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 魏强 魏莹
特朗普对华战略明显调整,变此前的“接触合作”为“战略竞争”,在政治、经贸、科技、意识形态等领域对中国展开全方位打压,甚至煽动盟国及其他国家对我国实施针对性技术封锁和围堵,中美“科技战”愈演愈烈。历史证明,美国一旦锁定世界首要竞争对手,必不遗余力打压到底,直至对方国力衰减甚至动荡分裂。20世纪的苏联、日本和21世纪的阿富汗、叙利亚等中东国家的经历,莫不如此。为此,应充分认识美国实施“科技战”的严峻性、破坏性和持久性,紧前谋划应对策略。
过去几十年,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是“塑造中国”,其政策前提是中国处于落后发展中,暂不具备对美国构成现实威胁的能力。如今,美国对华政策已开始发生重大调整,经济领域围困,科技领域围剿,即便在大疫当前的全球危机背景下,美国仍丝毫未放松对中国多领域的遏制。在新冷战思维主导下,美国专门针对中国的“当前威胁委员会”也应运而生,这是美第四次在“危急时刻”成立该委员会,标志着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多领域的“遏华战”全面打响。在美国新的战略思维与政策主导下,未来我国科技安全、产业发展,将面临诸多新的风险因素。
第一,美国将以国家安全为名加快对华“脱钩”进程。当前,美国正以国家安全为名加紧实施“去中国化”的构想,对中国科技安全、产业链安全、经济安全构成严峻挑战。有消息称,美国正在推动建立一个名为“经济繁荣网络”的可信赖伙伴联盟,以实现全球关键工业供应链的“去中国化”,将涵盖数字商务、药品与医疗用品、能源和基础设施、研究、贸易、教育和商业等诸多领域。2020年5月14日,英国新保守派智库亨利·杰克逊协会发布报告《打破中国供应链:“五眼联盟”国家如何摆脱战略依赖》,煽动“五眼联盟”国家集体与中国脱钩,并提出整体方案。与此同时,英国拟推动美国组建一个由10个成员国组成的5G国际俱乐部“D10”,以发展自主的5G技术并减少对中国华为公司的依赖。该俱乐部的成员国家将包括G7集团国家、澳大利亚、韩国和印度等。疫情期间,美国、日本政府开始呼吁本国企业撤出中国并给予政策补贴。可以看到,美国正加紧联合盟友以国家安全为名构建新的国际“商务圈”“技术圈”“联盟圈”,意图极为明显,即在经贸领域、高科技领域、核心产业链环节实现与中国脱钩,试图将中国实质性边缘化。
第二,美国反复无理制裁中国高新科技龙头企业将成常态。高新科技龙头企业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领军力量,也是中美科技角力的核心主体之一,因此,极易成为美国打击制裁的对象。近些年,美国不仅严厉制裁了中国通信设备领军企业中兴通讯和生产随机存取存储芯片的福建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还高举国家安全大旗,不择手段企图将中国在全球市场的领先企业赶出美国及西方盟国市场,例如,禁止联邦政府采购中国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华为、海能达等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制造的高科技或通信信息设备;启动针对中国深圳大疆无人机公司的“337调查”;全面抵制华为产品,并调查、逮捕华为高管等。未来,随着中国高新科技龙头企业在各自科技领域进入全球第一梯队,开始参与或主导全球标准的制定、占领产业链中高价值部分,美国必然会以种种理由,包括运用长臂管辖制度,加大对中国高新科技龙头企业的制裁打击力度。继2020年5月2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宣布将33家中国公司及机构列入“实体清单”后,7月22日,BIS又将11家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由于特朗普政府政策反复多变的特点,预计未来,美国针对中国企业的限制与制裁可能会在中美角力期反复发生,中国相关企业遭遇美国无理制裁或将成为常态。
第三,中美高端科技人才流动将遭受严重阻滞。贸易战以来,美国采取种种手段限制阻断中美科技交流,试图引导中美科技走向“脱钩”。一是缩短留美签证,拒绝中国科学家赴美,限制双方学术交流。2018年6月,美国针对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中国留学生重新收紧签证发放时长,其中,对航空、机器人和先进制造业学科方向的中国留学生签证期限从5年缩短至1年。同年7月,中国专家由于未能获得签证,集体缺席在美国加州举办的第42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2020年5月,白宫发布总统公告,禁止“与中国军方有关”的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入境美国,3000多学生学者受到影响。二是采取歧视、监视、恐吓、指控、解雇等手段,排挤华裔科学家浪潮。美国联邦调查局甚至还约谈多家美国大学,希望其协助监视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学者。不少华裔科学家被以各种名义无端调查、起诉甚至被开除。2018年2月,美国联邦调查局以莫须有的“欺诈”罪名,逮捕世界著名机器人专家席宁。2019年5月,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解雇神经科学家李晓江与李世华夫妇。2020年以来,又有多位华裔科学家在美被逮捕或起诉。目前,不少华裔科学家已被迫改变科研方向、项目申请和学术规划,甚至被迫减少或终止与中国正常和互惠的科技往来。美国华裔科学家在美国所处大环境正持续恶化。
第四,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必然面临被“卡脖子”风险。美国遏制中国经济科技崛起,其落脚点必然是打击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影响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就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大环境看,“缺芯少魂”的局面还相当严峻,中国制造业和信息行业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的核心硬件和基础软件。美国近两年不断调整规则,收紧政策,目的就是对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形成长期打压态势,最终以“卡脖子”等手段遏制这些产业的长期发展。例如,2018年底,美国商务部出台政策,开始对“新兴和基础技术”实施出口限制。2020年1月,美国BIS更新《出口管制条例》,限制地理空间图像软件的出口,此次修订标志着美国将出口管制政策从产品管制向技术管制的重大转变,也预示美国将有针对性地进行更大范围的新兴技术管制。可以预测,未来美国的技术出口管控范围将不断扩大。从中短期看,美国的政策变局必然对中国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形成阻滞态势,导致部分产业面临困境。
第五,中国对外投资将面临全面受限。2020年2月13日,美国《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正式生效,这是继2007年美国《外商投资和国家安全法》后,美国对外国投资监管领域做出的最大调整。该法案扩大了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对外商投资更广泛的审查权利,并详细规定了相关交易的声明和申报程序。近年来,CFIUS否决了大量中国在美投资,该议案无疑将使中国在美国投资面临更多限制。疫情期间,美国又开始散布“中国将借疫情收购别国战略资产”的“中国资本威胁论”,鼓动盟国警惕并遏制中国海外投资,引发多国纷纷强化中资投资审查。包括法国、英国、德国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纷纷加强对中国企业投资合作的审查力度,扩大科技投资审查的范围,使中国国际投资和技术进出口环境进一步恶化。
总体看,中国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正趋于恶化,未来,美国将继续以构筑“科技铁幕”、扎紧“科技围栏”等方式扰乱阻滞中国科技发展步伐,对中国经济科技长远发展构成现实威胁和挑战。为此,应保持战略定力,立足底线思维,构建完善的国家科技安全战略体系;立足自主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化解美国遏制围堵之举;同时,也要坚定地立足开放合作,与更多国家构建互利共赢的科技合作伙伴关系,为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刊登于《中国信息安全》杂志2020年第8期)
声明:本文来自中国信息安全,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