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何晟 通讯员 齐同军

为“最多跑一次”数据共享工作归集数据12.51亿条,仅社保参保证明取消就减少130多万人次“线下跑”;城市拥堵排名,从2012年错峰限行之初的全国第二,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第83位,平均车速也从20.7km/h提升到24.15km/h……这些发生在杭州的变化,背后都有一个身影——杭州城市数据大脑。

2016年云栖大会上宣布启动建设,2017年云栖大会上1.0版发布,城市数据大脑因解决交通拥堵而生,但它的潜力绝非仅限于此。5月15日上午,杭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了《杭州市城市数据大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到2022年,杭州要基本完成城市数据大脑在各行各业系统建设,并投入实际运行,使之成为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

体育、交通、应急、旅游、医疗、信用……在各个领域,这个越来越聪明的“大脑”,都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到2022年,基本完成城市数据大脑场景建设

理想状态的城市数据大脑该是啥样?

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郑荣新说,它是个中枢,一个按照城市学“城市生命体”理论和“互联网+现代治理”思维,创新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构建的平台型人工智能中枢。“它将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各种数据,政务的、企业的、社会的、网络的……归集起来,进行融合计算,进而在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感知、公共资源配置、宏观决策指挥、事件预测预警、城市病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

“去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就在为城市数据大脑谋划一个顶层设计,为城市建设和治理提供更多可能。”郑荣新说,由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牵头,各有关部门、阿里巴巴等企业共同参与,编制完成《杭州市城市数据大脑规划》。这也是国内在该领域发布的第一份纲领性文件。

在《规划》中,杭州城市数据大脑的实施步骤如下:

2018年,在交通系统V1.0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扩展试点范围,进一步优化算法。完善城市数据大脑数据平台,建设城市数据大脑交通系统V2.0,扩展覆盖范围。

2019-2021年,在主城区全面推进城市数据大脑交通系统建设,建设平安系统,推进智慧亚运和城管、医疗、旅游、环保等领域系统建设。

2022年,实现“城市数据大脑”交通治理的全域覆盖,基本完成“城市数据大脑”在各行业系统建设,投入实际运行。开展跨行业、跨领域数据资源开发,唤醒更多“沉睡”数据,并服务生产生活,让数据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基本完成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主要场景建设。

郑荣新表示,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提供了“杭州模式”,“我们正在制订杭州城市数据大脑的标准规划,在历史上也是首个,将为各地推广‘杭州模式’的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未来城市数据大脑,包含八方面的超级应用

根据《规划》,未来的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其强大之处,集中体现在四大能力上。

1.感知能力。通过接入、汇集政府、企业、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的海量多源数据资源,即时动态感知城市运行的状态,动态监测交通运行、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医疗卫生等综合态势。

2.认知能力。通过汇集的海量感知数据资源,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形成基于机器智能模式的对城市态势和状态的认知。

3.治理能力。在对城市状态和态势认知的基础上,结合机器智能和专家智能,通过人工交互、迭代计算、多重验证的方式,提出城市治理优化方案。

4.指挥控制能力。针对城市管理出现的突发状况,实时联合多部门协同,形成联合应急指挥能力,并为指挥决策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参考。

郑荣新说,城市数据大脑最终将应用于城市的各个行业领域,包含交通、平安、城管、医疗、环境、旅游、智慧亚运、移动办事等八个方面的超级应用。例如在西湖景区,可以通过数据对游客的特征进行分析(年龄结构、地域分布等),进而提供精准化服务。同时,通过大数据挖掘,从景区环境、游客监测、旅游市场、旅游舆情四个方向构建游客数据画像,为管理部门提升体验提供数据支持。

利用数据提升城市治理模式,一个生动案例就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当前杭州大数据平台已经归集了59个部门373.4亿条,数据共享累计调用3100多万次,数据交换17.11亿条,每一次数据调用,相应就减少一份纸质材料需求。郑荣新介绍,今后,基于城市数据大脑的市民服务还将进一步提升。

