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国家安全机关公布了三起危害重要数据安全的案件,其中一起是私自架设气象观测设备,采集并向境外传送敏感气象数据。在很多人印象中,气象工作便是开展天气预报、提示阴晴冷暖、辅助防灾减灾,为什么气象数据会与国家安全相关?

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古代中国,异常气象变化往往与国家治理联系在一起,引起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早在先秦成书的《孙子兵法》就提出了决定战争成败的“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凸显了天气因素对重大军事活动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保障军事行动需要,气象信息一直属于军事情报,需要绝对保密。

气象信息从国家机密到百姓日常

新中国的气象事业诞生在抗日烽火下的延安窑洞里。1945年3月,21名学员以石板为桌、以锅灰制墨,在窑洞中学习通信技术与观测知识,撒下了气象事业的红色火种。同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气象台——“八路军总部延安气象台”正式成立1

▲1946年,延安气象台的同志准备施放探空气球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报)

新中国成立后,鸭绿江边又燃战火。由于气象情报与军事行动休戚相关,气象部门的首要任务是为国防和军事服务,气象信息以加密形式传送,并被列入国家机密2

1953年4月,一场强寒潮突然向华北地区袭来,这让广大农民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毛泽东主席听闻此事,立即在一张便条上写道:“气象部门要把天气常常告诉老百姓。”随着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工农业发展亟需天气信息指导,气象解密之路由此开启。三年之后,7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人们第一次读到了天气预报的信息。

▲1956年7月1日,中央气象台第一次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工人日报》等媒体提供天气预报服务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报)

气象数据关乎国家安全

2021年3月,国家安全机关发现,我国某重要军事基地周边建有一可疑气象观测设备,具备采集精确位置信息和多类型气象数据的功能,所采集数据直接传送至境外某气象观测组织的网站。该气象组织借着科研名义,搜集分析全球气象数据,为其军方提供服务。

近代以来,历史书上不乏假借传教、科研探险等名义测探他国地理、气象信息进而部署军事行动的案例。进入信息化时代,气象条件对战争的影响更加凸显,是精准部署军事行动、确保打击精度的依据。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尽管美国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在气象保障上却丝毫不敢马虎,动用实验气象卫星等各种高新技术手段,全天候监测战区气象状况,保障部队作战行动。伊拉克战争有力地证明了气象服务在现代战争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解放军某防空旅气象站架设天气探测设备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气象数据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不仅限于军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框架下,气象数据是信息安全和资源安全的重要构成元素,气象数据与各行业密切关联,其稳定安全事关各行业正常运转。一旦数据泄露或运行出现问题,还会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生态、海洋等领域安全。

2014年夏天,某边防连士官吉洋,发现游客随身携带望远镜、夜视仪在边境界碑前合影。后经调查,该名间谍以游客身份在边境地区拍摄了大量地形、地物、云层照片,获取边境地区降雨量、水文数据等敏感信息。无独有偶,间谍的“触手”还伸到了海洋气象领域。国家安全机关与沿海居民一道,坚决打击各类渗透窃密活动,捍卫国家海洋安全。2021年4月,江苏沿海渔民捕捞到一台水下间谍装置,这台名为波浪滑翔机的水下探测装置,能够盗取我国周边海域海面气象参数、海表水动力环境参数等重要数据3

▲波浪滑翔机结构示意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筑牢气象数据安全防线

近年来,国家安全机关多次发现未经许可开展涉外气象探测的案件。很多社会主体经常基于自身需求与境外机构合作,开展气象探测,那么,自行开展涉外气象探测违法吗?

2006年11月,中国气象局与国家保密局联合发布的《涉外气象探测和资料管理办法》明确:“涉外气象探测站(点)的设立,实行行政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不得设立涉外气象探测站(点)。”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的涉外气象探测活动,必须遵守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守国家秘密的法律法规。

同时,依法依规进行气象探测,是法律所允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气象行业管理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表示,组织和个人自建气象台站,应在规定时间报当地气象主管部门备案,并向有关机构汇交所得气象探测资料。

要更好地保护气象数据安全,不仅要筑牢法律屏障,还需要构建广泛的“人民防线”。针对敏感地区的气象数据探测,其设备往往设立在隐蔽区域,仅依靠执法机构的力量并不现实。应加强国家安全和保密法规宣传普及,让公众认识到气象数据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提高对违法气象探测行为的辨识力,筑牢气象数据安全的人民防线。

技术防护也必不可少。通过监控各环节气象数据流向和用户行为,利用算法分析数据安全风险,达到全面监控、主动预防的目的。另外,加强气象数据产品研发,也有助于数据的脱敏应用4

参考文献:

1. 去哪里,寻找人民气象事业的“根”?[EB/OL]. 中国气象报,2021-08-10.

2. 毛主席下令解密的内容,如今惠及14亿中国人![EB/OL]. 共产党员,2022-05-25.

3. 中国渔民捞获黑色奇怪物体 专家:境外间谍窃密装置[EB/OL]. 央视新闻,2021-04-14.

4. 气象数据为何关乎国家安全?[EB/OL]. 中国气象数据,2021-11-25.

声明:本文来自中国保密协会,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