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 孟丹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明确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意义无需赘言,网络空间安全已成为当今世界大国激烈争夺的主要战略制高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工作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总体来讲不论是科技创新能力还是产业发展水平都与我们的大国地位不相称。网络空间安全的科技提升和产业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需要国家出台具体举措,把网络空间安全工作持续抓紧抓实抓好,能与我们的强国目标、发展需求相适应。基于上述认识,我在两会期间单独和与会人员合作分别就网络空间安全科技和产业提交了两份议案。

一、抓科技提升,尽快启动网络空间安全国家实验室建设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已好”。网络空间安全具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螺旋式上升的对抗发展规律,如果没有持续的科技创新,就无法建立具有战略优势的网络空间安全能力,更无法实现网络空间安全目标。当前,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创新机遇来看,网络空间安全具有明确国家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是保障国家安全、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建议国家率先并尽快启动建设网络空间安全国家实验室: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科技特区。效仿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大胆探索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鼓励攀登科学高峰、做大事难事的科技体制机制,决不能在已有制度框架内削足适履。要强化党中央领导,创新评价机制,强调贡献导向,创新预算管理,实行任务统筹与适度竞争结合,保持人员创新活力与一定的流动性。

二是突出领域特点,坚持量体裁衣。与兴趣导向、自由探索的前瞻研究不同,网络空间安全不仅面向科技前沿,更注重国家目标导向、重大任务驱动,解决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现实紧迫需求和长远战略需求。网络空间安全重大任务强调国家总体组织集中攻关,而非PI团队松散耦合,要形成以网络空间安全国家实验室为总体核心,全国优势力量紧耦合的联合攻关机制。

三是重大任务牵引,建立体系化能力。科技创新2030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要与国家实验室紧密结合,整体委托国家实验室牵头组织承担,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系统性、集成性研究,形成体系化创新研发能力,为保障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提供领先、安全、自主、可控的体系化核心技术和最优解决方案。

二、促产业发展,筑牢网络空间安全的战略基石

网络空间安全产业是技术、产品、人才等要素的重要来源,国家战略的实施需要产业强有力的支撑。当前,网络空间安全产业既是一个新兴的、增长快的、前景好的产业,又是一个特殊的集战略性、敏感性、对抗性于一身,政策性很强的产业。在未来时期,需要着力做好以下两点: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夯实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基础。在事关国家安全的核心领域,要充分调动市场,更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引导,甚至是阶段性的直接支持,通过重点扶持有实力的国内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在网络空间安全市场的战略地位。首先在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上实现突破,提高网络空间安全的自我保障能力和水平,逐步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其次要加强对自主可控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本土网络空间安全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和产业链布局,确保行业话语权,打造自主可控、健康健全的网络空间安全生态体系。

二是要构造出带动产业发展的大市场,推动网络空间安全产业自我繁荣发展。市场如果不大,则产业永远发展不起来。因此,在市场发育的早期阶段,需要政府主动构建出一个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市场,鼓励社会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积极投入到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引导企业建立合理的产业层次架构、价值导向和运行规则,形成鼓励竞争、鼓励创新、限制垄断的良好市场氛围,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推动网络空间安全产业自我繁荣发展,实现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新跨越。

孟丹,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国家863计划国产曙光系列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和产业化推广,实现了高性能计算机基础软件的全国产化。作为带头人创建安全计算机体系结构学科方向,提出内置安全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突破了内置安全系列核心关键技术,为自主基础软硬件和整机安全防御提供了有效途径。主持承担了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科技部、网信办、发改委相关重大科技和工程任务,研制的自主安全可控系列信息设备、国产大数据处理系统,在国家自主安全可控替代和网络空间治理任务中装备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还担任相关领域国家重大项目实施方案专家组组长,国家“十一五”863计划信息领域(安全方向)专家组专家,“十二五”信息安全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组专家,CCF信息保密专委会主任,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理事长,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被评为国家网络安全优秀人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

(本文刊登于《中国信息安全》杂志2018年第4期)

声明:本文来自中国信息安全,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