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数字经济长促发展,个人信息保护俨然成为必然需要面对和探讨的话题,据近年来网络安全关键热词统计,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长时间占据首位,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事件话题也频频登上热搜榜。在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当下,立法立规工作日趋推进,监管治理行动日渐从严,民众安全意识日益加强。这些成果,都离不开近年来各类丰富多彩的个人信息保护科普宣传工作的广泛开展,可谓效果显著。本文将针对开展个人信息保护科普宣传工作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01、个人信息保护科普宣传工作概况
目前,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科普宣传工作得到各方面高度重视,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
2014年至今,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人民银行、广电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多个部门共同举办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集中体现了国家层面对网络安全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现如今,每年9月份,由不同城市承办宣传周的一系列重要活动,包括开闭幕式,设立主题宣传日,举办系列论坛,网络安全展览、网络安全进社区、网络安全知识竞答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近两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专门开设了个人信息保护日,宣传个人信息保护知识和技能,倡导社会各界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积极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图 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为了不断丰富宣传形式,扩大宣传效果,每年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都会推陈出新,可谓亮点纷呈。2019年,天津市承办宣传周重要活动期间,推出了网络安全主题多媒体相声剧《你好,在吗》,揭露了校园贷、金融诈骗、情感诈骗等较为常见的诈骗手段,提醒广大民众提高警惕,识别网络陷阱,保护好个人隐私。2020年,郑州市承办宣传周重要活动期间,举办了“网络安全 e同守护”特别节目,首次以晚会形式针对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的方面的隐患、问题集中曝光,其中还有精心设计的情景剧《微信出租惹祸端》,向观众普及出租社交平台账号后被不法分子利用的后果,提醒网民时刻保持对个人信息的防范意识。
图 2019年 相声剧《你好,在吗》
图 2020年“网络安全e同守护”特别节目
2020年,国内首个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科技馆在宣传周期间正式对外开放,科技馆围绕日常生活、网络虚拟空间及关键基础设施等各类场景,设置了个人安全、政企安全、社会安全、综合竞技展区,共200余个展项和1700多件展品,成为网络安全知识的科普基地。在个人安全的展区,观众可以通过互动方式,体验“反偷拍大作战”,了解“生物信息安全风险”,学习“二维码使用安全技巧”等等。
图 郑州网络安全科技馆
图 观众通过体验学习安全知识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带动全社会掀起了网络安全、隐私保护宣传工作的热潮,很多企业也积极参与,宣讲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纷纷推出安全“黑科技”,向用户普及安全“小知识”;很多学校、机构、社区也召开讲座、竞猜、嘉年华等互动活动,寓教于乐,好评不断。
图 网络安全知识答题赢取优惠券
图 网络安全知识进校园
媒体宣传方面,个人信息保护屡屡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问题曝光、事件解读等方式,大大增加了民众对隐私的保护意识。近年来,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曝光已经成为的“3.15”晚会的“常客”,通过揭露黑产、技术验证、现场还原等一系列方式,让观众能够直接感受到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除此以外,各类新闻、节目、报刊、网站对各类个人信息安全事件的长期跟踪报道,媒体监督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 热点事件与网友直播互动答疑
图 新闻节目关注“人脸识别”安全话题
除传统媒体外,近年来,关注个人信息的公众号、视频号,如“隐私护卫队”、“终结诈骗”、“警花说”、“名侦探小宇”等自媒体也在不断发声,他们持续追踪热点,以鲜活的案例、尖锐的评论、趣味的形式呼吁民众提升保护意识、提高防范技能,成为社会监督力量和科普宣传志愿者中的重要一员。
