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据二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进展加速,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的方向愈加明确。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大模型与大数据相得益彰的发展态势中,数据要素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各地方、各部门、各大企业纷纷加快数据要素领域布局,从体制机制、市场流通、产品研发、标准规范等多层次、多角度开展落地方案的深度探索,涌现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新热潮。

2023年9月26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在“2023年数据要素发展大会”上发布了《数据要素白皮书(2023年)》,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对白皮书进行了深度解读。

白皮书在《数据要素白皮书(2022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数据要素理论认识,聚焦过去一年来数据要素探索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模式、新业态、新热点,重点关注资源、主体、市场、技术四大方面的发展,期望能为社会各界进一步参与数据要素实践探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白皮书核心观点

1. 公共、企业、个人三类数据有不同重点突破方向

在推进数据开发利用、释放数据价值过程中,不同类型数据面临不同的重点任务与关键问题,分类推进数据要素探索已成为当前共识。其中,如何加大供给规模、推动供给提质增效成为公共数据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认定企业数据的业务贡献,促进数据价值“显性化”成为企业数据面临的关键问题;如何在加强相关个人权益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是个人数据面临的关键问题。

2. 企业政府双向发力推进可持续探索

企业和政府构成推进数据要素发展的核心力量。其中,企业是冲锋在前的创新主体,政府则主要发挥有序引导和规范发展的作用。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过程中,企业侧应不断提升数据管理能力和应用能力,政府侧应推动建立公平高效的机制,在扮演好各自角色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双向发力,共同推进数据要素发展的可持续探索。

3. 数据流通场内外结合推动数据资源最优配置

数据要素市场是实现数据要素价值第三次飞跃的关键。数据在市场中流通使数据流向更需要的地方,让不同来源的优质数据在新的业务需求和场景中汇聚融合,实现双赢、多赢的价值利用。在此基础上,不同的数据流通形态串联起各类主体,推动场内外数据要素市场活跃探索,引导数据要素在供需关系与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实现最优配置,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4. 数据技术基于业务需求加速创新与体系重构

数据技术是伴随业务要求发展的。当前,第一代数据技术、第二代数据技术体系已基本成熟,第三代数据技术逐渐兴起。新技术不断涌现,云原生、软硬协同、湖仓一体、人工智能、隐私计算、时空数据库等技术在助力降本增效、促进安全流通和释放数据价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数据规模爆炸式增长、数据类型日渐丰富,传统大数据处理技术面临着诸多挑战,以满足业务需求为导向的数据技术体系正不断变革创新,在采集、存储、计算、管理、流通、安全等方面加速重构。

白皮书目录

一、数据要素再认识

(一)国家战略全方位布局数据要素发展

(二)人工智能发展对数据供给提出更高要求

(三)数据要素概念聚焦于数据价值释放

二、资源:分类推进数据要素探索已成为共识

(一)不同类别数据资源面临不同关键问题

(二)授权运营促进公共数据供给提质增效

(三)会计入表推动企业数据价值“显性化”

(四)权益保护仍是个人数据开发利用主线

三、主体:企业政府双向发力推进可持续探索

(一)企业侧:数据管理与应用能力是前提

(二)政府侧:建立公平高效的机制是关键

四、市场:场内外结合推动数据资源最优配置

(一)数据流通存在多层次多样化形态

(二)场外交易活跃,场内交易多点突破

(三)多措并举破除数据流通障碍

五、技术:基于业务需求加速创新与体系重构

(一)数据技术随业务要求不断演进

(二)数据要素时代新技术不断涌现

(三)数据要素技术体系重构加速

六、趋势与展望

主要专家简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工程师

王泽宇

主要从事数据要素、数据流通等相关领域研究,深度参与数据要素、数据流通、公共数据等领域政策研究和产业咨询。牵头完成《数据要素白皮书(2022年)》,参与多项部委、地方文件起草。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大数据与区块链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闫树

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要素、数据流通与隐私计算。深度参与数据要素、大数据、公共数据相关政策、技术、标准和产业研究工作。著有《隐私计算——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工程师

吕艾临

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要素、数据流通等。牵头和参与制定可信数据服务、隐私计算等多项行业标准,支撑部委数字中国、数据要素、公共数据相关政策文件编制,牵头多项研究课题和研究报告。

更多精彩,敬请阅读解读PP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撰写团队联系方式:

中国信通院

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

王泽宇

13683085467

wangzeyu1@caict.ac.cn

白皮书下载方式:

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309/P020230926495254355530.pdf

声明:本文来自中国信通院CAICT,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