足。因此,美国在印度太平洋的战略应着眼于更新规范、规则和制度以重整区域秩序。
报告的每一节都为建立新的区域秩序提供了基础性建议,包括如何推进新的贸易和技术标准、协调技术问题的新型多边机制、与数字自由和信息获取有关的新人权规范、更加网络化的区域安全架构以及在人工智能、电信、融资等问题上的新型合作。
(六)摆脱中国挑战绝非易事
报告中称,美国与中国进行激烈的竞争是为了实现印度太平洋地区的长期稳定。美国在战略优势上的持续削弱助长了中国的自信并增加了对抗和冲突的可能性,而美国需要制定成熟的政策以扭转这种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公众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美国领导人必须使包括工业界和学术界在内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意识到恢复美国竞争力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包括出口管制、投资限制、加强签证筛查和反间谍能力所产生的成本。
报告中还指出,对于一些具体问题,例如新疆问题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美国不会在不必要的情况下挑衅中国,但华盛顿也不会为了规避风险而无所行动。
二、提升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报告在对美国目前面临的局势进行分析后,从军事、技术、经济、外交、意识形态、科技、人才七个方面内容提出如下针对中国的政策建议:
(一)维持常规军事威慑
第一,发展新型作战模式。制定新的军事战略和联合作战理念以防备来自中国的突发事件;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C4ISR)构建更具韧性的结构体系;使印度太平洋地区进入易于战斗的状态;增加对关键军需品以及军需品开发的投资;加强后勤组织工作的能力。
第二,授权国防部利用美国的国家安全创新基地。对国防部在需求、编程、预算、采购等方面的组织和流程进行改革;确保国防部可以开发、访问和使用最新技术;维持并增强传统及非传统国防的工业基础,使其灵活且富有弹性。
第三,加强美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同盟和伙伴关系。开发同盟者和合作伙伴的防止他人访问(区域性访问拒绝)功能;维护美国盟友和合作伙伴之间的网络安全;在东南亚构建共同的网络运营图景;对于寻求与中国进行平衡对抗的国家,可以通过《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CAATSA)豁免。
(二)确保美国在重要领域的技术优势
第一,支持美国的创新发展。增加研发方面的投资;通过制定标准和设定指标加快美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创新;通过提高政府数据和计算资源的可用性来支持美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创新;打造联盟创新基地。
第二,保护美国在关键领域的技术优势。保护半导体供应链;加强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使稀土来源多样化;根据最终用途扩大对销往中国的某些产品的出口管制。
第三,反对非法技术转让。确保反间谍调查的可用资源;加强美国执法部门和大学之间的协作;通过签证审查预防间谍风险;扩大制裁机构范围以切断技术窃取与转让。
第四,主导制定新兴技术的国际规则、规范和标准。创建由民主国家组成的小组以协调技术政策;积极参与制定技术标准的多边机构;引领国际事务议程设置并主导制定使用新兴技术的规范和准则。
(三)增强美国的经济实力和领导地位
第一,促进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贸易和投资。通过新的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双边投资条约和进出口银行增加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投资;加强美国财政部、商务部和州政府部门在印度太平洋的商业外交;加大对技术援助计划的资金支持,包括基础设施交易和网络援助。
第二,加强并利用美国的金融实力。通过披露美国公司的实际拥有者来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要求不符合美国交易所审计要求的外国公司(包括中国公司)退市。
第三,支持美国在金融技术方面的领导和创新。建立金融技术的监管框架;鼓励区块链支付应用程序的开发;支持和资助有关区块链技术的前瞻性研究。
第四,改变印度太平洋地区及全球的经济秩序。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和欧洲寻求高标准的多边贸易协定;对盟友和伙伴谨慎使用关税;加强美国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合作,支持印度太平洋地区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项目;对中国的关税政策更具针对性。
(四)加强美国外交
第一,加强与印度太平洋地区重要的盟友和伙伴之间的外交。定期主持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三国国家安全顾问之间的三边对话;加强与台湾的联系;加强在印度太平洋外交上与欧洲的合作;积极寻求解决盟国与伙伴之间争端的办法;继续在能源和气候方面向亚洲国家提供援助,并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
第二,与伙伴国开展新的外交、政治和文化交流。将国际军事教育和培训资金转移到国防部;加强美国国会议员、市长和州长对印度太平洋地区主要盟友和伙伴相应高层的访问;加强青年交流,并在印度太平洋建立更多的富布赖特大学;在印度太平洋建立亚太安全研究中心卫星办公室。
第三,加深与印度太平洋区域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在亚洲领先的多边机构;积极参与和美国交流不够活跃的南亚和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多边组织;积极与美国未加入的盟国和伙伴的区域组织相协调。
(五)意识形态与叙事的竞争
第一,加强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公共外交。重建美国公共外交机构;优化针对社交媒体的美国信息服务。
第二,加大针对中国的负面信息流。重新设计解密程序;传播针对中国以及执政党的负面信息;鼓励东南亚及其他地区的穆斯林发声。
第三,消除中国影响。对于接受中国政府资助的美国教育机构强制其透明化;帮助重要盟友和伙伴消除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影响。
(六)促进数字自由,打击反自由高科技主义
第一,加深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数字参与。建立美国数字发展基金,支持印度太平洋及其他地区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成立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支持印度太平洋地区提供替代中国数字基础设施方案的项目;通过增加数字公务人员和高级“数字代表团”来加强美国在印度太平洋的数字外交。
第二,阻止中国主导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呼吁5G技术的全球竞争;对华为5G施压;全面反对“网络主权”理念。
第三, 促进自由主义传播的高科技用以积极规避中国的“防火墙”;促进印度太平洋地区的独立媒体、公民社会和政府问责制的发展。
(七)培养与中国竞争的人才
第一,培养军事竞争人才。扩大军事招募规模;加快现役和预备役部队的军事人才管理计划的实施;促进军事训练和教育的现代化,强化在技术、区域、语言技能方面的激励措施。
第二,强化文职国家安全人员。减少联邦招聘过程中的障碍并使其现代化;加强全国人才的流动性;使联邦教育奖学金更符合现代化要求以进行大国竞争。
第三,加大公私技术劳动的投资。加强在中高等教育、员工培训中对科学、技术、工程、数字教育的支持;提高发放H-1B签证的上限并取消高级学位持有者的上限;加强私营部门与政府间技术人员的流动。
结语
从该报告以上的内容表述可以看出,CNAS认为,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获取利益的重大威胁,并且中美之间的竞争已经到了十分紧迫的程度,进而主张美国应当从经济、军事、科技、外交等方面遏制中国以维护自己的世界霸权地位,在相当程度上折射了新时期中美大国博弈的新图景。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5CFX035)的阶段性成果,刊登于《中国信息安全》杂志2020年第3期)
声明:本文来自中国信息安全,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