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凡事预则立。为做好未来5年甚至更长远的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的管理、规划和布局、统筹工作,2020年9月,依据教育部通知精神及学校统一部署,北大网信办启动学校网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
从汇总需求、起草、征求意见、专家论证、预算编制、网信工作小组论证、校长办公会审议、党委常委会审议,规划编制历时一年半,于2021年11月15日正式发布。
《北京大学网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秉持一个基本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调、坚持改革创新、强调需求导向,推动信息技术与大学发展深度融合;围绕一个基本目标:以管理信息化为抓手,推动教育信息化升级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智慧校园。
网信规划是未来年度开展网信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为便于各单位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年度网信项目计划和申报,兹归纳网信规划要点如下,正式文本将通过党办校办收发室发至各单位。
一、战略意义与指导思想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建设“双一流”和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五中全会提出加快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十三五”期间,各类新技术应用不断发展,使智慧校园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流趋势。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必然阶段,以校园内的充分感知、数据融合、智能应用、服务前移为主要特征,能够大幅提高教学科研与管理服务水平。基于此,我们将智慧校园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并确认为网信十四五规划的基本目标。
落实好十四五规划,开展好智慧校园建设,必须以党的正确思想为指引,落实各级文件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信息化作为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立足北大,结合实际,推进发展。
二、发展成就与存在问题
(一)发展成就
初步理顺了网信工作机制,健全了工作体系,确定了管办分离、管办协同的工作原则,初步解决了信息化建设规划不科学、统筹不到位等问题。
新型数字化、智能化校园建设成效显著。上线了“校务数据共享平台”及“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了入校认证的多渠道申办;实现了学生住宿的信息化管理;师生锻炼能够在智慧场馆系统办理;校医院就诊实现“校园卡”通办;财务部实现网上核算、网上报销和网上收费;此外,“校园卡招领”“北大网盘”“网上报修”“网上订票”“人脸识别入校”“数字校园卡”等系统纷纷上线,不断为智慧校园添砖加瓦。
开拓了网络安全工作新局面,出台首个统筹技术安全和内容安全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全员、全流程、全领域、全系统的安全保障制度和责任体系,形成高效的工作机制。
(二)存在问题
对照世界顶尖高校,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完善。
首先,统筹布局仍有不足,信息化对学校发展战略支撑有待加强。资源整合与执行推进能力有待强化。
其次,数据孤岛现象有所改善,但数据运用能力仍然有待提升。数据标准有待完善,数据采集和应用整合,数据容灾和异地备份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信息化投入机制仍需完善。网信经费在现有评审模式下,难以保障跨年度规划项目的有效支持和十四五网信规划的有效落地。
第四,网信队伍建设有待深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清晰。学校网信业务的持续增加与人员配备的不足未能得到有效缓解;各部门和院系的专兼职网信队伍在工作考核和聘任方面缺乏有效制度支持。
三、“十四五”网信实施计划
(一)主要任务
加强统筹协调,主动服务作为,提升全校各单位在技术运用、数据应用、流程改进、管理改善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加快推进跨校区网信基础设施、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校务数据管理、智慧园区升级等重大项目建设。
协调推进网信资源管理、网络教学、教学媒体资源管理、图书档案资源管理等公共资源平台建设。
(二)实施计划重点
1.网信基础设施提升计划
加快推进适合高校发展实际的新型网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面向各单位对存储、计算、共享、传输及安全等方面的支撑能力,加强校园网络改造升级工程和5G专网建设。
结合多校区发展建设,加快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及容灾备份能力;支持发展高性能计算平台,为科研计算工作提供保障,促进“双一流”建设。
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升计划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加大信息系统安全投入,促进安全防护设备常态化部署,提升基础防护能力。
夯实核心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优化安全事件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议事沟通机制。
3.网信资源管理体系提升计划
融合技术应用于管理变革,创新网信项目管理模式,促进网信资源管理平台优化升级,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优化办事体验。
构建数字资源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实施图书资源治理创新工程、图书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等,满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4.校务数据治理体系提升计划
加强校务数据的统筹规划与规范管理,完善《校务信息数据管理办法》,不断推出亮点应用,解决学校各领域治理难点痛点问题。
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多角度多维度建模,提供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支持和共享数据支撑;推进校园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加强对各种传染病等疾病的智能监测和精准预测,完善疫情监测与上报体系。
5.教育教学领域智慧支撑计划
统筹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建设规划,推进5G+智慧教育工作,推出5G智慧双师课堂、5G远程全息投影教学、5G云AR沉浸式互动学习等体验项目,将学校教学主战场由有形的物理空间扩展推进到无形的数字空间。
统筹推进本科生、研究生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完善网上服务大厅和自助机服务项目的功能,优化师生及校友办事体验,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6.科研学术领域智慧支撑计划
协调网络、算力、数据等网信基础设施及资源在科研学术领域的投入配置,促进科研竞争力建设、数字人文建设、医学大数据建设等重要“双一流”任务的协同推进。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完善科研管理系统建设,推进全流程网上办公服务。优化校院两级科研管理体制,实现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化、终端化和平台化,以及跨部门信息系统的对接与数据共享,支撑学校重大规划与决策。
7.管理运行领域智慧支撑计划
加快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优化财务核算、网上报销等财务系统,探索推进财务基础数据查询及统计、分析功能,为学校决策提供更为实时、准确的财务数据基础。
升级完善学生、干部、工会、离退休、人事档案、实验室与设备、国际交流、安全保卫等管理服务系统,不断提高管理服务的精准度、覆盖面和有效性。
8.服务保障领域智慧支撑计划
建设以数字校园卡为信息枢纽的校园服务管理体系,推进多卡升级融合,开展多校区信息同步与业务融通,推广校园服务各类场所线上服务模式及在线预订功能。
深入探索校园服务应用需求,进一步完善学校各系统跨部门办公的流程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效益。
9.一站式流程融合专项推进计划
协调各单位梳理权力清单,优化流程、简化环节,推进公共服务、人事服务、外事服务、数据服务等统筹融合,优化师生线上办事办公体验,完善自助功能,提升办事效率。
完善基础平台跨领域、跨终端统一认证服务,围绕跨部门协同及精准化管理,推进管理业务信息化、智能化提升。
10.跨校区智慧运行专项推进计划
统筹建设深圳及北京多校区各类新旧信息化应用,实现系统互通和数据共享,重点提升运行数据质量,促进数据共享利用最大化,更好地支持跨校区管理。
重点推进昌平新校区智慧园区试点建设,注重顶层设计,做到高起点和超前部署;注重引进各类资源,加强与一流企业合作,取得引领性成果;完善部门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建章立制、统一标准,为跨校区数据共享预留接口,服务于多校区管理服务融合。
声明:本文来自未名赛博空间,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