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BM 推出了下一代大型机系统 IBM z16,搭载人工智能处理器和量子安全系统,可为人工智能、混合云、量子计算、开源等领域提供充分支持。据 IBM 消息,IBM z16 将于今年 5 月 31 日上市。
图 | IBM z16(来源:IBM)
搭载人工智能处理器,为实现大规模的 AI 推理开辟道路
IBM z16 平台配备了 Telum 处理器,它包含 16 核芯片,采用 7nm 制程,内置 225 亿颗晶体管,运行频率为 5.2GHz。可支持 AI 推理论断等高运算量的作业,优化推理延迟服务,处理信用卡、金融交易等关键任务的工作负载,帮助用户完成大规模的实时交易分析。
作为混合云环境的核心,IBM 大型机也是运行关键任务工作负载的高度安全的平台。相较平均网络延迟时间为 60 毫秒的 x86 云服务器,IBM z16 系统的响应时间缩短了 20 倍,而吞吐量则提升了 19 倍。
“IBM 是高度安全交易处理的黄金标准。现在,借助 IBM z16 的创新,客户可以通过对关键任务数据所在位置的推理,来提高决策速度,”IBM 系统部高级副总裁里克·刘易斯(Ric Lewis)认为,“这为改变各行各业的游戏规则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可以带来更高质量的业务成果和更优质的客户体验。”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欺诈事件层出不穷,众多金融机构在保护收入和保障消费者安全方面采取了诸多努力。由 IBM 和咨询公司 Morning Consult 联合完成的“2022 年 IBM 全球金融欺诈影响报告”(2022 IBM Global Financial Fraud Impact Report)表明,信用卡欺诈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欺诈类型。
据调查,很多消费者都认为银行和支付网络应该对防止欺诈行为负主要责任。不过,因为不可避免的延迟因素,一般的欺诈检测模型仅能完成不到 10% 的大容量规模交易的检测,大量欺诈行为依旧无法被轻易发现。
IBM 认为, 其金融客户应该认真考虑采用新模式以应对欺诈。IBM z16 上搭载的 Telum 处理器就能够发挥其特有优势,将大容量工作处理与 AI 推理相结合,在保证延迟时间仅为 1 毫秒的基础之上,每日完成 3000 亿次深度学习推理请求的处理。
这不仅有利于银行和企业在大规模交易中分析欺诈行为,减少收入损失,还可以帮助消费者减少因处理信用卡欺诈事务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据金融服务研究公司 Celent 近期委托 IBM 进行的一项名为“在 IBM Z 上运行防欺诈”的研究,IBM zSystems 运行了全球价值 70% 的交易。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应对欺诈活动以外,IBM z16 还可应用于诸如货币加密、贷款审核、防止盗窃等产业。IBM Z 硬件开发部门的高级技术人员安东尼·萨波里托(Anthony Saporito)表示:“我们在芯片的硅片上建立了一个人工智能加速器,可直接连接所有核心,完成生态系统的构建,这是 Telum 设计的关键创新之一。通过硬件设计、固件、操作系统和软件,深度学习被嵌入到所有的交易中。”
集成量子安全系统,为数据安全保驾护航
在包含私有云和公有云资源的混合云环境中,对当下和未来可能面临的威胁的防范至关重要。IBM 在今年宣布,将会在其公有云服务 IBM Cloud 上增加 IBM Z as-a-service 开发服务,并将大型主机与云计算技术结合,以支持大型主机客户开发、测试处于混合云环境状态下的项目。
不仅如此,IBM 以普及加密和机密计算技术为基础,采用网格密码学技术,在 IBM z16 上增加了一个保护组织免受未来技术,以破解当今加密文件威胁的量子安全系统。
IBM 在 z16 平台的多层固件上都配置了双重签名方案,使安全开机这项功能充分集成传统签名方案和抗量子签名方案的优势,不但有利于防止未来量子计算机的破解攻击,而且能够确保固件不遭受恶意程序或木马病毒的侵袭。同时,该系统通过 z16 对 Crypto Express8S 适配器的支持,围绕 CCA 密码协处理器和 PKCS#11 密码协处理器,为用户提供经典密码学和量子安全的加密技术,帮助他们解决与信息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相关的问题,应对包括知识产权丢失、敏感数据泄露等与量子计算相关的威胁。
比如,企业可以充分应用 IBM z16 量子安全加密技术以提高相关应用程序和数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用户可以借助安全启动,在提高网络弹性的同时增强对系统的控制。
如今,访问量子安全的 API 服务已成功入围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发起的后量子密码学标准化项目决赛。
-End-
参考:
https://www.zdnet.com/article/the-first-ibm-mainframe-for-ai-arrives/
https://www.networkworld.com/article/3655975/ibm-z16-a-mainframe-designed-for-ai-hybrid-cloud-security-and-open-source.html
声明:本文来自DeepTech深科技,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