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数字时代意味着我们日常中的大多数“物件”均由计算机操作和/或控制。从家用电器到汽车,从生产工厂和发电厂到港口和船舶几乎无所不包,铁路和火车也当然不例外。

一般来说,铁路行业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包括:列车上的计算机系统;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位于车站和交叉口基于联锁和信号的计算机;远程测量系统、乘客信息和娱乐系统;售票系统;以及常规用途的办公室工作站和网络基础设施。但你可曾想过,仅仅通过一个使用默认管理凭证的脆弱WiFi,黑客就能够访问到这些重要的关键系统,严重威胁铁路安全,甚至可能危及无数人命。而近日,这种假设就实实在在地发生在了英国铁路运营商身上。

在过去8-10年间,Ken Munro及其渗透测试伙伴一直在对各种铁路网络进行研究,并协助铁路运营商解决发现的安全问题。

但是令人惊讶的现实是,Munro及其团队仍然能够轻松地访问客户的信用卡数据,以及火车上的一些关键系统——甚至包括火车刹车系统等。而这一切,仅需要通过一个不安全的WiFi就能轻松实现。

据研究人员介绍,实现这一过程是如此简单,你只需要输入IP地址,查看你的网关地址是什么,然后再看看它是否可路由即可。是的,我们都知道不能使用默认凭证,但现实是,他们确实这么做了,然后,你就可以利用这一漏洞查看很多其他网络。

据悉,乘客、工作人员以及列车控制网络之间没有任何隔离措施,仅仅凭借默认凭证,乘客就可以轻松地篡改无线票务,以及查看客户的支付数据等。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头等舱的乘客往往能够获得免费的Wi-Fi接入,因此攻击者能够访问到的支付卡/信用卡数据大多来自该车厢用户。

对于此次安全意外的成因,研究人员认为,火车Wi-Fi网络的责任可能已经外包给了专业的第三方。但是有人忘记了锁定这些路由器,因此,此事可能并非有人刻意为之,很大可能只是源于人员疏忽。但是问题是,疏忽往往是大多数安全漏洞的根源。

根据Munro的说法,这是一个完全标准的跨企业网络。你作为一名标准用户,不应该能够访问管理内容,你应该无法访问管理网页才对。

大多数发生在现实世界中的攻击都是源自经济动机,但是也存在一些令人不安的意外场景,能够触动攻击者做出威胁人身安全的行为。

如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很多威胁火车系统的实例,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攻击者已经有能力触及火车上的工业控制系统以及运营技术(OT),当然这一点也是最令安全专家困扰的问题。

事实上,锁定这个界面并不复杂,只需要置入一些管理良好的强大证书,就能轻松解决该安全问题,操作方面可以说根本不存在技术问题。

研究人员在深入探究这些假设之后认为,理论上来说,攻击者可以访问火车的工业控制系统,在该网络中,车辆的各个组件之间会发生大量的消息传递,这就意味着,攻击者有能力篡改功率控制或制定控制管理。

当大多数火车以每小时70英里(约112.65千米)的速度运行时,不可能施以最大的制动力,因为这可能会锁死车轮,所以火车上通常会有一种可控制的防抱死制动。

目前,一些铁路机构确实会为这种“防抱死制动”控制部署一定程度的电子监控,但是试想一下,如果你忽略了这一点,留给了攻击者可乘之机,让其篡改了制动系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可想象的后果。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场景,并不是说所有的制动系统都可能会被黑客攻击,但是如果缺乏合适的控制措施,相信这种假设场景不久也会照进现实。

我们之前曾经介绍过飞机和航海行业的网络防御系统,像客机和游轮这样的消费者旅行常选工具,必须设置高度严格的网络安全控制措施,并利用最新的网络分割技术来隔离任何潜在的攻击者。

那么为什么火车会有所不同呢?答案可能在于火车旅行通常历时较长、乘客较多,涉及各种日常琐事,分散了员工的部分工作重点,也就更容易造成这种忽略行为。

我认为人们并没有真正地考虑过这个问题,并将其视为与大多数安全漏洞一样重要。试想一下,有人在Wi-Fi采购时会记得询问有关安全性的问题吗?通常都要在一个项目进入市场,并且发生安全意外后,安全团队的人员才能发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在项目设计规范期间,安全团队有及早询问过有关项目安全性的问题吗?也许他们更擅长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对于大多数项目而言——无论它们是Wi-Fi安装、web应用程序还是移动设备——安全性即便是考虑在内,也通常会留到最后一刻,更不用说,有些项目根本不曾考虑过安全问题。

针对此次安全事故,英国铁路运营商已经做出了回应,并且还加强了他们的物理安全性,例如将路由器锁定在无法用简单的方形或三角形钥匙打开的机柜中。

虽然,此次英国铁路公司做出了很好地响应行动,但是不可否认,未来还有很大可能会再次出现脆弱的Wi-Fi网络问题,所以大家要能够看到这种安全缺陷的危害性。为了应对此类威胁,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提出问题:询问供应商有关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并要求他们能够证明自己的系统是安全的。

最后一点,无论你选择的供应商或第三方服务商有多么响亮的声誉,多么值得信赖,请记得自己检查一遍所有设备及其相关设置,以防其因忽略了某些安全问题而造成的安全意外。

声明:本文来自安全牛,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