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发表过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重要论述,其中最重要的三次会议包括: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2016年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2018年4月20日至21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其他多种场合,例如集体学习、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对网信工作作出指示并提出倡议。可以说,从2014年至2018年五个年头三步跨越式的重要会议,见证了我国网信事业从“完善机制”,到“明确思想”,再到“细化任务”的历史进程,完成了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各种具体措施的逐步落实,网信工作在中央工作大局中的位置越来越凸显。
一、我国媒体报道中的网信工作会议
截至2018年5月3日,舆情监测平台对上述三次会议的媒体报道数量分布情况如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从2014年2月27日至2018年5月3日,全网相关文章共47688篇,其中,网络新闻篇14360,博客文章367篇,论坛贴文340条,平媒文章1255篇,微信文章29512篇,手机客户端文章817篇;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从2016年4月19日至2018年5月3日,全网相关文章共102324篇,其中,网络新闻37488篇,博客文章1081篇,论坛贴文1493条,平媒文章2010篇,微信文章54233篇,手机客户端文章2548篇;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从2018年4月20日至5月3日,全网相关文章共35600篇,其中,网络新闻17308篇,博客文章309篇,论坛贴文515条,平媒文章1715篇,微信文章14666篇,手机客户端文章1006篇。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媒体一直关注网信工作会议,而且,从媒体报道的数量、报道的视角、关注的话题等情况看,媒体报道中的网信工作会议着实反映出网信工作的历史发展脉络。
(一)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奠定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基础,建立我国网信工作领导和工作机制
2014年是我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年,更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的开局之年,在此背景下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以及审议通过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2014年重点工作》等,为接下来的网信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对于此次会议,有专家认为,绝大多数人都能从中读出中央关于信息化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战略部署,更多的人则看到其对国家未来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教授在《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由来及其影响》一文中的论述清晰可见:“从表面上看,是沿袭的上个世纪90年代设立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整体格局,但实际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新组建的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已经不是国家层面上的,而是党中央层面上设置的一个高层领导和议事协调机构。其次,出任组长的已经不是过去最高政府首脑总理,而是党的总书记,这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由国务院总理担任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难以协调党中央、军委、人大等的一些弊端,大大提高该小组总全局的整体规划能力和高层协调能力。第三,这个小组不单是信息化领导小组,而是把网络安全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有评论称,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是国家安全的需要,更是国家发展稳定的需要”。新华网报道称:“这是中共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又一重大举措,是中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国家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志着这个拥有6亿网民的网络大国加速向网络强国挺进。”
(二)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形成我国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勾勒我国网信大战略整体框架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同志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即“4·19”讲话,成为“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因为这次会议“勾勒出中国网信大战略的整体框架”。在该讲话发表一周年和两周年的时候,有媒体发表“重读讲话”主题的相关报道和专题文章,解读该讲话的影响和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吴曼青说:“这是网信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必将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史册。”《中国信息安全》杂志主编崔光耀对这次讲话的解读是:“如果说总书记在中央网信领导小组成立时的讲话,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判断,给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确定了框架性的总基调,那么‘4·19’讲话则不仅具有全局战略指引,还更多体现具体针对性和策略性。”
在今年“4·19”讲话发表两周年之际,会议的亲历者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表示,“4·19”讲话贯穿辩证法的思想,还对一些长期争论的问题给出了答案,廓清了很多人的模糊认识。因此,“4·19”讲话对我国网信事业的指导将是长期性的。
