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3日,第56届EPRA会议在Antalya(Türkiye)举行,来自欧洲各地的媒体监管机构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关于虚假错误信息立法和监管问题,梳理虚假信息监管中的复杂概念,结合媒体多元化的现状,讨论媒体监管机构在虚假错误信息管理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会议的参与者和发言者全面概括了媒体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对其中亟需解决的主要虚假信息问题进行明确,并就治理办法进行交流。此次会议的目的并非为媒体发展增添限制与束缚,而是旨在捍卫一个多元化、可持续和值得信赖的媒体环境,使其成为一个学习、交流、辩论和表达自己的更安全的公共场所,让媒体充满更多样性、高质量的内容,增加媒体的可信度和透明度,促进学术共享和知识交流等,促进媒体健康良好地发展。通过媒体监管机构的努力,构建更为积极的媒体环境,更好地解决虚假信息借助媒体传播的问题。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对虚假信息存在问题的类型化和场景化,以及针对虚假信息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一方面,目前虚假信息借助媒体广泛传播的背景下,需要对虚假信息背后的行为者进行类型化,尽可能维护媒体的多元性,发挥在线中介机构的作用,警惕媒体两极化造成的信息准确性降低问题。另一方面,媒体的利益相关者和政府应当积极承担虚假信息监管责任,加强媒体信息透明度,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促进公共媒体服务与年轻群体相接触,综合多种解决方式和干预措施改变虚假错误信息的现状。

明确虚假信息的证据并设定场景

第56届EPRA会议的第一部分着重分享了关于虚假信息的调查和研究结果,揭示了现阶段媒体中虚假错误信息的传播现状,通过调研结果帮助参会者更好地理解虚假信息带来的阻碍和媒体多元化的影响,并为虚假信息问题的治理提供明确方向。

(一)虚假信息背后的行为者类型化

虚假信息的类型化对于充分理解行为者的意图和动机以及评估其行为的全面影响至关重要,虚假信息的内容纷繁复杂,若采取个别化解决的方式,将难以适应信息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从而降低虚假信息治理效率。对虚假信息进行归类后,可以针对相似的虚假信息进行类型化解决。对虚假信息的类型化需要从两个维度进行,分别是虚假信息类型归纳(即故意创造虚假信息)和虚假信息标签识别(即该术语的工具化,使媒体不合法化)。1对于虚假信息的类型化需要结合虚假信息的内容渠道和供应链的实证数据,从而清楚地确定其背后的行动者类型,充分了解虚假信息产生的意图、动机,并适当评估虚假信息的全面影响。对于虚假信息全面影响的评估不仅包括直接影响,还包括虚假信息引发的间接影响等。

(二)虚假信息对媒体多元性造成阻碍

多元化是媒体发展的必要路径,是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多元化的媒体环境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正面影响。英国采用媒体多元化的方式促进人们积极行使政治权利,同时倡导对多元化媒体环境的促进与保护,减少不必要的限制和管控,具体保障英国媒体多元化的责任由英国通信办公室(Ofcom)承担。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媒体种类和技术支持的不断发展,媒体的多样性一直在增加,网络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在媒体的多元化环境下发生了结构性转变。但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并不能保证媒体承载信息的准确性,虚假信息的存在对媒体的多元化发展和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造成了重大破坏。虚假信息的频繁出现将会影响到新闻自由,影响公共服务广播公司的资助,从而影响媒体的长远发展。

(三)发挥在线中介机构的作用

媒体并非由用户自下而上控制,相反,媒体具有自身监管机构,为用户使用媒体提供监管服务,这些中介机构不仅仅起到链接用户和媒体的中间人作用,而且担任言论监管、信息监管的作用,在引导用户的注意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用户所能接收到的信息,进而影响社会动态。中介机构可以适度影响用户的情绪、行为和他们的决策过程,甚至影响社会的民主。例如在Facebook运营过程中,每个用户都可能接受并在社交网络上传播信息,中介机构可以鼓励用户分享特定类型的内容。而非法机构如“TheDirty.com”等网站,则可能鼓励用户发布虚假信息,做出伤害其他用户的行为。这些鼓励导致用户分享诽谤性虚假信息等内容,增加了负面言论的范围和比率。因此正确发挥在线中介机构的作用,通过中介机构鼓励传播正确信息,可以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减少媒体两极分化和极端主义的现象。2

