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智库特约研究员 武坦然

在乌克兰战场,电子战作为一种创造非对称优势的工具,贯穿战争全程。在俄乌冲突的第一阶段,北约依靠强大的天基和空基情报、监视、侦察系统,为乌克兰输送了大量情报信息,其中包括俄军雷达、通信、指控、电子战装备等辐射源位置信息,为乌军对俄军实施小分队突袭作战创造了条件,给俄军造成了不少的战损。在第二阶段,俄军充分汲取了第一阶段电子战装备运用不充分的教训,迅速大量部署电子战装备,获得电磁频谱优势,战损大幅降低,并牢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一、俄军的电子战运用

(一)体系化部署地面电子战装备,形成完整监测干扰压制链。

在第一阶段作战行动中,因为后勤保障方面的压力,俄军电子战系统未得到全面应用,而在第二阶段中,俄军的电子战系统得以体系化部署,并迅速形成战斗力。为了有效压制乌克兰部队,在第二阶段行动中,俄电子战装备按距离交战区域远近展开部署,突出层次感,战略战役部署和战术部署相结合。

第一层,距离交战地域约1-3km,主要为各种机动性强或便携式的战术电子战系统,主要包括“底栖动物”“水银-BM”“里尔-2”“罗兰季特-AD”等电子战系统,主要用于对敌移动通信网(GSM)进行截获、测向和干扰;

第二层,距离冲突地域15-30km,主要部署“里尔-3”“居民”“R-934UM”电子战系统与“鲍里索格列布斯克-2”电子战系统,主要干扰乌克兰的指控系统并散布虚假消息误导乌克兰部队;

第三层,距离冲突地域60-240km,部署有“莫斯科-1”“克拉苏哈-4”,主要提供对空监视支援和压制干扰;

第四层,则是在远离冲突地域的俄领土范围内发挥作用的“摩尔曼斯克-BN”“汽车场”等战略型电子战系统,此类系统属于高价值战略资产,机动性偏弱,主要对整个战场和北约部队进行监控,并在关键时候监测和干扰北约对俄罗斯本土的突袭。这种根据装备性能特点逐层部署的方式使俄军具有全方位监测、防御并攻击乌克兰部队电子信息系统的能力。

(二)GPS干扰贯穿整个战场,限制乌克兰战机起飞与制导弹药使用。

俄罗斯在乌克兰发起军事行动前,即开始在切尔诺贝利以北地带对乌克兰-白俄罗斯边境沿线实施了大规模的GPS干扰,同时顿巴斯地区的乌克兰部队也遭到了GPS干扰。在2月24日的安东诺夫机场空降作战中,俄军使用了“Shipovnik-Aero”移动式电子战系统,该系统能够生成虚假的GPS导航信号。俄罗斯的GPS干扰和欺骗影响了乌克兰战机在收到空袭预警情报后起飞迎敌,并使GPS设备无法形成有效制导数据,限制了防空导弹的发射。

同时,俄罗斯对克里米亚、黑海及波罗的海地区进行了GPS干扰,以限制北约侦察机的行动自由,压制其对乌克兰战场的情报、监视与侦察能力,增加了北约作战飞机的飞行操作风险。3月2日晚,罗马尼亚一架米格-21“枪骑兵”战斗机和一架雅尔-330“美洲狮”直升机,在靠近罗乌边境飞行时,因为遭到俄罗斯GPS干扰后操作失当,误入乌克兰领空被乌克兰S-300防空导弹误击落。

截至6月21日,集中统一指挥的俄军未出现连级或以上部队遭遇乌军大范围火力覆盖而遭团灭的战例,分析可知,针对GPS的电子防护功不可没。其中,俄军的R-330ZH“居民”可用于干扰敌方巡航导弹、精确制导导弹、无人机等兵器对俄军师旅级指挥所发动攻击;“田野-21”导航干扰系统可用于攻击卫星的下行链路,干扰精确制导武器的GPS接收机,以保护要地免受巡航导弹、智能炸弹、无人机的攻击。早在战前,俄罗斯已经在25万个移动信号发射塔上安装了该GPS干扰机,从而确保发生大规模常规战争时能够降低敌方巡航导弹的导航精度,而在乌东战场,GPS装干扰备亦不在少数。

