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科技与网络安全研究所研究员 李艳
信息时代是一个消融时间与空间概念的时代。成果文件《网络主权:理念与实践》已经从 2019 年的 1.0 版发展到 2021 年的 3.0 版。该文件是由多家智库组成的专家小组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见证了三年来各方努力的历程。专家小组不断吸纳国内外相关前沿研究,跟进国际社会各方尤其是相关国家的主要实践,不断打磨提炼,最终使其成为一份广受国际社会关注的网络主权重要研究成果。更为重要的是,该文件将网络主权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紧密联系,在一个更加宏观深远的时代语境下,阐释了新时空背景下实现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造福全人类的路径探索。
三年来,国际形势不断发展变化,正如网络主权文件 1.0 版时所言,主权的概念不断深进,无论是相关理论还是实践都在持续探索过程中。从《网络主权:理念与实践》的 1.0 版本到 3.0 版本,其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它从最初的基本释义到更加完备的阐释框架。
总体而言,从 1.0 版本到 3.0 版本,《网络主权:理念与实践》经历了层层递进细化的过程。
作为初次尝试,成果文件 1.0 版简明扼要地列明三个部分:概念、基本原则与实践进程。一是首次尝试将网络主权的意涵概括为:“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自然延伸,是一国基于国家主权对本国网络主体、网络行为、网络设施、网络信息、网络治理等所享有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二是明确提出行使网络主权应当秉持平等、公正、合作、和平与法治原则;三是从国际共识与各国推进的角度,对国际社会各方推动主权原则在网络空间的适用进行了概述式总结。
成果文件 2.0 版在 1.0 版本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一是对概念的界定从权利和义务两个维度分别细化;二是进一步明确了网络主权的体现,将国家主权行为延伸至网络空间后的具体表现细化为通过网络设施与运行、网络数据与信息、社会与人三个范畴的国家活动;三是对网络主权发展进行了未来展望,并进一步阐明“倡导与实践网络主权,并不否认各国政府之外的其他主体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作用,并不否定网络空间的互联互通性、必要秩序基础上的信息自由流动性和创新性,也绝不意味着封闭或割裂网络空间,而是要在国家主权基础上构建公正合理的网络空间国际秩序,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成果文件 3.0 版继续在前两版的基础上进行了理念与实践创新,其最为重要的进展体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在对概念的界定中,创新性地将相关概念纳入其中,从各种主权概念的内在联系中把握网络主权的深刻内涵与重要意义。例如,“信息主权”“技术主权”“数据主权”“数字主权”等概念,提出“上述概念的核心关切或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又有所联系,相关实践探索在客观上丰富和拓展了网络主权的内涵与外延。”二是对网络主权的体现,以网络空间“分层”为逻辑起点,从物理、逻辑、应用与社会四个层面去解构,这种划分方式较之成果文件2.0 版更加具有理论价值与说服力。三是明确提出了“基于网络主权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国际协作框架”,这个将理念转化为共同行动的落实框架有三大支柱,分别是“以理念认同为基础”“以制度构建为保障”“以合作行动为途径”。总而言之,经过层层演进,不断丰富、创新与完善,成果文件 3.0 版成为涵盖重要释义、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实践进程与国际协作框架等重要论述的完备的阐释框架。
其次,它从最初的回应国际关切到引领国际社会达成共识。
三年前,在推出成果文件 1.0 版时,主要是要回应国际社会对网络主权概念的关切。2014 年 7 月 16 日,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国会发表《弘扬传统友好 共谱合作新篇》的演讲时言道:“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认真应对。”同年 11 月 19 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中提出:“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深化国际合作,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安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自此,中国对网络主权的阐释就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议题。
外界对中国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图,以及这个概念会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有深厚的兴趣,甚至可以坦率地说,其中不少解读与评论出现了理念偏差甚至误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回应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更为重要的,是消除不必要的误会,甚至是刻意的误导,成果文件 1.0版主要针对概念、基本原则与主要实践进行梳理。
之后的 2.0 版则主要在此框架下对具体的内容做了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到成果文件 3.0 版推出时,网络空间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下,从 5G、人工智能、大数据到区块链,各种新技术与应用不仅给各国治理带来新的问题,也给国际竞争带来新的领域。例如,关于数据问题,各国深刻认识到数据已成为重要战略资源。一方面,各国高度重视数据资源的保护,以及确保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各国又试图在数据安全与发展之间寻求有效的平衡,最大限度地让数据流转起来产生需要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取不同程度的数据本地化措施,同时,在国家间与区域内达成数据流动的规则安排。也正是在此阶段,除了“网络主权”“信息主权”外,“数字主权”“数据主权”以及“技术主权”等概念与政策不断涌现,3.0 版及时抓住这些重要动向并将其反映到文件内容中,例如专门在概念界定中增加了与主权相关的概念阐释。
这也是为什么国外有学者据此声称,“中国提出的网络主权概念正在不断被国际社会所接受”“现在争论的焦点不再是赞不赞同网络主权的概念,而是行使网络主权的‘度’”。由此可见,国际社会也在不断调整认知,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主权原则在网络空间的适用达成了共识,而在此过程中,中国率先对网络主权问题的探讨无疑发挥了引领作用。
最后,它从最初的贡献中国思想火花到聚合国际各方智慧。
成果文件的 1.0 版和 2.0 版均是由中国国内知名智库专家完成。虽然专家小组成员数量有限,但实际参与者远超于此。在文件撰写的调研与咨询过程中,专家小组还囊括了相关领域的多位专家。从一开始,成果文件本身的难度不低,因为重要概念的阐述最具挑战性,往往充满分歧甚至是争议。但是,专家们最终还是秉承开放、透明、平衡的态度,力争将最大共识完整呈现,殊为不易。因此,成果文件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中国学术界与政策界的思想火花。
无论是成果文件 1.0 版,还是成果文件 2.0 版,都强调网络主权的理论与实践亦需要国际社会各方共同探索,这也是对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呼应,网络空间的事需要大家责任共担。因此,在经过前两版的推出之后,成果文件 3.0 版更加勇敢地迈出了一大步,即 3.0 版的专家组成员不再局限于国内智库,而是邀请国际同行共同参与。虽然文件最后专家名单中列出的外国专家有限,正如最初国内专家组的调研与咨询过程一样,参与的国外同行远不止此。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家无法线下交流,但通过大量邮件与视频会议的方式,充分交流意见,力争最大限度地呈现中外学者的共识。其中当然有不同意见,但不用回避分歧,因为这些分歧恰恰是未来推动国际社会各方不断丰富与完善网络主权的动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成果文件 3.0 版落实了之前对国际社会发出的共同探索邀请。
因此,《网络主权:理论与实践》三个版本的完善过程,一方面,充分反映了国际社会各方认知的转变,实践的推进;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中国在此问题上所做的持续努力与贡献。且不论以后是否还会有 4.0版、5.0 版,甚至更多,相信国际社会各方对网络主权认知的深化,以及各方对网络主权实践的推进,会不断印证尊重各国网络主权是维护网络空间和平与发展的基石。
(本文刊登于《中国信息安全》杂志2021年第11期)
声明:本文来自中国信息安全,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