(四)两极化的媒体导致了信息准确性降低

媒体内容极易出现政治立场两极化,引导群众产生舆论两极化等问题。当媒体内容涉及到新闻的质量、准确性和公正性时,社交媒体的公正性和中立性尤其值得关注。虚假新闻往往会带有错误的政治立场或观点的引导,因此虚假信息的存在将会带来舆论发酵等不良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在涉及政治等问题时,虚假新闻会对群众造成误导。不可否认,群众对媒体的信任和两极化媒体之间存在相关性。两极化的媒体的存在会侵蚀人们的敏感性,媒体会对新闻进行选择性曝光,导致群众接收到的新闻受到信息传播者意志影响。在既没有强大的媒体品牌,也没有独立和公正的公共媒体服务的国家,媒体生态系统更有可能成为两极分化的牺牲品,从而加剧了党派之争的趋势。提高媒体信任度需要努力使媒体格局去极化,并维护媒体的独立性,特别是对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公共服务媒体,更应当避免两极分化,尽可能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针对虚假信息设计解决方案与干预措施

会议的第二部分邀请了一个由监管机构和专家组成的小组,负责讨论针对虚假信息的有效解决方案和干预措施,以求为虚假信息的监管提供解决路径。

(一)利益相关者和政府应当承担虚假信息监管责任

现阶段对媒体虚假信息的研究很有必要,但虚假信息的利益相关者和政府不能因为在研究中的贡献而逃避虚假信息的监管责任。例如政府有责任保护媒体中用户的隐私,为公共媒体建设和媒体素养教育投资,并削弱媒体公司的违法垄断行为。打击虚假信息需要利益相关者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积极领导围绕打击虚假信息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实践。利益相关者也需要意识到自身使用信息的方式是否正确,思考应当如何分享和传播信息,确保利益相关者不会主动加剧虚假信息问题。

(二)加强信息透明度

欧洲的立法和修订将加强信息透明度作为重要目标,意图促进媒体与用户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加强信息透明度,维护媒体的多元化和可持续性发展。例如《数字服务法》(Digital Services Act,DSA)旨在确保网络媒体系统性组织的透明度,以及对主要的网络中介机构进行更多公共问责,而《数字市场法》(Digital Markets Act,DMA)旨在捍卫一个更加平衡和公平的数字服务市场。此外,《虚假信息业务守则》(The 2022 Code of Practice on Disinformation)的加强版应能够更有效地执行和评估签署国的承诺,同时向公民、研究人员和中介机构提供工具和支持,以实现打击虚假信息的目标。此外,即将出台的《欧洲媒体自由法》(European Media Freedom Act,EMFA)旨在加强媒体多元化,保护媒体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三)增强监管来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

媒体的发展需要依靠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最近发表的关于在线媒体多样性的研究显示,印刷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媒体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尤其是缺乏广告收入,网络时代广告等收入都已经被在线平台获取,这会造成不同类别媒体的不公平竞争,从而影响媒体的建设和发展。不乏媒体为了高昂的广告收入发布虚假信息,干扰信息传播环境。因此打击虚假信息传播需要以公平的媒体竞争环境为基础,避免个别媒体的垄断或者干涉,应当为所有媒体提高公平的成功机会,促进媒体发展的积极性。

(四)公共媒体服务需要接触年轻一代

对于许多公共媒体机构来说,接触和吸引年轻观众仍然是一个持续的挑战。在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年轻一代对媒体内容和平台有更为丰富的选择,年轻人使用媒体的方式已经发生改变,随着流媒体平台竞争的加剧,许多人开始远离公共媒体。3公共媒体仍然是最可信的新闻和信息来源之一,这一点往往在特殊时期得到证明,例如在COVID-19期间,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广泛用户将公共媒体作为可信的新闻来源。但是,在特殊时期之外的公共媒体难以维持这种程度的用户参与。很多年轻人从其他非公共媒体网站上获取新闻和信息,由于信息内容并非来自官方,信息内容可能存在错误,而年轻人作为重要的媒体用户,极易造成错误信息的广泛传播。因此公共媒体需要重视年轻群体用户的使用兴趣,提高年轻用户的注意力,为年轻用户传递官方新闻。目前大多数年轻人已经抛弃了报纸等媒体,公共服务媒体应当及时适应年轻人的媒体使用方式和需求,避免与年轻用户脱节。

[1] Jana Laura Egelhofer, Sophie Lecheler.Fake news as a two-dimensional phenomenon: a framework and research agenda[J/OL].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23808985.2019.1602782.

[2] Michal Lavi.Online Intermediaries: With Power Comes Responsibility[EB/OL].(2018-5-11)[2023-3-5].https://jolt.law.harvard.edu/digest/online-intermediaries-with-power-comes-responsibility.

[3] Public Media Alliance.Public media and the fight for young audiences[EB/OL].(2022-2-16)[2023-03-04].https://www.publicmediaalliance.org/public-media-and-young-audiences/

撰稿 | 许林逸,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实习生

选题&指导 | 刘云

编辑 | 王欣辰

声明:本文来自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