(三)电子攻击致盲乌克兰雷达系统,辅助硬杀伤完成突防作战

2月24日当天,俄罗斯在乌克兰发起军事行动后,根据预先辐射源信号检测所获情报信息,率先对乌克兰的雷达、指挥通信系统发起精确打击和反辐射打击,以致盲乌克兰防空系统。截至6月13日,乌克兰338套防空导弹系统被摧毁,而乌克兰大部分防空导弹及主要的防空雷达都是被苏35发射的KH-31反辐射导弹消灭。

现代作战中,率先摧毁对手雷达探测设备、通信指控装备以及防空系统和机场已经是公认效费比最高的手段。而在2月24日进行火力打击前,俄军通过电子攻击先干扰了乌克兰的防空雷达,致使乌防空雷达无法及时预警其S-300、“山毛榉”“黄蜂”等防空反导系统做出拦截响应。其中,俄罗斯空天军新式苏-35战斗机也加入了战斗,它携带Kh31反辐射导弹主要执行了对乌克兰防空雷达的打击任务。此外,苏34携带Kh31反辐射导弹和“希比内”电子战系统也执行了电子压制和防空反辐射打击任务。据报道,作战过程中,部分乌克兰防空雷达和火控雷达出现突然过热、烧毁无法工作的现象,据分析是遭到 “希比内”电子战系统的电子攻击所致。

(四)实施电磁佯动和电磁欺骗,配合体系作战

2月24日,在白俄罗斯境内的S-400防空导弹在150km外发射了一枚48N6E拦截弹并击毁了基辅上空的一架乌克兰苏-27战斗机。之前,俄罗斯就在俄乌边境的机场部署了大量由安-2老式运输机改装的无人机,开战前,俄军组织安-2大规模佯动,其编队电磁辐射信号激发了乌克兰预警体系,并派出苏-27升空警戒,由于乌克兰机载电子战能力薄弱,俄罗斯A-50预警机成功远程锁定苏-27并计算出其航迹,然后通过数据链系统将目标信息传输给S-400,S-400遂锁定苏-27并发射拦截弹将其击落。

电磁佯动可为成功实施战术战略行动创造条件,电磁欺骗则可在保护己方电子信息装备的同时伏击对手电子战装备。作战过程中,俄罗斯使用“克拉苏哈-4”生成了具有显著特征的模拟雷达目标特性,误导北约的侦测装备为乌克兰提供虚假电子目标指示信息,并诱使乌克兰的电子战装备进行电子攻击从而暴露自身位置,为俄军反辐射打击乌克兰电子战装备创造了条件。

(五)强调电磁利用,干扰军用通信并重视民用通信中的电磁利用

乌克兰的军用电台目前主要为北约的“辛嘎斯”单信道无线电系统、美军提供的“猎鹰”VHF电台、美国哈里斯公司和土耳其的跳频电台及部分前苏联无线电设备。早在顿巴斯冲突及叙利亚战场上,俄军已破解相关电台信道体制,因此在本次特别军事行动中,俄罗斯对乌军相关无线电电台成功进行了电子攻击。第一阶段作战行动中,俄军对顿巴斯地区的军用及民用通信信号较少实施大功率全面压制干扰,更倾向于根据实战需求对军用无线电通信进行非持续性精准灵巧干扰,而相对较少干扰民用通信,仅2月24日清晨,俄罗斯启用电子战系统实施大功率压制干扰,导致顿涅茨克地区所有的手机和互联网业务中断。俄军除了战役任务需要对民用通信进行干扰外,整体更偏向于实施干扰后迫使乌克兰部队采用俄军更易于截获和入侵的民用手机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对乌克兰部队的监听,便于了解乌克兰军队的下一步行动。俄军用于截获手机通信的电子战系统为“里尔-3”。在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前和实施过程中,“里尔-3”还向乌克兰手机发送了大量劝降信息和削弱乌克兰士兵战斗意志的信息。

