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 魏凯
从酝酿到落地再到深化
我国数据战略脉络解读
近几年,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内外对数据的重视程度一路走高,世界各个主要国家和地区都把数据治理和数据要素价值的发挥作为国家战略来推进。核心目标是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基,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开辟新的空间。
我国的大数据战略推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2014年到2016年,为“酝酿阶段”。大数据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全社会对数据战略地位展开热烈讨论。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了发展大数据产业,推动大数据应用的蓝图。在这个阶段,给我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乃至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和数据应用得到初步的发展。
第二阶段是在2016年到2019年,为“落地阶段”。这一阶段,工信部发布了“十三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把大数据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去发展、去培育。中央政治局2017年12月份组织的集体学习专门讨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个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是一个信息产业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社会数字化发展的基本问题。
第三阶段是在2019年以后,为“深化阶段”。在中央的文件中,在各级政府领导、企业家的心目中对数据的认识、数据的作用以及数据的地位可以说出现了一次飞跃。标志性事件是,在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文件里首次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提出来。围绕“数据”这一新兴的生产要素,开启了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和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新征程。这个阶段,数据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是我国数据战略一路走来的脉络。
DCMM推动企业构建数据资产管理能力
数据要成为生产要素,从微观层来看,每个企业都要做很多基础工作,最基本的就是要把自身的数据管理好,只有管好,才能用好。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发布的《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国家标准(简称:DCMM),是国内外数据管理实践经验的结晶,为企业提高数据管理能力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指引。
最近几年,在工信部的支持,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在全国推广DCMM标准,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目前已经有13批共252家企业完成了贯标工作,覆盖制造业、电信、金融以及IT行业,贯标切切实实提升了这些企业的数据管理能力,为数据要素发挥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作为最早参与贯标的评估机构之一,服务了很多优秀的企业。通过前期的贯标工作,我们发现数据密集型的企业,在完善管理体系方面有显著的优势,通过DCMM4级和5级的企业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包括战略上高度重视、善于采用新的数据管理技术提升管理效率等等。在DCMM评估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国内各个行业数据管理能力进步的脉搏。
DataOps:数据管理新理念
近几年,数据开发治理一体化(DataOps)在业界非常受欢迎。已经有一些数字化转型较早的企业,借鉴传统DevOps的理念,将原本相互鼓励的数据治理、管理、开发和应用等环节打通,形成一个无缝衔接的大闭环,去破解企业在数据应用中的挑战,包括:数据驱动文化的未普及、开发效率的低下、工具链的不完善以及数据链路的不完整不畅通等等。目前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已经与很多银行、电信等机构联合组建团队来研究数据管理开发运营一体化这样一套标准。根据我们已经形成的标准框架,DataOps包括自动化、智能化、敏捷化、融合协作以及精益管控一些核心的理念。数据开发治理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分为七个模块,包括:持续交付、研发管理、数据运维、价值运营、安全风险、组织模式以及系统工具支撑。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完善标准体系,积极探索DataOps如何在中国落地。
数据估值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指南针”
数据价值评估也是目前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通过评估数据资产价值,将使数据的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显性化,实现数据价值的可观测、可计量。
我们看到,很多数据密集型企业已经在布局企业内部的数据资产评估,以此作为他们数据资产管理和运营的“指南针”,这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当然,数据价值评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目前对数据估值的方法还缺乏广泛共识,这个共识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形成。
数据治理发展展望 价值导向、开放融通
面向未来,数据治理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多是一种价值导向的活动。数据管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都要围绕如何让数据创造价值展开。同时,数据治理应满足越来越高的合规性要求。我们看到,技术创新会继续沿着效率的提升、安全性的加强方面演进。
无论一个企业内部如何把数据的价值发挥到淋漓尽致,也只能做到局部优化。最近几年大家关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更希望追求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全局优化。那就需要数据生产要素在企业之间流动,数据的流通交易与开放共享成为下一步数据治理工作中的新课题,要实现这一个愿景,有赖于技术制度不断创新。
以上内容根据爱数SMART2022大会演讲摘录整理而成。
声明:本文来自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