02、App治理工作组开展的个人信息保护科普宣传工作
2019年1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指导成立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组(以下简称“App治理工作组”)。2020年7月22,四部门召开会议,继续启动2020年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治理工作,会议指出,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宣传教育,扩大个人信息保护知识、技能传播的普及面。
1、参与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举办个人信息保护主题展、主题论坛
自2019年以来,App治理工作组已连续两年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举办“App个人信息保护展”,持续营造全民关注、全民科普、全民互动的良好氛围。
1)2019年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由App治理工作组主办的“App个人信息保护”主题展首次亮相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展区内设置众多与观众的个人信息保护知识相关游戏和互动环节,以及社交、网购、资讯、生活服务、游戏等场景的个人信息保护知识的科普内容。
图 2019年线下“App个人信息保护展”
2)2020年9月14日,“App个人信息保护展”以数字化在线展会方式正式开放,展期将持续一年。通过设立个人信息保护宣传专题,持续为网民提供个人信息保护科普小贴士、科普小剧场、合规知识视频等内容,扩大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科普知识技能的普及面、触达度。
图 2020年线上“App个人信息保护展”
3)2019年和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App治理工作组举办了个人信息保护主题论坛,邀请有关主管部门、研究机构、测评机构、安全企业、手机厂商、互联网企业、应用商店等方面的的个人信息保护专家,交流和探讨App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标准指南、前沿技术发展、产业实践内容等,以持续推动全行业App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2、创新宣传形式,开展“问卷调查”、“知识答题”和“主题发布”活动
1)2020年9月,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组委会和App治理工作组发起“App安全意识调查”活动,调查问卷通过“调研+答题”形式,促进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技能。通过30余万人的反馈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访者的App使用安全意识有所增强,对加强治理工作仍有期待。
图 社会调研报告
除此之外,App专项治理工作组还发起了若干场景的社会调研活动,其中包括2019年11月的“App个人信息保护”公众调查问卷、2020年5月的“人脸识别安全”公众调查问卷等。
2)2020年4月,由App治理工作组支撑,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与直播平台合作的两场《朋友请听题》“个人信息保护专场”直播互动答题活动,取得了广泛关注。近500万网友参与答题活动,反响热烈,达到了推动疫情防控期间广大网民了解个人信息保护知识,提升防护技能,培养良好上网习惯的宣传效果。
图 直播答题活动情况
3)2020年9月20日,App治理工作组举办了“App个人信息保护”主题发布会活动,介绍了App相关治理、认证等方面工作进展,发布、宣贯了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标准、免费技术工具,向广大网民科普了若干的个人信息保护知识和技能。其中,还邀请了公众人物参加“追踪和画像的度在哪里”的观点交锋环节,呼吁App对于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少一点追踪,多一点关怀”,主题发布活动取得良好的反响和传播效果,登上媒体热搜榜。
图 2020“App个人信息保护”主题发布活动
3、吸引多方参与,制作精品宣传素材,创建“科普专区”
App专项治理工作组自2019年3月份开通微信公众号“App个人信息举报”以来,除接受举报、通报问题等以外,还通过撰写科普文章、回应社会热点、接收优秀投稿等方式,吸引了各方的关注与参与。通过日益积累,2020年9月,App治理工作组推出个人信息保护知识科普专区(访问http://pip.tc260.org.cn/jbxt/privacy/zskp/list或关注“App个人信息举报”微信公众号)。专区共分为5个分区,分别为优秀投稿(为企业、机构、个人等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投稿)、深度观察(专家对App个人信息保护相关问题的深度分析及观点)、实用技巧(向广大网民展示的系统性个人信息保护实用技巧)、趣味短篇(解读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问题、现象的短篇文章)、科普剧场(结合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模式,制作的系列情景剧)。科普专区还将长期更新、不断完善,力争打造成个人信息保护科普宣传的精品知识空间。