此外,俄军战场纪律非常严格,严禁士兵使用不加密的手机通信联络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通过分析俄乌冲突前期释放出来的流媒体战场视频视角可知,前期战场视频主要源于乌克兰军队,而俄军意识到流媒体对认知战的影响后,随后参战的车臣部队释放了大量车臣士兵视角的战场视频。同时,俄军故意让车臣部队配备部分商用现货电台进行通信,俄军还采用大量频率在4.2-7.8MHz的明语短波进行通信,从而对有一定监听能力的乌克兰部队进行误导和欺骗。但这却被乌克兰和西方媒体借题发挥声称俄罗斯军队装备落后,而俄罗斯目前对西方电子战领域的诋毁言论一律采取了沉默的方式应对,这是因为电子战作为决胜高端战争的重要方式具有很高的保密要求。

(六)重视干扰敌指挥控制系统,协同火力实施围歼

俄军非常重视扰乱敌方的指控系统,使敌军战术作战单位与各级失联,无法执行火力协同,最终对之实施围歼。在第二阶段作战行动中,大规模指控干扰开始常态化。俄军通信指控对抗电子战系统层层部署在顿巴斯地区,对乌军的通信联络进行了全面阻断与干扰。俄军针对乌军的指控作战使用的装备主要是“鲍里索格列布斯克-2”系统。“鲍里索格列布斯克-2”由9辆ML-LB履带式装甲车构成,包括1个移动R-300KMW指挥控制站和8辆电子战车,每个电子战车可以覆盖大约907km2的面积,6套“鲍里斯格列布斯克-2”能对5442km2的指控系统进行探测和干扰。通过指控干扰,整个顿巴斯战场的乌军基本处于失联状态。

(七)电子战结合硬杀伤,反无人机作战成果显著

近年来,俄军在叙利亚和顿巴斯地区实战中形成了良好的反无人机作战能力。从叙利亚实战效果来看,俄军反无人机作战能力在美军之上。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发起后,由于乌克兰大部分军用机场都遭到毁坏,乌军固定翼作战飞机起飞受限,对机场起降条件要求较低的无人机成了乌克兰对抗俄军的法宝。然而截至6月20日,1260架乌克兰无人机被俄军击落。原先被乌克兰政府军寄予厚望的TB-2察打一体无人机在偷袭摧毁了一辆“山毛榉”M中程地空导弹发射车后,再无大的建树,大多被击落或坠毁。其中部分无人机摔到地面后,形体仍然完整,并且无弹孔和烧灼痕迹,明显为遭受电子干扰后失控坠毁。3月11日,乌克兰一架“雨燕”无人机在克里米亚执行任务时遭遇电子干扰迷失方向,最终飞入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并坠毁。

据析,俄军对乌克兰无人机的打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通过“克拉苏哈”等电子战系统发射大功率干扰信号干扰无人机的通信链路,导致乌军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站之间的联系中断,迫使其自行返航或失控坠毁;(2)通过GPS干扰或发送虚假的GPS信号,使乌克兰无人机无法准确定位,偏离正常航路,找不到预定的打击目标;(3)通过“斯洛克”等电子战系统干扰乌克兰无人机的无线电高度表,使乌克兰无人机无意识地飞离中空安全区域,待其进入“山毛榉”“铠甲”等防空系统的射程内一举将其击落。

(八)干扰情监侦系统,降低北约对乌克兰的情报支持

作战期间,美军利用其军用卫星、预警机及侦察机收集了大量战场情报,并经过整编研判后1小时左右传递给乌克兰军方;SpaceX公司为乌克兰提供了“星链”互联网服务,此外,至少还有OneWeb、Planet、MDA等5家商用公司应乌克兰政府要求为其提供卫星图像服务,以提供俄罗斯及乌克兰邻国部队调动、军事集结、难民流动等方面的情报。目前。据开源情报信息显示,包括“星链”系统均遭遇了电子干扰的困扰,SpaceX公司3月5日称在冲突地区一些“星链”终端被堵塞了几个小时,最后通过升级软件增强电子防护才降低了干扰,而升级造成了“星链”的延迟。

