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密码发展历程,从1996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我国商用密码发展问题,到1999年国务院颁布《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再到2019年第35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密码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密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在密码法中,对于商用密码是这样定义的:“商用密码用于保护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信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法使用商用密码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处处用到商用密码,商用密码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入现代社会,商用密码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电信、电力、能源、金融、交通等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我们日常用到的刷卡消费、社保系统、电子邮件,都大量使用商用密码,用来实现网络和信息的加密保护和安全认证,商用密码技术和手段也越来越先进。随着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驱动力,数据安全上升到国家主权的高度,商用密码作为数据安全防护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持,成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重要布局。

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安全产业在信息化投入占比还有数倍差距,我国数据安全情况也不容乐观。作为大国,我国政务、互联网、物联网等各行业都产生了海量数据,而这些大数据的流转在目前基本是“裸奔”状态。近年来,随着密评的实施,密码防护体系的建设,国家多次明确数据安全密码防护要求,使用商用密码技术保障系统安全,全面提升密码保障能力,将密码融入应用作为工作目标。而密码产品,就成为密码防护体系的基础设施

那么密码产品有哪些?

1. TF密码卡

具有数字证书存储、身份认证、数字签名和数据加密存那么密码产品有哪些呢?我们进行一个简单的罗列。储等功能。产品应用于手机、PDA、GPS、警务通、执法仪、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移动电子设备中,作为强身份验证、数据加密保护的专用密码工具,且具有一定的存储空间。

2. PCI-E密码卡

为各类安全平台提供多线程、多进程和多卡并行处理的高速密码运算服务,具有数字签名/验证、非对称/对称加解密、数据完整性校验、真随机数生成、密钥生成和管理等功能。产品应用于签名验证服务器、IPSec/SSL VPN网关、防火墙等安全设备以及电子印章管理、安全公文传输等软件系统。

3. 存储型智能密码钥匙

USBKEY和安全U盘的融合产品。具有智能密码钥匙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等功能,并集成大容量安全数据存储空间,具备高安全的移动存储功能。

4. 智能密码钥匙

内置安全芯片,提供数字证书管理、数字签名/验证、非对称/对称加解密、数据完整性校验、真随机数生成、密钥生成等功能。可作为用户登录业务系统的身份凭证。

5. 安全U盘

内置专用硬件算法芯片,实现全盘数据加密存储,用户只有通过身份认证后才能访问加密区,防止加密区数据泄露确保用户数据的机密性。

6. 服务器密码机

提供对非对称/对称数据加解密运算以及数据完整性校验、真随机数生成、数字签名、密钥管理等。

7. 金融数据密码机

用于确保金融数据安全,并符合金融磁条卡、IC卡业务特点的,主要实现PIN加密、PIN转加密、MAC产生和校验、数据加解密、签名验证以及密钥管理等密码服务功能的密码设备。

8. IPSec VPN安全网关

基于IPSec协议提供网络传输的数据提供高性能加密、签名验证服务。通过虚拟隧道技术为总部和分支机构网络之间建立专用通道,保障通道中传送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9. SSL VPN安全网关

提供基于安全套接层SSL的安全通道防护,实现终端用户的远程安全接入,保障远程用户访问公司敏感数据安全性。

10. 密钥管理系统

提供非对称密钥对和对称密钥的生成、存储、保护、分发、注销、归档和恢复,以及对密钥申请的授权和证实、归档密钥的恢复、密钥管理的审计和跟踪、密钥管理系统的访问控制等功能

11. 签名验证服务器

提供数字签名/验证、文件签名/验证、数字信封、密钥管理、证书管理、数据杂凑等功能。可对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上银行及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活动中的关键敏感数据进行签名验签。

12. 数字证书认证系统

基于PKI关键技术,提供数字证书的申请、审核、签发、查询、发布,证书吊销列表的签发、查询、发布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应用系统可使用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保证网络信息传输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13. 安全认证网关

采用数字证书为应用系统提供基于数字证书的高强度身份鉴别服务,如用户管理、身份鉴别、单点登录、传输加密、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服务。

14. 密码键盘

用于保护PIN输入安全并对PIN进行加密的独立式密码模块。包括 POS 主机等设备的外接加密密码键盘和无人值守(自助)终端的加密 PIN 键盘。

15 .时间戳服务器

基于KPI技术的时间戳权威系统,对外提供精确可信的时间戳服务器。广泛应用于网上交易、电子病历、网上招投标和数字知识产权保护等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活动中。

16. 安全门禁系统

采用密码技术,确定用户身份和用户权限的门禁控制系统。

17. 动态令牌(认证系统)

为应用系统提供动态口令认证服务。由认证系统和密钥管理系统组成。动态令牌负责生成动态口令,认证系统负责验证动态口令的正确性,密钥管理系统负责动态令牌的密钥管理,信息系统负责将动态口令按照指定的协议发送至认证系统进行认证。