(三)2018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我国网信事业发展任务,描绘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蓝图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改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相关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今年两会期间,关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或提出建议或发表言论。近期,“中兴事件”“华为事件”引发对关键信息技术的讨论,事件相关方态度的变化和事件的进展,一直受到媒体舆论关注。此外,美国、欧盟等相继颁布或相继生效的法律法规条例,也对网络空间治理产生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必然成为各方关注的对象。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秘书长李欲晓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入阐述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系统明确了网络强国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网信工作作出战略部署。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理事长、安天集团首席技术架构师肖新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对网络安全工作形成了方法要求和效果导向,将使网络安全防护的层次覆盖整个供应链场景和全生命周期,对解决网络安全防护的纵深性、有效性和态势感知的覆盖力与持续性至关重要。由于这次会议的召开正值“中兴”等事件的舆论聚焦期,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的评论文章则更聚焦“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主题。
总体来说,2018年4月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是对此前网信工作的肯定。正如新闻评论所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加强党对网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决策和对网信工作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是完全正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系统阐释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外媒视阈中的中央网信工作会议
外媒报道中的这三次网信工作会议,表现出与国内媒体不同的视角,既包括对我国网信工作的客观报道和对取得成绩的肯定,也透露其对我国网信工作的猜测和焦虑。
(一)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引发外媒对我国网信事业发展战略的猜测
201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亲自执掌成立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引发外媒对中国网络安全问题的新关注。外媒普遍认为,这次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由中国最高领导人出任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总理及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局常委担任副组长,规格高、力度大、立意远,可以兼顾国防军事、国务院系统及意识形态三个安全战略规划,更有力、更权威地统筹指导中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发展战略。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称,中国设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可能是为应对网络问题以及有关国家安全隐患的争论。《华尔街日报》称,中国最高领导层执掌一个新成立的主管互联网安全的高级别小组,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北京意在强化对在线交流的掌控力度,应对敏感的网络安全问题。《福布斯》杂志认为,外界往往认为中国的网络安全政策是中心驱动的战略行为,但事实上政策的制定却是碎片化的,至少有6个不同的部门在制定网络安全政策。新领导小组的成立意味着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对峙将得以解决。
日本《产经新闻》评论说,设定这一委员会的意义不仅在于加强对国内互联网活动的管理乃至监控,也包含了国际性的意图目标。《外交学者》杂志网站报道,中国多次表示,它是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者。但是,迄今为止,中国有多个部门负责国家网络安全,因此效率大打折扣。预计,由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的新领导小组将以提供最高层指导的方式提高网络安全工作效率。
(二)外媒称,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是中国网络治理的“再定调”
美国《华尔街日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多家媒体刊登了“4·19”讲话。《侨报》时评称,“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
路透社的报道关注习近平呼吁领导干部多借助网络了解民意,“这些表态,呼应了他去年12月的讲话,即人们应该能够在网上畅所欲言”。英国《卫报》网站网友留言称,习近平强调的“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完全符合当今时代对官员的要求。BBC中文网报道,习近平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他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
加拿大《星岛日报》评论关注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和对互联网的监督。文章称,讲话的内容,有利于树立开明开放形象。同时,文章也注意到,习近平的讲话也强调“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不容网络“乌烟瘴气”。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文章《中国网络治理“再定调”》称,习近平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对广大网民,“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于出于善意的批评,不论是“和风细雨”或“忠言逆耳”,都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文章称,迹象显示,座谈会确有定调、布局与誓师的味道。
(三)外媒报道2018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称“中国将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
国际组织对中国互联网的整体发展更为关注,特别是在中国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国际互联网协会负责全球政策副主席萨莉·温特沃思说,互联网让全世界的每一个人从中获益。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表示,中国政府对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有非常清晰的认识,把数字经济作为国家优先发展战略来抓⋯⋯未来,中国必将是数字时代的领跑者,并凭借其成功的实践经验帮助世界构建数字经济秩序。