在第一阶段的行动中,北约天基和空基情监侦系统发挥出色。而到了行动的第二阶段,俄军电子战系统开始发挥良好的拒止作用。4月下旬开始,北约情监侦系统对乌克兰的支援能力大幅下降,北约战机在乌克兰边境波兰上空的飞行架次也大幅下降。乌军在实战中逐步丧失电磁频谱优势,俄军战损大幅下降并稳步推进。俄罗斯目前主要采用电子战手段阻止或迟滞北约卫星在乌克兰上空的侦察。据析,俄罗斯利用其Olimp-K/Luch卫星收集外国卫星的信号情报,进而分析出卫星所载天线类型、卫星在太空中的方位以及卫星收集并传回地球的数据类型等信息;利用“克拉苏哈-2”“克拉苏哈-4”电子战系统对美国“长曲棍球”等雷达侦察卫星及E-8预警机进行干扰,从而为地面和空中目标提供掩护;利用“季拉达-2”“勇士赞歌-MM”干扰通信卫星的上行链路,迫使卫星把所有电力都用来对抗干扰信号,从而丧失向地面传递信号的能力;此外,俄军还利用“伊尔-22PP”电子战飞机,机动用于对陆地、海洋、空中和太空目标实施电子压制。

二、乌克兰的电子战运用

乌克兰整体电子战能力偏弱,但乌克兰汲取了2014年俄乌冲突中的惨痛教训,充分利用美军和商业卫星提供的情报,采取分散指挥构架、控制电磁辐射、使用北约加密电台等方式,增强了战场生存能力和机动作战能力,并在战术上对俄军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这在俄乌冲突的第一阶段尤为明显。

(一)分散指挥构架,减缓俄罗斯电子攻击影响

本次军事行动中,乌克兰吸取了2014年顿巴斯冲突中因集中指挥控制被俄军干扰,而遭顿巴斯地方武装围歼的惨痛教训,实施了化整为零、分散式的指挥控制,有效规避了集中式指挥控制所带来的大量电磁辐射,降低了被俄军电子战系统监测定位后遭遇火力集中覆盖的风险。而分散式指挥控制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人员战斗意志不可控的问题,因此西方媒体和乌克兰政府大量释放对乌克兰政府有利的消息,从而激发分散部署的乌克兰士兵的战斗意志,使之保持能胜、必胜并坚持下去的信心,降低乌克兰士兵的投降概率。

(二)采用电磁静默和装备机动伪装,降低雷达等装备战损

俄军战前常年对乌克兰保持高强度的电子侦察,应该说对其暴露的雷达、指控信号源分布情况有着较为准确的了解。然而,俄军发起的首日打击中,乌克兰部队仅损失36部雷达、13个指挥所和通信站、14套防空导弹。俄军首日打击以致盲并剥夺对手防空作战能力为主,但首轮打击效果并不显著,说明乌克兰部队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消耗战的准备,对俄军的侦察探测打击能力有底数,故而刻意保持电磁静默,并实施装备机动转移,以规避俄军的打击。最终,俄军用了两周时间才将乌克兰部队的雷达、通信、指控及防空反导有生力量摧毁。从整体上来说,乌克兰部队的电磁静默和装备机动部署发挥了较好作用。同时,乌军对俄军的通信侦察能力亦有底数,因此要求部队尽可能保持无线电静默,仅关键时候使用,这也大幅降低了乌军的战损。

(三)使用北约加密通信系统,成功实施伏击战

在俄军战线后方活动的乌军特战小分队,战争前期在破坏和打击俄军后勤力量上发挥了出色作用,这些小分队携带有美军提供的先进侦察设备,并拥有一套安全可靠的指挥通信系统,便于接收美军提供的各种天基信息和空基侦察信息,从而对俄军后勤部队实施伏击,甚至还可以呼叫火力支援打击。总数不足4000多人的乌克兰特种部队,在两周内对俄罗斯成功发动了上百次的伏击战,可以推测北约为其提供的加密通讯系统发挥了很大作用。

