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在福建福州举行,参会嘉宾围绕峰会主题,为数字中国建设建言献策,分享观点体会。传播君摘录论坛上午场部分干货,带你回顾精彩。
王钦敏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主要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和经济社会的融合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高效化和数据要素化正在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标志性特征。
产业数字化。近年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不断加速,数字化改变了要素配置方式,驱动生产方式、产业组织、竞争格局、商业模式和国际贸易结构发生多重变革,推动传统产业结构重组和价值重组,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协同化、个性化动态服务的经营管理正在颠覆传统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产业数字化正在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稳定器和加速器。
数字产业化。信息通讯产业不仅自身隐含着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赋能其他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而且还在与各行业的融合发展中培育出了新的业态。此外,数字技术与其他前沿技术交叉融合,正在不断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医学结合,推动人机交互的技术创新。数字产业化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
数字高效化。当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是利用数字技术来创新政府治理,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政府建设构建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电子政务系统,推进政务服务共享和部门业务协同,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理,在改善公共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公共治理水平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据要素化。当前数据正在成为继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数据的有效治理和高效流通,可以优化其他要素的配置效率。去年党中央国务院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纳入了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范畴。根据IDC的测算,到2025年,我国拥有的数据量在全球的占比将从2018年的23.4%提升到27.8%,所以发挥数据资源优势,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将有助于我国抢占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制高点。
林宝金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
福州是数字中国建设先行城市。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数字中国战略部署,加快建设数字福州,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注入强大动能。
我们发力新基建,实现5G网络全覆盖,落地一批大数据中心;培强新业态,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和产学研平台,培育一批数字行业领军企业,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600亿元,占GDP比重达46%;聚合新技术,加快城市大脑建设,打造百余个特色应用场景,数字服务高效便民。
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福州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围绕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把数字峰会作为重要窗口和平台,着力做好数据共享、融合、开放文章,加快打造数字应用第一城。
我们将着力促共享,推动数据广泛汇聚、系统整合、互联互通,让数据成为优化政务服务、建设智慧城市的强支撑;着力促融合,扶引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助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让数据成为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着力促开放,围绕“服务海丝、辐射全国”,加快打造东南沿海数字门户,让数据成为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金钥匙。
李刚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当今世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福建是“数字中国”的实践起点和思想源头,是兄弟省市竞相学习的先进标杆。在福建举办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作为政策发布、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有力推动了数字中国建设的实践和创新。
近年来,四川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把数字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积极进展。数字基础设施底座支撑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引擎动力全面增强,数字治理体系网络架构持续优化。
目前,四川全省光缆线路长度、千兆光纤宽带用户数、IPTV用户数均居全国前三,5G基站数量居全国第五;以成都科学城为核心,3000多家数字经济创新企业落户,打造了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全省数字经济年均增长15%以上;政府服务App注册用户超过3000万人,省级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9.7%,网关和服务管理系统实现全覆盖。
站在新起点,四川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牵引,积极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将着力以数字技术创新带动发展模式创新,以数字人才集聚带动数字产业集聚,以数据资源市场化带动数据要素价值化,以数字政府建设带动数字社会建设。
章曦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近年来,安徽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论述,大力实施创新引领数据驱动战略,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化改革,助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安徽科教资源丰富,拥有中国科技大学等115所高等院校和7000多家科技机构,区域创新能力较强。当前,全省正在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加快建设“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墨子号、量子卫星、量子计算原型机等国际领先的重大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安徽省不断开拓创新,扎实进取,投入到数字中国的建设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创新引领,强化数字化发展的技术支撑,依托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加快突破一批信息技术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我们将更加注重数据赋能,加快推进江淮大数据中心建设,深化数据的归集共享,加强数据治理的标准和系统的建设;我们将更加注重“双招双引”,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加快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的头部企业、平台企业,全面启动实施新阶段江淮英才计划,壮大数字化发展的智力支撑,着力打造数字化现代产业体系。
蔡丽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近年来,广西深入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从2018年开始,我们全面启动数字广西建设,把中国-东盟信息港和数字广西建设作为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重大改革,取得了六个方面的阶段性成果。
一是数字的设施承载力不断提升,我们已经建成了5G基站3.1万座,5G用户超过了1000万户,南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获批建设。
二是数字经济活力不断释放,2020年广西数字经济总量占GDP的比重为32.9%,信创产业从无到有,建成了计算机服务器等9个生产基地,建设了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区、产业园区和创新平台。
三是数字政府建设不断完善,一云承载、一网通达、一直共享、一事通办、一体安全的数字政府架构初步形成。
四是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提速,超28.3万个政府服务事项和421个便民服务应用实现网上办理。
五是数字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建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公共数据的开放平台,成为全国首批政务数据开放共享的国家标准的试点地区。
六是数字生态不断扩大,构建了覆盖9个东盟国家、2400多家企业的跨国技术转移协作网络,连续举办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等系列活动,面向东盟的数字产业应用不断拓展。
辛保安
国家电网董事长
近年来,国家电网大力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努力为数字中国建设赋能,为人民美好生活充电,为数字福建建设服务,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打造数字引擎。
当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迫切需要改革创新和数字技术赋能。国家电网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确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明确了“一业为主、四翼齐飞、全要素发力”发展布局,制定实施数字化转型发展纲要,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打造数字引擎。
