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信通院大庆
由于工作经历的关系,我可能有一些更深刻的体会。
我曽做过几年云计算企业的政策咨询工作,理解企业在政策的漩涡里摸不着头脑四处碰壁的苦闷,做政策咨询有时候也跟着企业一块苦闷;
也曾在最直接管理云服务市场的政府部门借调过,体会过基层管理人员在做决定(下刀)时的犹豫,尤其在现有政策颗粒度不足以细致到准确判断时,那种不安让自己觉得以前那些苦闷简直不值一提。
回到院里后加入了一个技术团队,重新上路,有了一些新的探索和思考,有一些东西在想不明白的时候回归技术原点但又不陷入技术本身,确实会有新的思路。
市场管理,融合了发展需求、安全需要、法律框架、技术基础、实践经验,驾驭了这些,还需要智慧和意志,而后两者才是中国特色的精髓。怎么把这个东西落地呢,大家摸索出一个方向,信用。说到信用,各行各业又都提信用,信用还没做出来时候就想着怎么跟其他部门对接了,就想着怎么限制个人贷款和出国了。说的多的大有人在,做的实在的屈指可数。
云计算市场热点挤向政策薄弱点
现在看,云计算领域有些新闻喜欢炒作的热点,却正好对应了政策里说不清楚的地方,比如外资合作、比如零元中标,又比如资源管理和跨境数据。义愤填膺的企业,叫嚷政府怎么回事啊,政策出的这么慢啊?但我真的很理解政府,说的直白点,部里的一个处,名字很大,比如互联网处,一共就四五个正式员工,加上借调的可能也不超过十个人。但互联网这三个字代表的是什么规模的产业。社会上的所谓的专家们,可能来自于高校或科研机构,各自忙着做项目,真的站在整个行业角度去帮助政府支撑政策出台的人有多少,如足球行业,看着13亿人口但实际注册足球运动员并不多。去了水货的大部分云计算专家,其实都还在企业内部,有些是技术出身十多年做了管理后又研究政策和规则的,堪称国内顶级。如果想把政策薄弱点固化起来,非常需要他们的智慧。我们通过很多工作,聚了一些个确实懂行的人,我觉得这就上道了。
云服务企业信用该考虑哪些方面
这个问题一出,考虑问题细致的人恨不得把云计算企业负责人每个人的缴税记录查一遍。但我们通过讨论和调研,认为三个方面的工作很重要,上层是政策红线碰过没碰过,下层是技术能力可信不可信,信通院重点支撑的两单工作和可信云工作刚好就在这两个方面下了苦功夫,有些领域负责人很着急的想学习我们开辟一个新领域的信用管理工作,但有可能上层没理顺或下层基础做的还不够。一个人身体素质没问题,政治素养没问题,一般还要看道德品质有没有问题。而在企业这里,道德这块我们也有了一个定位,就是自律规范,而自律规范是否准确和能否可监督,就是关键,我们也正在实践和探索中。综合这三个方面,从软到硬,通过我们的“算法”,勾勒出一个云服务企业的信用来。
云服务企业信用有什么用
说的再天花乱坠,没什么卵用,大家都挺忙谁又费这个功夫跟你玩呢。这个问题经过探索也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可谓是解铃还需系铃人,又得回到中国特色。信用的好处有很多,但企业最看重的又回到了政府这,有些时候政府需要企业作出承诺,一个信用好的企业往往承诺了就肯定按承诺办事,一个信用差的企业的承诺可能就没什么意义。有些时候政府也有一些激励,所谓的放管扶,放谁呢扶谁呢,信用好的是不是该扶一扶。而这些东西我们也在慢慢推广和实践,必须得在法律框架和公平前提下做这个事情。
大庆,2018.04.10,作于出差夜。
声明:本文来自DQ不惧虚拟化,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