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试行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的通告》,共同启动汽车安全沙盒监管试点工作,以此完善汽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安全监管方式。《中国汽车报》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王云鹏对新政进行了解读。

当前,随着前沿技术在汽车领域不断深入应用,汽车产业不断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融合发展,在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新动能的同时,也衍生出许多新型安全问题。为应对复杂多变的汽车安全形势,亟待探索构建包容审慎的汽车安全监管沙盒。这不仅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与发展现状

为抢占未来汽车产业发展先机、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国家出台了系列顶层设计政策和发展规划愿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要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要构建协同开放的智能汽车技术创新体系”、“要构建系统完善的智能汽车法规标准体系”、“要构建科学规范的智能汽车产品监管体系”。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超过352.1万辆,同比增长167%,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连续7年销量全球第一。据国家发改委预计,2025年全球联网汽车数量将接近7400万辆,其中中国的联网汽车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车市场。我国已成为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汽车新技术快速融合与迭代应用带来新的安全挑战

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的快速融合,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车辆安全基本特征、安全边界仍在不断动态变化,由于前沿技术应用而产生的新型汽车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公共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一是汽车安全风险呈现新模式。智能网联汽车“端-网-云”架构为汽车带来新的安全风险,汽车信息域与物理域紧密融合且网络安全威胁来源广泛,网络入侵可能导致大规模高速移动车辆被恶意控制风险。

二是汽车安全状态呈现不稳定性。由于OTA技术的引入,投放市场时被认定为安全的汽车,可能因为软件升级对代码或参数做出调整而变得不安全,使汽车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监管成为新增需求。

三是汽车安全问题危害扩大化。在大数据应用场景下,汽车数据的使用环境更加开放,特别是数据的频繁跨国界流动,除导致个人隐私、商业数据泄露风险外,也可能泄露国家道路、地理等信息,危害国家安全。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销量与渗透率的不断增长,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产业发展与新技术快速迭代及应用带来了更大范围的不确定性安全风险,给后市场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同时成为社会公共安全面临的共同问题。

我国汽车安全监管现状及挑战

为强化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监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建立了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制度,组建了新能源汽车事故调查协作网,制修订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等相关标准规范,发布了国内首个针对汽车远程升级(OTA)的监管政策指导《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监管的通知》。截至2021年底,我国累计收集企业报告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500余例、OTA升级报告700余份。基于相关事故报告及消费者缺陷报告信息,促进企业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229次,涉及车辆198万辆。

纵观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的监管模式,主要以传统监管方式为主,难以应对汽车新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亟待引入前瞻式监管模式,变传统的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更早地将前沿技术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纳入监管范围,在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同时,积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倡导最佳安全实践,助力汽车产业繁荣健康、安全有序发展。

发达国家通过建立监管沙盒应对汽车新型安全问题

针对汽车新技术不断发展对既有安全监管体制提出的新挑战,美国、德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开始通过建立监管沙盒,对车辆应用的前沿技术进行深度安全测试,将安全问题尽早纳入监管范围,以确保现有监管体系不会阻碍创新产品与新技术投入市场。

美国采用建立试验区的方式推动无人驾驶等汽车新兴技术的发展,典型代表为圣地亚哥试验区,该试验区由圣地亚哥政府协会(SANDAG)筹建与运营,可实现在受控环境中开展无人驾驶技术测试。

德国汽车领域监管沙盒的典型代表是由德国联邦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部(BMVI)开发的数字试验台。以德国巴伐利亚自由州的A9联邦高速公路数字试验台为例,该试验台通过结合现代道路基础设施和最先进的传输技术,为汽车和零部件供应行业、电信公司和研究机构提供了一个技术创新的试验区。除开展监管沙盒实践外,为了系统地将监管沙盒作为经济和创新政策的工具,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先后通过了《监管沙盒战略》,成立了监管沙盒协调办公室,并发布了《释放创新空间——监管沙盒手册》。

韩国将监管沙盒作为培育新兴产业的关键措施之一,韩国政府2021年通过监管沙盒的方式允许汽车制造商和电池生产商利用废旧电池来进行产品、服务、营销和商业模式等的创新。目前已有上百家潜力企业参与监管沙盒计划,主要涉及氢燃料、自动驾驶汽车等行业,为韩国的新型产业的产品安全监管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以看出,沙盒监管制度正逐渐成为发达国家积极应对汽车前沿技术安全监管的重要政策工具。

我国亟待建立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

沙盒监管是为特定创新主体在真实市场环境下设置一个风险规模可控的“安全空间”,允许其在“安全空间”内测试创新技术或产品,由创新主体和监管者共同解决测试过程中发现的潜在风险和制度漏洞。测试结果为沙盒监管提供决策依据,是有效发现新技术应用风险的重要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国家围绕新型监管机制要健全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该要求既明确了政府对当下新业态发展的监管定位,也为新时代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监管机制提供了重要思路。

2021年3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2020年全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情况的通告》,明确“建立运行数据驱动的新能源汽车缺陷调查工作机制,推进智能汽车OTA大数据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智能车辆安全自我评估和事故报告制度,适时启动沙盒监管。”这是在国内汽车质量安全监管领域首次提出“沙盒监管”概念。

沙盒监管将后市场问题发现前置,表现出了监管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充分体现了包容审慎的内涵告别传统的监管和被监管的模式,开启监管和被监管企业沟通、互动以加快创新产品和服务面世的新模式。沙盒监管制度中的包容强调了对创新特性的重视,突出了对创新突破传统行为的高度容忍,本质上就是为新业态创新营造宽松的环境。沙盒监管制度作为对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制度的一个典型体现,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智能网联科技创新带来的监管挑战,较好地平衡技术创新与安全风险。

综上,在汽车安全监管领域试行“沙盒监管”制度,不仅顺应了新兴产业科技发展趋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汽车新技术科技创新带来的监管挑战,而且能够妥善应对监管在支持创新和防控风险上的冲突,并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增强消费者对产品安全的获得感,守住汽车产品安全底线。建议国家推动建立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完善新兴领域监管规则,为推动创新技术进步、保障新兴产业安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王云鹏系中国工程院院士、道路智能交通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

文:王云鹏 编辑/ 版式:李沛洋

声明:本文来自中国汽车报,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