(四)加强宣传战和认知战,呼吁民众搜寻并摧毁俄罗斯电子战装备

慑于2014年乌克兰内战期间俄罗斯电子战系统给乌克兰政府军带来的巨大心理阴影,乌克兰及西方媒体前期报道中均刻意降低对电子战的报道,甚至诋毁说俄军没有使用电子战。然而,面对俄军电子战给乌克兰政府军形成的压倒性优势,乌克兰政府最终还是改变策略。3月6日,乌克兰国防部长呼吁乌克兰民众搜寻并摧毁俄军的电子战系统,同时还专门发布了俄罗斯电子战系统的图片,其目的是引导民众积极搜索并摧毁俄罗斯电子战系统,并提振士气,降低前线士兵听闻俄罗斯电子战系统的恐惧与绝望情绪。

3月12日,乌克兰陆军第10山地突击旅号称“缴获”了“鲍里索格列布斯克-2”战术电子战系统中的一辆电子战车,但该车外部无打击或燃烧痕迹,外观完好,仅右轮损坏,有可能是因为机械损坏无法行进而遭俄军遗弃。但西方媒体及乌克兰拿此战车大做文章,宣扬俄罗斯电子战系统遭乌克兰“缴获”。俄乌冲突中围绕电子战的认知战愈演愈烈,电子战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了民众对战争结局的认知。

(五)利用便携式通信干扰,小范围阻断俄军通信联络

整体来说,乌克兰缺乏大型电子战装备,而且即使有,一旦使用有源干扰,也很容易被俄罗斯电子战系统探测到,并使用炮火进行覆盖。俄军战报中,仅在3月14日就有摧毁2套电子战设备的记录。乌克兰特种部队及外国雇佣兵拥有西方援助的小型便携式通信干扰机,在针对后勤及医护人员的伏击作战中,他们使用了这种通信干扰机对俄军通信系统进行干扰,以切断俄军医疗后勤部队与上级的联系,进而围攻以歼灭孤立无援的俄军医疗后勤部队。

(六)利用俄军机载电子战能力缺陷,采用便携式武器攻击俄军机

俄罗斯空天军在执行轰炸任务过程中遭遇了一定的战损。由于俄罗斯在第一阶段作战中限制了精确制导弹药的使用,因此俄空天军主战飞机基本采取超低空飞行模式,以确保无制导弹药也能准确击中目标。然而,这却导致俄军损失了多架战斗机,仅3月5日,俄空天军就损失了2架苏-34战术轰炸机、1架苏-30SM多用途战斗机、2架苏-25攻击机、2架米-24/35武装直升机、2架米-8直升机,而击中它们的是“毒刺”、9K38“针”式等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上述导弹射高在3000-5000m,采用红外制导,目标特性不明显,很难提前探测到,对于低空飞行的俄军作战飞机形成了较大的威胁并形成了战损。

通过分析可知,主要原因应是俄军部分机型缺乏针对便携式防空武器的机载电子战系统。实战中,作战飞机在低空作战时开启定向红外干扰机,同时释放红外诱饵弹,能够显著降低战损。在突击乌克兰首都基辅西北的安东诺夫机场时,俄军使用了大规模直升机空中突击作战,乌军防空导弹向直升机群射击,直升机则使用干扰弹强行突击,此过程中,俄军“卡-52”直升机战损明显低于其他直升机,就是因为该机配备有雷达、红外、紫外等多种电子战设备。2月28日,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一段视频显示,一架“卡-52”直升机依靠完备的电子战装备及娴熟的战术规避动作,成功躲过了18次高炮和导弹的攻击后才被1枚导弹击中并迫降。

三、结语

现代战争严重依赖电磁频谱,电子战手段是夺取电磁频谱优势的关键,电子战胜则战争胜的观念正愈来愈深入人心。失去电磁频谱的掌控权即意味着失去战争的主动权和制胜基础。必须从俄乌冲突中充分汲取双方的教训和经验,做好电子战部队发展的顶层规划,并找好抓手不断推进,为未来制胜高端战争打好基础。

声明:本文来自战略前沿技术,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