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邮政管理部门正在研究出台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同城即时送寄递业务监管模式;在法制层面上推动加强上下游数据管控规制,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7月25日,国家邮政局副局长刘君在2018中国快递“最后一公里”峰会表示。
作为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的快递大国,高质量的“最后一公里”是中国快递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核心内容之一。刘君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快递业发展稳中向好,呈现出高质量的趋势和特点。继续推动快递末端服务集约化、智能化、社会化发展,可以在末端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激励带动效应。他表示,快递业转向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发展阶段的转换,更意味着发展目标、激励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全面转变。推动快递末端服务走向高质量阶段,需要企业、政府和全社会力量的通力合作,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刘君表示,邮政管理部门全面落实“一条例、两意见”在末端服务方面的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快递末端网点备案管理,释放末端活力,实现“一网通办”。加快推进快递末端服务车辆通行管理工作,依法保障末端车辆通行、停靠便利,推进快递车辆依法上路、从业人员文明驾驶。积极鼓励新业态健康发展,研究出台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同城即时送寄递业务监管模式,在法制层面上为新兴服务创造有利环境。推动加强上下游数据管控规制,加快建立快递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的数据保护和开放共享规则,在确保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数据交换共享,提升服务协同效率。
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除了大型核心城市,更要关注农村地区。刘君指出,积极优化末端运输结构,有条件的企业要率先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城区推动末端服务车辆升级换代。对于农村地区运输距离长、空载率高的线路,要主动推进抱团下乡、共运共配,积极发挥公共取送点在末端的支点作用,系统降低下乡进城的成本。
对于快递企业,刘君表示,要坚持服务业集约化的发展思路,重点推广公共服务站、智能快件箱等服务方式,发挥末端网络协同优势,实现各方资源共建共享。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于服务效率的提升作用,加快推广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增强线上线下一体协同,为实现更加高效的末端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要积极推动将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纳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相关规划,鼓励将智能快件箱建设纳入便民服务、民生工程等项目,加快社区、高等院校、商务中心、地铁站周边等末端快递服务节点布局。推动各地落实国务院有关支持政策,因地制宜支持快递业健康发展,为末端服务创造更加优质的政策环境。有条件的地区为快递下乡提供专门的支持政策,为农特产品快件出村创造条件,服务精准脱贫、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快递农特产品“直通车”。积极支持各方要素在快递领域汇集发展,鼓励快递企业同社会资源在末端投递、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峰会同时发布了2018年中国快递领域新能源汽车、末端服务和绿色包装三份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报告。会上发布的《中国快递末端服务创新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国智能快件箱保有量达到24万组。2017年,日均格口使用率为0.62次/天,较2016年有所提升。2017年,全国累计建成邮政便民服务站36.7万个、快递公共投递服务站3.15万个。2018年上半年,全国城市公共服务站和农村公共取送点分别达到4.2万个和4.8万个。
《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2018)》指出,过去一年,快递包装在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年底,电子运单普及率达80%,全年节约传统纸质快递运单210亿张;通过使用瘦身胶带,节约封装胶带64亿米;通过推广可循环编织袋,节约中转编织袋4亿个。报告显示,快递包装仍存在过度包装、成本偏高、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报告建议在“绿色化”过程中强化引导和监管,加强源头治理和优化流程,联合建立回收体系,推行高新实用技术,并加强公益宣传。
《中国快递领域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2018)》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快递领域共有12988辆新能源汽车投入运营,比2017年翻了一番。其中,82%是小微车型,84%是通过租赁方式或者以租代售方式获得。在使用新能源汽车的142个城市中,深圳使用量最多,天津、北京、上海排名紧追其后。报告预测,2019年快递领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继续快速增长,充电设施将在精准的市场需求下进入高速增长期,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将成热点,新能源汽车呈现“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趋势。
声明:本文来自澎湃新闻,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