美国舆论关注中国政府的态度、具体的互联网政策和中美之间的事件性案例。美国政府前法律顾问哈维·佐丁以最近的中兴事件为例评论称,美国政府试图在芯片技术等方面对中国发展加以阻挠,但这很有可能只会进一步加强中国追求自身技术进步的努力。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助理洛兰·洛什考伊说,近期中国推出多种措施推进信息产业发展,吸引在海外上市的信息技术企业回国,并支持技术公司上市。
俄罗斯媒体关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和网络空间治理的话题。俄罗斯《消息报》网站以《习近平强调网络安全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题,报道了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所发表的重要讲话,并指出中国将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支持网信企业做大做强。《银行观察》月刊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师瓦季姆·费列涅茨认为,中国积极研发网络自主核心技术是完全正确的发展方向。费列涅茨还表示,作为大国,中国需在国际网络空间治理中拥有与自身相适应的地位。但是,一些西方媒体霸道地通过互联网散布虚假新闻信息。
比利时鲁汶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格·蒂斯表示,对接下来中国的网络和信息化发展应该如何走,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了系统明确的思路,就是建设网络强国。着眼未来,中国将在网络技术创新、核心技术掌握以及网络技术运用等方面加大投入,推动中国逐步迈向网络强国。
在亚洲国家媒体舆论方面,日本舆论关注中国的“互联网治理”及其贡献。日本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江原规由认为,作为互联网大国的中国将与世界各国构建合作共赢关系,这与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主张一脉相承。日本帝京大学经济学部教授露口洋介表示,中国网民能够安全高效使用互联网,这本身就是中国在互联网领域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印度舆论关注中国互联网治理经验以及给印度的借鉴作用。印度尼赫鲁大学计算机系统科学学院教授拉沃尔说,近期中国在互联网治理上出台一系列举措,对净化网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中国的治理方式和治理理念具有启发意义。泰国玛希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释元德表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从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找到答案。
简言之,各国舆论对不同时期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会议的聚焦话题,进行动态跟进。外媒不仅关注这些会议所传达的中国的网络治理理念等,还包括在网络政治、网络外交、网络经济等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涉及的政府顶层设计、职能部门履行职责和网民安全意识提升,甚至涉及中国的网络话语权等问题。
三、舆论视角的中央网信工作会议沿革
综观媒体视阈中的这三次会议,从国内外媒体对网信会议报道关注点的不同侧重,既可以窥见此类会议受舆论关注的程度,也能反映网信事业发展的变化沿革。
第一,从“领导小组会议”,到“座谈会”,再到“工作会议”,三次重要会议名称的变化与会议性质、会议内容等密切相关。2014年的“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更加明确了网信工作的领导机制,是宣告性质的会议。2016年的“座谈会”,是探讨性的会议,“提建议、理思路”是这类会议的重点,因此,这次会议“与会人员分别就实现信息化发展新跨越、加快构建信息领域核心技术体系、互联网企业的国家责任、实现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发挥新媒体在凝聚共识中的作用、突破信息产业发展和网络安全保障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能力建设顶层设计等谈了意见和建议”。2018年的“工作会议”,是工作部署和任务落实会,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真抓实干,共同落实,全面推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工作会议的部署目标。
第二,从媒体报道用语中的“出席”“列席”“参会”“发言”“交流”人员等变化情况看,三次重要会议涉及的人员和部门逐渐宽泛。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出席2016年座谈会的,除了马凯、王沪宁、刘奇葆、范长龙、孟建柱、栗战书、杨洁篪、周小川,还有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省市党委宣传部部长,各省区市网信办主任,部分中央新闻单位和中央新闻网站负责同志,有关专家学者,部分网信企业负责人等。有媒体总结,2018年,党中央第一次召开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进行部署,规格之高,在我国网信领域前所未有。“规格之高”表现在出席人员和参会人员规模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一般而言,只有在党中央安排部署某领域工作的最高工作会议上,才会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此外,参加会议的还包括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委员,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有关国有大型企业、军队有关单位,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负责同志等,相关部委和地方负责人还在会上交流发言。
第三,三次重要会议从务虚到务实再到逐渐细化,经历从“预先号令”到“运筹帷幄”再到发起“吹起冲锋号”的发展进程。在各个历史时期,国内外媒体对三次会议内容的报道各有侧重:国内媒体关注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工作机制,而外媒则据此“猜测”我国网信事业发展战略;国内媒体关注2016年会议勾勒我国网信大战略整体框架的视角,外媒则关注“再定调”的这一时期中国网络治理工作;据新闻联播报道,在2018年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连提32“要”的要求,范围之广、要求之全之细,史无前例。有专家分析认为,2018年的“全国”会议,就是要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工作分解到方方面面,落到实处。然而,外媒对2018年会议的关注,则更宏观,更多聚焦中国网络强国战略发展。
(本文刊登于《中国信息安全》杂志2018年第5期)
声明:本文来自中国信息安全,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