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网络安全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取得显著成绩:以网络安全法为核心的法律政策框架基本形成;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明显提升,人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能力持续增强,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互联网治理全面加强,网络空间文明有序。

——网络安全法律政策框架基本形成。2016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审议通过,这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首部基础性、框架性、综合性法律。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网络产品和服务审查办法(试行)》《关于加强国家网络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等一系列网络安全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正在推动出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条例》等法规。

——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我国高度重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2013年以来,每年对金融、能源、通信、交通、水利等领域基础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切实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公安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等级保护定级、备案、等级测评、安全建设整改、监督检查等工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有效提升了国家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和专业建设,我国2015年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等7所大学被确定为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2018年中央网信办、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促进网络安全竞赛活动的通知》,充分发挥网络安全竞赛活动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技术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明显提升。2016年,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六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明确每年9月第三周在全国范围统一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人民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网络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等活动,增强广大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提升基本防护技能,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学安全、懂安全、重安全的良好氛围。

声明:本文来自新华网,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