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栋

据深圳新闻网消息,5月1日,深圳交警在全国率先正式启用“刷脸”执法,当天共抓拍特殊行业人员闯红灯58宗、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行驶67宗。

文中写道,5月1日9时20分,一名身穿红衣的快递小哥在国花路桂花路路口北方向骑着标有“京东”字样的电动车闯红灯行驶,被路口的刷脸电子警察设备抓拍。通过后台秒级人脸比对,该小哥为特殊行业库里的京东配送员何某某。

依照《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横过机动车道未按通信号指示通行的,处一百元罚款。目前深圳交警已将违法信息通过短信方式发送给何某某。同时,也标志着深圳首宗“刷脸”违法产生。

此前,雷锋网有撰文提到,闯红灯人脸识别系统,看似实用但挺鸡肋,其中尚存三个疑问:

1、复杂场景下如何保证准确率?

从技术层面来说,AI摄像机识别行为人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但复杂场景下识别率会有所降低。

2、身份证信息上墙(库太大),人脸比对库和身份证信息库不可能对接全国(耗时长、误判率高);居住证信息(库太小),其他城市的人(旅游)闯了红灯,交警也没辙,数据对接问题如何平衡?

全国人脸库数据庞大,另外保密级别非常高,一个城市很难拿到国家人脸数据库;再者,目前人脸识别做不到100%正确,如果错发就会泄露个人信息,引发一系列问题。

3、如何做到身份信息实时比对?

一个省的人口库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大库比对人脸只能按相似度进行排序,这个过程还需要人工去筛选确认,从实效性上来看根本来不及;再者,人工确认也并不是100%准确,如果一个地方闯红灯的行人很多,每一个都靠人工判断,这是很难实现的。

从深圳交警首日抓拍战绩来看,125宗违法事实的产生是否意味着雷锋网此前的预判有误?又或者说,AI时代的摩尔定律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人脸抓拍黑科技真的已经落地应用?

其实不然。

文中提到,本次深圳交警借助AI识别技术试点“刷脸”执法所抓拍的全部案例均为特殊行业人员,包括外卖、快递、燃气等特殊行业人群和失驾人群。雷锋网了解到,2018年初至今,深圳交警已建立包含所有外卖、快递、燃气等人员的“特殊行业人群”的信息库。(这一步骤将行人闯红灯人脸抓拍范围缩小很多,也就解决了文中所提的第二、第三点疑问)

深圳交警局局长徐炜介绍,外卖、燃气、快递等人员因公司规定的派单时间限制以及赶工等原因,往往只顾速度而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交通违法频发甚至引发严重交通事故。推出针对“特殊行业人群”(外卖、燃气、快递等)“刷脸”执法模式,实现交通管理中对人的非现场执法,实现从查处“车”到查处“人”的跨越发展。

“外卖、快递、燃气等特殊行业人群违法闯红灯被设备抓拍后,深圳交警经人脸识别系统自动比对,违法行为人身份信息即被推送至执法平台进行人工审核确认,确认完成后,系统将自动提取违法行为人在交警备案登记的手机号码,发送违法处罚告知信息。收到违法信息后,当事人若对自身交通违法无异议,可通过深圳交警微信服务号、APP客户端、微信及支付宝“城市服务”等渠道自行缴款。如有异议,可到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机动训练大队违法处理窗口作进一步调查处理,”深圳交警科技处处长李强解释说。

李强表示,深圳交警还特别对违法行为人通过斑马线是骑行或是推行的不同,进行“分档处罚”。骑行闯红灯通过斑马线,罚款100元,推行(或行走)闯红灯通过斑马线罚款20元。如遇违法当事人闯红灯通过斑马线时戴头盔,无法进行人脸识别,深圳交警将直接将违法信息发送给所属企业,由企业确定违法当事人,建立了无缝查处机制。

从这来看,本次深圳交警应用的AI人脸抓拍系统所能识别的对象只针对此前已经入库的特殊行业人群,与雷锋网此前预判一致,依旧做不到对于全民的准确、实时监督及抓拍,更多的是起到警示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只是从技术角度去解析行人闯红灯AI系统的可用性及适用性。某安防厂商高管认为,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落地的目的不是为了识别、处罚每一个闯红灯的人,而是通过曝光提醒出行者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进而塑造一个安全出行、文明出行的交通出行氛围,进一步推动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行人闯红灯,轻则影响车辆通行造成拥堵,重则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实时遵守交通规则非常有必要。

声明:本文来自雷锋网,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