进入新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渗透,推动全球加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能源领域是这场变革的重点领域,数字技术与能源技术的深度融合广泛的应用将显著提高能源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深刻改变能源电力系统的功能形态和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数字中国智慧能源建设前景十分广阔。
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电网将不断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努力建设智慧国网和能源互联网。同时我们也期待与社会各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谷澍
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让数据成为农业生产的新要素、信息技术成为农民生产经营的新工具、互联网成为农村全面发展的新载体,将深刻改变我国农业农村的面貌,概括起来主要会有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城乡数字鸿沟逐步消失;二是农业产业变革促使智慧农业将成为现实,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将大幅提升;三是乡村治理将更加透明高效,农民获取公共服务更加便捷。
乡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参与。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致力于数字化转型,为三农服务插上科技的翅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体会到金融参与数字乡村建设,至少在三个方面大有可为:一是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二是助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三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中国农业银行愿与大家密切协作,共同打造开放合作、共创共享的数字乡村建设新生态。一是夯实数字乡村建设的数据接触,加快涉农数据开放共享。二是协同推进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建设,将智慧城市的成功应用向乡村延伸。三是加强数据安全建设,确保数字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
柯瑞文
中国电信董事长
建设数字中国是中国电信的责任使命,也是中国电信推进云改数转战略的目标。在全力建设数字中国的进程中,中国电信形成了以下五点认识,并将继续坚持下去。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论是数字福建,还是数字中国建设,本质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二是不断夯实现代信息网络根基。数字经济,就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数字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形态。
三是自主掌控关键核心技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必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国电信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在5G、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集成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
四是积极营造开放的数字生态。新发展阶段,客户的信息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个体化、复杂化,要想提供高品质的综合信息服务,单打独斗根本行不通。中国电信正在加快打造企业级数字化平台,开放企业核心“原子能力”,期待在5G、云计算、量子、安全、AI等诸多领域,与产业各方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模式。
五是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数据是数字时代的重要生产要素,数据的开放、共享和使用,促进了各类智慧应用的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个人隐私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新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应对解决。
刘连舸
中国银行董事长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始终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主动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大力推动全面数字化转型。
一是以数据为基石,强化互联互通。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叠加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技术等新技术的运用,超大规模数据互联互通成为趋势,基于数据的科技创新模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动能。
二是以生态为纽带,深化开放共享。近年来,中国银行在央行的指导和部署下,积极有序推动数字人民币建设,打破内部数据壁垒,深化与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和企业客户的数据共享,着力提升精准化、差异化服务水平,国内外客户触达和服务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对客户和业务边界拓展的作用明显增强。
三是以科技为支撑,坚持自立自强。去年以来,中国银行积极构建以业务数字化、场景生态化、技术平台化为内核的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全面开展数据治理,为深入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银行将继续发挥全球化综合化的特色和优势,与社会各界一道,深化开放共享,坚持独立自强,携手激发数据要素新动能,助力数字中国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胡厚崑
华为轮值董事长
多年来,中国的数字化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光纤和5G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已经具有了良好的基础,网民的规模接近10亿,移动支付应用无处不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进程方兴未艾。
我们也看到,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哪里有不足,哪里就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建设数字中国,需要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协同发展。
要持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同时引领数字应用的创新。以连接和计算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投入,相信多样化的普惠的算力,必将成为一种新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极大地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走向、进程。
要大力发展处理器操作系统、数据库、AI开发框架、工业软件等技术。我们相信根深才能叶茂,现在正属于产业和技术变革的关键期,应该抓住机会,加大在上述技术领域的创新投入,坚持开放合作,增强数字中国的发展韧性。
数字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持续构建和不断完善。针对数字化发展包容性、数据治理、隐私保护、全球化供应链等方面,构建中国的数字治理框架,促进全球形成公平公正、无歧视的治理规则,为数字中国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宣建生
冠捷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冠捷来自台湾,很荣幸能够在上世纪90年代落户福建。从1992年投产至今,冠捷在福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起步,从传统电脑显示到智能数字显示;第二个阶段是进程,着重于全球化数字布局;第三个阶段是展望,加速打造数字智能应用生态系统。
冠捷落户福清后,引进了像西门子这样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全球领先的公司,也从台湾引进了不少优秀的IT公司。在这些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冠捷从传统电脑显示向智能数字显示发展,延伸出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等应用场景。
冠捷的数字化转型永远在路上。产品方面,我们将持续提供更智能的显示产品与各应用领域以及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企业营运方面,我们将推进企业研发、制造、品质、供应链以及售后服务等数字化建设,提升品质与效率,与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持续打造融合的智能显示生态;两岸携手方面,我们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通过优势互补来拓展全球的市场。
陈磊
拼多多董事长兼CEO
未来,中国农业将走上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我们看到这个发展趋势,看到了通过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让农产品“产供销”向“销供产”演进的路线,并投身其中。
在过去的六年时间里,拼多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农地云拼”模式,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全国市场。
“农地云拼”模式在农田和城市之间,建立起一条覆盖全国的农产品上行超短链路,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让曾经不好卖的农产品,成为百姓餐桌上的“香饽饽”,丰富了消费者的“菜篮子”,鼓足了农户的“钱袋子”。
农产品供应链是制约我国农产品上行的短板。我们正以数字化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投入建设冷库、生鲜冷链物流体系等基础设施,建立适合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损耗。
中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但也是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放眼当下,中国领先的农业机械、人工智能、5G等技术,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于田间地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有望为全世界其他地区提供解决农业生产的方案,输出设备、技术甚至标准。
(本文按发言顺序排列)
审核:黄冠
审校:马冉冉 王静
责编:陈历凤
✿本文由传播君整理。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传播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