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算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了,不过虹膜识别技术由于具备极高的安全性,因此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根据美国智库Acuity的预测,虹膜识别技术占全球生物特征识别的市场份额,将从2015年的7%提升至2020年的16%,2020年总产值将达到35亿美元,对应复合年均增速为36.6%。 

虹膜识别算法研发商作为产业链里的技术提供方,处于价值链的最上游,主要面向厂商和集成商,提供算法授权。算法研究方面,海外公司处于较为领先地位,包括Iridian、Iritech、Princeton Identity、Iris ID、Jiris等。国内目前也有多家知名算法厂商出现,包括聚虹光电、中科虹霸、释码大华、武汉虹识、思源科安等。

36氪近期接触了总部位于武汉的虹识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虹识技术”),并得知公司继2015年2月完成1000万元的Pre-A轮和2016年5月完成5000万元的A轮融资后,又已经完成总额为1.2亿元的A+轮融资,此次融资由泓御资本领投,枫和创投等跟投。

虹识技术成立于2011年,核心技术团队来自美国林肯大学、德国歌德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院校。虹识技术CEO易开军告诉36氪,次轮融资金额将主要用于核心算法的升级、芯片的研发制造,以及加强市场推广。

虹识技术可以提供包括软硬件技术设备在内的整套方案,CEO易开军告诉36氪,他们在软件算法和硬件光学镜头设备的研发商均有优势。

在软件算法方面,虹识技术拥有较为先进的核心虹膜识别算法——Phaselirs™。另外,其一大核心优势在于将算法集成到了FPGA芯片中,形成了乾芯系列虹膜生物识别智能芯片。易开军告诉36氪,之所以要将算法集成到芯片中,旨在减少传输过程所需的时间,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不过由于边缘计算的存储容量有限,它更多会用于中小规模虹膜图像的预处理。

另外在硬件设备方面,虹识技术自主研发了虹膜识别所需的光学镜头,并可根据用户的尺寸需求,设计制造用于手机手表的微小镜头、用于门禁的中型镜头,以及用于摄像机的大镜头等。

易开军表示,现在虹识技术主打一米内近距离的识别,并将其应用在了金融采集系统、海关采集系统、政府办证系统上。未来也会开发3米之内的中距离识别方案,和5-10米的远距离识别方案。

在盈利模式上,虹识技术可以提供算法授权和硬件销售服务。今年的收入主要来自大订单的硬件销售。在市场推广方面,虹识技术和数十家集成商、代理商达成了合作关系,帮助虹识技术迅速拓展市场。

虹识技术现有80多人,研发人员占了一半以上。

声明:本文来自36氪,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