18. 安全电子签章系统

提供电子印章管理、电子签章/验章等功能的密码应用系统。

19. 电子文件密码应用系统

在电子文件创建、修改、授权、阅读、签批、盖章、打印、添加水印、流转、存档和销毁等操作中提供密码运算、密钥管理等功能的应用系统。

20. 可信计算密码支撑平台

采取密码技术,为可信计算平台自身的完整性、身份可信性和数据安全性提供密码支持。其产品形态主要表现为可信密码模块和可信密码服务模块。

21 .证书认证(密钥管理)系统

证书认证系统,对数字证书的签发、发布、更新、撤销等数字证书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的系统。证书认证密钥管理系统,对生命周期内的加密证书密钥对进行全过程管理的系统。

22. 安全芯片

含密码算法、安全功能,可实现密钥管理机制的集成电路芯片。

23. 电子标签芯片

含密码算法、安全功能,可实现密钥管理机制的集成电路芯片。

24. 电子印章系统

传统印章与数字签名技术结合,采用组件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及密码技术,对电子文件进行数据签章保护。电子印章系统包括电子印章制作系统与电子印章服务系统。电子印章制作系统主要用于制作电子印章,印章数据通过离线的方式导入电子印章服务系统。电子印章服务系统主要用于电子印章的盖章、验章。

25. 数字证书密钥管理系统

由密钥生成、密钥库管理、密钥恢复、密码服务、密钥管理、安全审计、认证管理等功能模块组成。

26. 智能IC卡

实现密码运算和密钥管理功能的含CPU(中央处理器)的集成电路卡,包括应用于金融等行业领域的智能IC卡。

27. 安全密码模块

提供移动终端、PC等全终端环境下的可信身份认证服务。利用移动终端作为身份认证载体,以密码技术为核心,通过融合数字证书、生物识别、设备指纹、安全加固等多因素、多维度安全技术,实现安全强度可媲美USBKey的移动终端解决方案。

28. 纵向加密认证装置

为电力调度部门上下级控制中心多个业务系统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提供认证与加密服务,实现端到端的选择性保护,保证电力实时数据传输的实时性、机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部署在电力控制系统的内部局域网与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路由器之间。

29. 云服务器密码机

可提供服务器密码机、金融数据密码机、签名验证服务器等多种类型的虚拟密码机;使用方式与传统密码机基本一致,方便传统业务平滑迁移至云环境。

30. 桌面型加密认证装置

一种小微型加密认证网关设备。产品基于国密算法实现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解密等功能。产品可自身配对使用或与其它加密认证网关类产品配合使用,解决工控终端与应用系统、物联网终端与应用系统以及小型数据中心之间的安全互联,实现数据/指令的传输加密和完整性校验。

31. 密码检测平台

针对密码机、VPN网关等各类标准密码设备及各类支持密码运算的工控设备(如智能电表)进行密码算法、随机数、密码协议、密码运算性能等方面的自动化检测。

32. 数字水印系统

采用基于空域的局部图像水印嵌入技术在视频和图片上添加隐形的水印信息,不影响其原载体的使用价值和图像质量,可以被生产方识别和辨认,不易被它方探知,保护多媒体信息安全、实现防伪溯源、版权保护。

33. 支付密码器

与预留印章配合使用鉴别票据真伪的一种辅助工具,针对传统的预留印章鉴别,其具有防伪、防篡改、抗抵赖和防止内部作案等。

34. 电话加密机

具有普通通话和加密通话两种功能,机身有加密\\非加密转换开关和密钥转换开关;机身内连接调制解调电路,该电路包括低通滤波、调制解调和分频电路,可使普通话音信号经调制加密而发出,也可使加密话音信号经解调去密而接收;当转换开关置于加密位置时,通话电路与调制解调电路相连。

35. 数据库加密系统

通过系统中加密、DBMS内核层(服务器端)加密和DBMS外层(客户端)加密。且能够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加密存储、访问控制增强、应用访问安全、安全审计以及三权分立等功能。

目前商用密码产业产品类别较多,行业较为分散。截止2021年4月,通过国家密码管局审批的商用密码通用产品有2400余款,形成了从芯片、板卡、整机到系统和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但是我国密码市场硬件产品占比超九成,多数为特定领域专用产品,软件形态产品占比不超过5%,距离国外的39.4%依然有较大差距,可见我国仍以硬件产品为主,这种供给结构与国外软硬产品均衡、产品通用性较强等特征形成鲜明对比预计未来,产品形态软硬件协同将成为发展趋势和发展重点。

作者

技术顾问:史旭东

内容分析:高骢珊

注: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数观天下进行整理。

声明:本文来自数观天下,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