比如,分析当前用户可能需要的政务和公共服务,将服务信息、办理渠道等推送至用户面前,并与城市运行的各系统连接,提供更加深入的服务。如生育事项办理,就可构建一条包括医院查询、床位预约、出生申报、重名查询、生育保险办理等在内的办事链条,并实行一站式移动化办理。还可以提供“掌上城市数据大脑”,由市民选择订阅或点播,如道路动态路况、停车位实时数据、医疗门诊流量、流行性疾病区域及预防措施、旅游预测预警及景区承载数据,还可以根据用户选择,推荐有关方案、建议等。 

●拥堵排名从全国第二到第83,治堵更能干的V2.0即将上线

杭州城市数据大脑,最初是因治理城市交通拥堵而生。

杭州市公安局交警局副局长孔万峰说,自2017年云栖大会上城市数据大脑V1.0版正式发布,它就将城市作为一个“生命体”,像CT一样对车速、流量、拥堵指数、延误指数等生命指标进行全面扫描感知。不仅使监控的利用率提升到100%,而且替代并超越了人工视频巡检和路面巡逻,将公安交警部门日常工作重心从发现问题转移到处置问题上,从而解放警力、提高效率。自V1.0试运行以来,杭州交警查处违法总量一直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首位。

孔万峰介绍,2012年杭州错峰限行之初,城市拥堵指数曾在全国排名第二,2016年第二降到第八,这是一个拐点,然后是2017年的第45名和今年一季度的第83名,延误指数也从2012年的1.87(从A点到B点,高峰期用时是平峰期的1.87倍)降到目前的1.53,平均车速则从20.7公里/小时提升到24.15公里/小时。

当前,在市数据资源局牵头下,杭州交警正在推进V2.0建设,计划在今年8月完成,9月发布。在V2.0中,会对堵情、事件开展溯源分析,让警情处置成为“发现—处置—回流—溯源—优化”的闭环,“处置结果将回馈给城市大脑,让它知道什么情况该采取什么处置措施,也就是说,我们的城市大脑会越来越聪明。”

据悉,V2.0还将成为对外信息交互的重要窗口。今后交通参与者将在互联网地图应用中得到更多的实时动态路况提醒,比如快速路匝道信号灯开关状态等,以辅助规划出行路径。还有交互服务应急联动,包括事故、抛锚类报警,广播电台警情信息交互,以及实现应急对象的一键服务等等。“今后,如果有危重病人需要送医,可以省掉与交警、媒体电话沟通的时间,三方在同一个平台上可以一键规划线路、信号控制、保障措施等等。节省一分钟,也许就多一分希望。”

●建立多道屏障,确保数据安全

在城市数据大脑建设中,数据安全问题不可回避。那么,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如何保障数据安全?

“城市数据大脑建设始终将数据安全放在首位,建立了多道数据安全屏障。”郑荣新说,《杭州市政务数据安全保障体系规划》近期也将印发,这部规划将对政府各部门的数据安全管理提出明确要求,从源头管控数据安全。

在城市数据大脑建设、运行过程中,底层的数据安全由云服务提供商和阿里巴巴安全团队共同负责,配置完善的数据安全策略,关键敏感数据实现“可用不可见”;引入了国内领先的信息安全机构,进行第三方的数据安全管控、审计,实现从数据的产生、归集、存储、交换、利用到销毁等全周期的监控,确保每一条数据来龙去脉清晰,流向合规,异常情况实施阻断并告警,保障数据资源安全。

●【新闻+】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大事记

2016年4月,城市数据大脑概念开创,政企合作联合研发,政府提供需求和场景,匹配业务领域的专家,企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分工合作;

2016年10月,在2016云栖大会上,向全球宣布启动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建设;

2016年12月,城市数据大脑在交通系统试点初见成效;

2017年10月,在2017云栖大会上,城市数据大脑1.0版正式发布,同时发布试点成果;

2017年11月,城市数据大脑被列为国家首批四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之一;

2018年,进一步明确顶层规划,城市数据大脑进入深化实施阶段,逐步扩展应用领域。

声明:本文来自浙江24小时,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