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于近日发布了《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系统市场洞察分析》(IDC # CHC48582222, 2023年1月),本报告主要围绕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市场展开分析,总结了行业发展和市场现状,分析了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并对未来的趋势进行了展望。对市场主要厂商和市场竞争态势进行分析,介绍了部分厂商的疾控信息化产品和市场布局的优势,并对厂商面临的挑战做了相应的分析和应对措施。本报告可供疾控信息系统厂商在制定发展战略和市场策略时提供参考。
自2003年非典疫情以来,我国便着手建立疾控信息系统,然而这套系统在面对新冠疫情的考验时,在突发传染病的监测与预警方面发挥的价值尚且有限。为此,我国近年来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加速构建起一套围绕以健康为中心的疾控信息系统。
疾控体系改革全面展开,对信息系统提出高更要求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对我国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提出了挑战,推进了我国疾控体系改革。2021年5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此后多省也相继成立疾控局,疾控改革正全面推广开来。疾控局的成立也意味着疾控机构职能从后置的“疾病控制”向前置的“促进全人群健康”转变,更好地将预防关口前移。为实现这一转变,疾控机构需要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评估、研判、决策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
疾控信息系统建设正迈进新时代
围绕着以人群健康为主要任务和目标,自国家到地方的各级疾控信息系统都在加速补充和完善,从而建设一套能够协同各级、各类部门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以促进信息传递和联通,为决策管理提供依据。
未来中短期内,疾控信息系统建设以补充升级为主,市场需求从无序向有序过渡。从顶层设计出发,整合和建立起一套能够满足传染病以及各类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信息化体系,以适应“平战结合”的常态化综合防控需求,从而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同时均衡各区域的建设情况,建立互联互通平台,持续探索新兴技术应用。长远来看,从疾病控制转向构建起“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疾控与医疗卫健各级部门业务协同的系统更是我国疾控信息化建设的长远方向。此外,信息化的完善与数据的联通将促进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从而加速疾控信息化向智能化发展,将现有的“被动防控”进一步转化为“主动监测预防”,促进防控关口前移。
多类厂商试水,信息化厂商仍然是现阶段疾控信息系统建设的主力军
近年来,疾病预防与控制信息市场释放较大空间,吸引多类厂商参与,主要包括信息化厂商、互联网厂商、医疗大数据厂商。三类厂商分别从不同的需求角度切入赛道,厂商在疾控信息化建设领域各自发挥自身优势,错位竞争,相互协同合作。其中,由于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建设仍然以疾控中心的核心业务系统补充和升级为主要任务,尤其是以省、市级的建设项目居多。因此,这一赛道的厂商主要为信息化厂商。未来,随着国家、省市将疾控信息化建设经验的推广,对新兴技术需求增加,将会有更多的科技类厂商加入这个赛道,而原有厂商也将不断拓展业务范畴,或将展开直接竞争。
IDC中国高级市场分析师林红表示,疾控信息化建设正不断从国家向地方延展,越来越多省市地区加快推进该项工作。未来,疾控信息化建设工作将进一步统筹到区域健康信息化工程当中,自上而下补充疾控中心信息系统,并初步建立数据的采集和联通通道。未来三到五年,疾控信息系统将得到补充,基础架构得到升级,技术与系统深度融合,多方数据展开交互,数据价值开始展现,从而助力疾控向智慧疾控升级。多类厂商加入这一赛道,其中具备产品规划和建设能力,及生态协调能力的厂商将更具优势。
声明:本文来自IDC咨询,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