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技术正在推动现代军事领域中条令和作战发生变革。在过去的120年中,工业和技术的发展已经导致战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在上个世纪打造的战争机器是以集中控制和分散实施作为其首要指挥控制原则。然而,美媒近期发表文章,称随着自主决策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巨大突破,未来10年的军事指挥控制领域将逐渐向韧性的分布式指挥控制模式转变,任务指挥将不再需要人类操作员这一角色的存在。
军用人工智能现状
尽管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交通和数字服务领域,但用于军事系统的自主技术还未被开发出来。人工智能应用面临的最根本的挑战是信任问题。军用自主应用能够并且应该通过广泛的验证和确认,包括将机器赋能的决策倾向与人类操作员的决策进行比较等。
然而在军事领域,使用人工智能以及机器来执行原来完全由人独立进行的“思考”和“决定”等行为,这是一种重大的范式转变,到目前为止仍未能被广泛接受。一旦在国防领域得到充分验证和开发,人工智能就将使指挥控制权从容易出错的人类任务指挥官转向自动化决策工具,但这需要针对美军如何运用逻辑以及如何创造这些冷血杀人机器方面开展道德调查。
如今的地缘政治格局将是促使国防部加快人工智能进程的主要动因。在21世纪的安全环境背景下,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扩散迫使美军对指挥控制,特别是任务指挥进行重新反思。
自动化决策在战役级规划和决策的适用性仍然有待商榷,要实现依靠机器来执行战役规划和生成总体行动方案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战术层面,对于中美而言如何将自主系统和人工智能赋能的软件工具发挥最大功效已经成为了首要任务。
未来之路
未来,各个作战领域的复杂关系将很快淘汰只有战术思维的任务指挥官。为解决这一问题,战术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快速有效地将人工智能工具融入战术决策中,逐步将大部分任务管理负担从人类的肩上卸除。自主化的机器对机器任务布置和战术决策将实现杀伤链末端的跨域协同以及多域效能聚合。
人工智能在武器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机器对机器的任务布置和武器的实时重新瞄准上,这种对典型“服务提供者”的效果优先级排序将在战术层面执行,取决于智能化机器能否消化和分析来自整个战场的数据。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智能决策工具将增强并最终取代人类任务指挥官的角色。
人工智能算法在对抗或通信拒止的作战环境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边缘计算不仅可以能够为战术人工智能提供有力支撑,还将使军事物联网在战场前沿的具体实施成为可能。这种前沿网络将托管有限版本的任务指挥算法,即便在输入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作战区域内的逻辑一致性,这将有助于提高指挥控制的韧性,同时减少对传统通信架构的依赖。
但到目前为止,上述能力还远远达不到采办或部署所需的技术准备水平。但随着技术的加速发展,美国国防部也将继续加快国防领域中人工智能系统开发和应用的步伐。
人工智能在战术层面表现出的优势令人震惊,但业界不愿与国防部合作的态度从长期看来是一个不安因素。国防部研发经费的匮乏、国防和技术间的文化冲突,以及工业基础的削弱都对变革性作战系统的未来部署构成了挑战。新冠肺炎的爆发也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国防采办受到长期的延迟和影响,美军必须为这场艰苦战斗做好充分的准备。
用于任务指挥的人工智能决策算法具有变革性的意义,对该领域的探索和完善对于美国在21世纪的大国竞争时代中能否取得成功而言至关重要。这种变革将推动机器赋能的任务指挥的发展,迫使过时的传统指挥控制思维发生演变。尽管这些算法并不能确保美军在现代冲突中一定能取得成功,但这些能力对美军来说是必须具备的。
忻欣译自互联网,戴钰超审定
2020年8月12日
声明:本文来自防务快讯,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