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美国会研究服务处发布《5G移动通信技术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报告。报告认为,5G技术有着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在军事、商业和日常生活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前景。在军事领域,5G技术可以进一步改善情报、监视和侦察(ISR)系统,有助于启用新的指挥和控制方法,精简后勤系统等。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国国会需要考虑5G技术的频谱管理政策,5G带来的国家安全问题以及对军事行动的影响。
频谱管理
5G技术计划使用三种波段的电磁频谱。频段在24~300GHz之间的毫米波,频段在1~6GHz的中频带,频段在1GHz以下的低频带。中频带和低频带通常一起被称作Sub-6。6GHz以下的毫米波允许更大的带宽和更快的传输速率,一些电信公司认为,这是自动驾驶汽车和其他数据密集型应用所必需的。然而,毫米波的传播距离相对较短,电磁波可以被雨水吸收,也可以被建筑物、车辆和人等实体阻挡。因此,使用毫米波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这种方法与Sub-6方式相比,成本要高很多,部署时间也更长。因此,5G的部署可依托毫米波进行高速、高带宽的通信,运用Sub-6实现全国大范围覆盖。世界各地的电信公司都在以不同的方式部署5G。
然而,国防部拥有大部分可用频谱。尽管国防部将某些毫米波频率用于受人瞩目的军事应用,比如为美军提供可靠全球通信的先进极高频卫星,它广泛使用的是Sub-6频率——这使得美国可利用的Sub-6频率要少于其他国家。国防创新委员会建议国防部考虑共享Sub-6频段,以促进5G网络的构建和5G技术相关Sub-6频段的发展。虽然国防部一直在朝着更大范围的频谱共享方向迈进,但也担心共享会对国防部用户带来操作、干扰和安全问题。作为频谱共享的另一种选择,一些分析人士认为Sub-6频段应当保留用于商业用途。这可能需要国防部将某些应用重新部署到频谱的其它部分。国防创新委员会估计,这种实现方法将需要大约10年的时间来完成,而频谱共享则只需要5年。
国家安全问题
目前中国在Sub-6频段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部署首个5G广域网。因此,美国将中国作为主要的5G风险引入国。关于接入设备方面的风险,报告也进行了分析。5G接入设备蜂窝网分为两类:一类是核心网络,一类是无线接入网络。一些专家认为核心网络带来的风险是巨大的,而无线接入网络的风险则是可控的。另一些专家则认为任何中国的设备都会引起潜在的安全风险。对此,有专家建议美国应限制与任何使用中国提供的5G设施的国家分享情报。
应对5G网络相关风险的措施
为应对5G网络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问题,美国国会于2020年3月通过了《5G安全和超越法案2020》,要求美国行政部门制定5G网络的安全战略。根据该法案,行政部门应在180天内制定一项覆盖整个美国政府的战略,以解决5G和未来几代无线通信系统所面临的安全漏洞等问题。
此外,《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第254节中提到,国会指导国防部制定利用5G的战略,以增强军事能力,维持战场技术优势,加速整个国防部由5G网络激活的新的商业产品和服务。国防部于2020年5月发布了该战略的非机密版本。
5G技术对军事行动的影响
5G技术可能有许多潜在的军事应用,特别是在自动驾驶车辆、后勤、维护、增强和虚拟现实以及ISR系统等方面。
自动军用车辆,可以通过在云中存储大型数据库来规避车载数据处理的限制。安全的车辆操作将需要5G的高速低延迟数据传输来下载车外信息,并将其与车载传感器数据合成。同样,5G可以在运营商和无人驾驶车辆之间以及网络车辆之间传输传感器数据。
5G技术也可以被整合到ISR系统中,这些系统需要高带宽来处理、利用和传播来自战场传感器的海量信息。这可以为指挥官提供及时的行动情报数据,从而改善作战决策。同样,5G可以减少其他数据密集型活动(如后勤和维护)的延迟。
指挥和控制系统也能从5G的高速低延迟数据传输中获益。例如,现在美国大多数远距离通信都采用卫星通信。然而由于轨道卫星信号传输距离过远,数据传输延迟,从而造成军事行动执行的延误。而5G地面通信的高速传输则可解决这一问题。
尽管美国国防部尚处于5G应用测试和实验的起步阶段,但已确定了12处军事基地作为测试平台。国防部于2020年9月18日发布了更好地理解5G技术的动态频谱共享信息请求。2021财年国防预算申请中5G和微电子预算达15亿美元。
国会需要思考的相关问题
● 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商业需求的同时,什么样的频谱管理方法(如频谱共享、频谱重新分配)能够最好地保障国防部的任务。
● 美国的盟国和伙伴国家部署中国的5G基础设施会对美国国家安全带来哪些风险,这些风险能否被控制,如果可以,该如何控制。
● 美国是否应该限制与使用中国5G设备的国家的情报共享。
● 随着5G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和发展,作战概念、军队架构、条例或态势方面是否需要进行改变。
来源 | 美国会研究服务处
图片 | 互联网
作者 | 张旭
编辑 | 陈培
注:原文来源网络,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声明:本文来自国防科技要闻,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