图 科普专区页面
图 科普小剧场
03、关于继续深入开展个人信息保护科普宣传工作的思考
个人信息科普宣传工作已然得到重视,但是近期的一些现象可以看出,离全面提升民众安全意识和素养,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疫情防控期间,民众上网时间变多,随之而来利用刷单、兼职、躺赚等方式套取用户个人信息、进行网络诈骗的现象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很多人没能识破其中的“套路”,还是中了招,个人信息一旦通过这些渠道流入黑产,可能会对个人产生长期影响。而在疫情防控的流调工作中,屡屡出现了患者详细个人信息泄漏后被曝光,最后导致当事人被“网暴”的情况。前段时间,“健康宝”人脸照片泄漏后被大量转发、甚至兜售,很多人还是表现出了对他人隐私的严重“漠视”,隐私保护素养培养还远远不够。而对于民众反馈强烈的“App偷听”现象,有很多非专业人士不做科学分析,以骇人听闻的标题,煽动情绪的话术,将观点偏激化,最后不但没能解决问题,徒增了用户的“焦虑”。这都说明个人信息保护科普宣传工作亟待继续深入开展,一刻也不能放松。现提出以下工作思路,供探讨。
一是,强化日常宣传,融入民众生活
除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等集中宣传工作外,日常宣传的工作应得到进一步强化。个人信息的隐患就充斥在民众生活方方面面,点滴处着眼,细微处着手,防患于未然,是知识科普的核心目的所在。比如,利用公益广告、海报、科普节目等方式让民众绷紧安全意识弦,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再比如,长期设立专门的举报、咨询渠道,可及时回应民众关切,向最需要的人答疑解惑、提供建议。
二是,坚持专业宣传,防止混淆视听
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之所以很难彻底解决,与其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技术问题、庞大的业务链条等原因密不可分。而每次个人信息的安全事件发生,都伴随着大量的讨论,而那些缺乏科学分析但“危言耸听”的言论往往成为了焦点,这就很容易让用户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认识陷入“误区”。贩卖“焦虑”不能解决问题,民众无论是“盲目吐槽”、“消极接受”、“过度防护”,带来的都是网络空间中安全感的丧失。面对个人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的现状,以科学、严谨、客观的态度,坚持专业宣传,快速响应发声,深入分析风险,提出具体建议则显得尤为重要,是解决问题的务实之举,是平衡发展的长远之计。
三是,创新宣传方式,注重宣传实效
宣传的渠道、内容、密度是对宣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当下,宣传的渠道正随着用户“关注点”的转移随之演化,比如,用户在短视频等新媒体上花费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就有不少宣传方转战新媒体后,吸引了大量用户观看,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个人信息知识科普宣传的工作也可以效仿。从宣传内容来看,如何让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是重中之重,从一些优质宣传内容取得的效果来看,内容本身的吸引力,要比强行灌输知识点强过百倍。要加强宣传的密度,则要确保科普工作能持续不断,这就需要具备专业的运营能力,需打造专业的“科普”主播等全新的工作思路。
四是,主张联动宣传,动员全民参与
宣传就是人与人的沟通,而在网络时代,人与人的沟通变得前所未有的方便,利用好网络这个工具,能引发全民互动的宣传案例也并不少见。个人信息保护本身具有很高的话题性,每个人都有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如果能够在一些关键事件的问题现象上予以引导,抛出观点,将可能带来“事半功倍”式的科普宣传效果。在引导过程中,还可以借助与媒体、公众人物、人气博主等的联动,进一步调动民众的参与热情,扩大宣传的覆盖面,提升宣传的渗透力。通过与民众的长期互动,有助于培养对网民参与网络共治的“主人翁”意识,有助于构建无处不在的社会监督体系,激浊扬清,利在将来。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4.19”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知识技能的宣传普及,始终是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中的核心任务。
网络空间中,网民具备自我防范网络安全风险的能力,是网络时代的每个人理应必备的“疫苗”,而持续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科普宣传,就是让“免疫圈”不断扩大,那些危害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的“病毒”必将随之消失殆尽。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App治理工作组 孙淑娴 何延哲)
声明:本文来自App个人信息举报,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