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以苹果、亚马逊等为代表的商业公司不但成为了技术创新的引领者,也成为了军队赢得信息优势、打赢信息战争的重要赋能器。在此背景下,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018年秋季号)刊登《五角大楼为什么要学会爱上硅谷》一文,论述了美国防部依托高技术企业进行创新的必要性、紧迫性,并重点以“联合企业防御基础设施”项目为例说明双方合作中存在的文化差异。现由学术plus编译全文,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美《外交政策》杂志认为美军应依托军民融合保持技术优势
来源:https://foreignpolicy.com
作者:plus评论员 刘栋
那些满脑子好莱坞电影的人一定认为,无与伦比的技术是美国军队的标配。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在美国的各个核武器站点,技术人员仍在使用软盘;直到今年夏天,美国海军才对家用电脑弃之不用的Windows XP系统进行升级;新型的F-35隐形飞机享誉世界,但却是20世纪90年代的产物。
去年,美国国防部宣布要与硅谷公司合作,建立大型云存储单位用以存储情报部门和军方搜集的数据时,一些专家对此并不看好。在这些专家看来,亚马逊和谷歌等公司是敏捷、创新精神的代名词,而五角大楼则是笨拙、厌恶风险的堡垒。想从五角大楼得到采购合同,要经历无数的繁文缛节和官僚主义争论,这是杰夫·贝佐斯、蒂姆·库克们极其厌恶的。
美国国防部面对着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要维护美国的军事优势,就必须让军民融合的伙伴关系顺畅运转。但国防部推进的“联合企业防御基础设施”(JEDI)项目进展缓慢的情况表明,国防部与硅谷企业还难以形成彼此满意的伙伴关系。而国防部的当务之急是转变技术创新方式,从过去依托政府资助的实验室转向依托高技术公司。此外,随着中国等国家的崛起,国防部依托公司企业开展创新的需求更加迫切。
20世纪诸多重大技术突破都离不开美国的引领。例如,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国防部的创新孵化器——开展的计算机网络项目催生了互联网,其孕育的卫星导航系统成为当今智能手机的不可或缺的功能。但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军费下降和科技公司投资飙升的双重作用下,私营企业开始成为创新的主角。尽管大多数科技企业的产品以居民消费为主,但相关技术一旦应用于军事就有可能转变战争的方式。
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似乎很清楚这一事实。他在今年1月发布《国防战略》时表示:“成功并不一定属于那些开发新技术的国家,而属于将新技术合理整合、快速应用于作战的国家。”而《国防战略》将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8项技术列为军方发展的重中之重。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时任国防部副部长的罗伯特•沃克曾表示,军方关注的8项技术中,有6项将依托公司企业推动发展。
成功并不一定属于那些开发新技术的国家,而属于将新技术合理整合、快速应用于作战的国家。
沃克是国防部与企业建立伙伴关系的倡导者之一,他比大多数同事更了解弥合双方文化差距的挑战。为此,沃克在三年前就建立了国防创新实验单位(DIUx),作为沟通国防部与硅谷的桥梁(8月,国防创新实验单位更名为国防创新单位,因为其不再是实验性项目了)。这一项目在早期曾取得一定成果,例如其部署范围从硅谷拓展到波士顿和奥斯汀,但自项目主任拉杰·沙阿离职以来,其就失去了发展动力。尽管如此,沃克认为国防部已经从早期的实验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
沃克去年在任时推出了科技领域最深入的合作项目——Maven项目。Maven项目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无人机搜集的数据,以更好的识别威胁、追踪敌人活动,并发现肉眼无法辨识的潜在风险。2017年4月,沃克在一份备忘录中写道:“我仍然相信,我们需要做更多事情,并在国防部内采取更快的行动,以利用关键领域当前和未来的进展。”
Maven项目已经在中东和非洲的至少五个秘密地点投入使用。但今年 4月,谷歌公司3000多名员工联名签署公开信,抗议公司参与Maven项目,理由是“谷歌不应该参与战争”。谷歌公司也因此宣布,明年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鉴于其他科技公司难以抗拒丰厚的利润,国防部没有中断对人工智能和Maven项目的投资。
基于Maven项目的成功,国防部需要对无人机、军事情报部门搜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并将之转化为机器可读的格式。今年7月,国防部为 “联合企业防御基础设施”的云存储项目进行招标。就五角大楼和硅谷而言,“联合企业防御基础设施”项目的成败将是对两种文化能否共存的最好检验。如果成功,企业和政府都能从中受益。对企业来说,该项目估值100亿美元,即使对大公司也是一笔巨款。而一旦赢得为期两年的项目合同,中标企业还有获得更多业务的机会,包括国防部对云存储的进一步需求。对国防部来说,“联合企业防御基础设施”项目将使其能够更迅捷、更深入的分析情报数据。这正如美空军高级采购官威尔•罗珀所言:“走向人工智能的道路源于那些平庸无聊的工作,如存档和整理数据库,但这都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
走向人工智能的道路源于那些平庸无聊的工作,如存档和整理数据库,但这都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
尽管该项目十分重要,但却被国防部过时的采购系统所拖累。直到7月底官方才提出最终的项目需求,目前尚不清楚合同几时才能批准。在今年5月3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防部发言人达娜•怀特拒绝承诺时间表,“我们正在努力,但重要的是我们不要急于求成,”她说,“我们还想接纳所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并考虑如何向前推进”
国防部之所以小心翼翼的推进这一项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愿意引发竞标公司对结果的抗议。大多数分析师认为,亚马逊在该项目竞标中处于领先地位,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云服务供应商之一,并且已经与美国情报界合作开展相关项目。但据报道,微软、红帽等科技公司组成的竞标联盟也在加紧努力,防止“联合企业防御基础设施”项目合同被亚马逊公司独占。此外,谷歌公司也在考虑竞标该项目。
招标过程应该是最容易的。一旦国防部选定了“联合企业防御基础设施”项目的承包商,中标者就必须满足政府的许多监管要求,特别是在网络安全领域。曾任国防部高级采购官的弗兰克•肯德尔表示,商界并不完全了解这些晦涩难懂的需求。“我只想提醒一点”,他说,“我认为人们太急于选择一些公司了——他们需要更加谨慎”。
肯德尔指出,情报界将数据向商业云迁移的工作就是一个警示案例。自2014年以来,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其他16家美国情报机构一直致力于将涉密信息转移到亚马逊的云端。 虽然一些中央情报局的官员称这一举措具有变革性,但肯德尔表示,由于网络安全问题和五角大楼严格的监管程序,推进工作“比预期要慢”。
每当国防部与公司签订合同时,采购流程往往费时费力。例如,F-35战斗机原计划从2010年开始部署,但因成本超支和技术挑战,部署时间一拖再拖。
鉴于美国的潜在对手,特别是中国正在迅速取得技术进步,美国军方在“联合企业防御基础设施”项目和其他高科技合作中承担不起这种延误。今天,全球五大最有价值的科技初创企业中有三家来自中国;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华为等公司正在缩小与美国竞争对手在研发支出方面的差距。由于政治体制与美国不同,中国政府与本地科技企业合作更为简单。这也是为什么国防创新委员会主席埃里克·施密特会警告说,到2025年中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有望超过美国。难怪沃克会焦虑的指出,“我们现在正与其它大国进行着激烈的技术竞争”,“我们不能假设自身理所当然地就拥有技术优势,我们要为拥有技术优势不断奋斗”。
声明:本文来自学术plus,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