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梁健生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5G空口关键技术、无线网络演进等。

金宁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6G愿景与需求、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等。

魏垚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网络演进、5G定制网关键技术等。

王庆扬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与终端技术、移动网网络演进等。

论文引用格式:

梁健生, 金宁, 魏垚, 等. 浅谈垂直行业需求对6G系统设计的影响[J].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3, 49(9): 23-27.

浅谈垂直行业需求对6G系统设计的影响

梁健生 金宁 魏垚 王庆扬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广州 510630)

摘要: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5G网络将设备、生产线、工厂、原料、产品紧密连接,实现工业生产智能制造。制造业种类齐全,对通信要求千差万别,5G网络难以满足所有工业的通信需求。分析了工业互联网核心生产环节的典型通信需求,提出关于IMT-2030系统设计的初步思路,为IMT-2030的后续研发工作提出策略建议。

关键词:IMT-2030;6G;垂直行业需求

0 引言

2023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完成了《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 [1](简称《建议书》),提出了6G的典型应用场景及能力指标体系。

针对5G网络能力、支持场景、物联网应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书》提出6G的6个典型应用场景,包括3个5G原有应用场景 [2]的能力增强应用场景和3个新增应用场景:5G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场景增强至6G沉浸式通信场景;5G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场景增强至6G极高可靠低时延场景;5G海量物联网通信场景增强至6G超大规模连接场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与通信融合;感知与通信融合;泛在连接 [1]。同时,《建议书》给出了6G能力指标体系,包括9个5G增强能力指标以及6个新增能力指标:峰值速率、用户体验速率、频谱效率、区域流量密度、连接密度、移动性、时延、可靠性、安全/隐私/弹性、覆盖、感知相关、AI相关、可持续性、互操作、定位 [1]

随着《建议书》的制定完成,ITU相关工作从“6G总体概念”阶段逐步进入到“技术研究和评估准备”阶段。预计2024年开始对《建议书》中的关键能力指标取值进一步细化,进行IMT-2030技术性能要求的讨论,明确6G在不同应用场景以及不同环境下的系统性能水平。

《建议书》发布之际,与5G-A相关的第一个标准Release 18已进入制定工作的尾声,全国5G公网已基本完成规模部署,在《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引导下,5G专网逐步从外围辅助生产融入行业核心生产环节。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工业互联网核心生产环节的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关于6G系统设计的初步思路,并为6G研发工作提出策略建议。

1 工业互联网核心生产环节的通信需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加速,5G已逐步从企业生产辅助环节的规模化部署向核心环节深层次拓展,辅助生产环节包括视频监控、信息数据传输等业务,而核心生产环节主要以工业控制类业务为主。“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面临不少挑战,特别是5G确定性网络指标如时延、抖动和可靠性等难以满足工业互联网的高性能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章首先介绍工业控制中常见的两种工作模式,接着分析不同工作模式对通信的需求,进一步讨论5G协议与工业协议的适配性问题。

工业控制是工业互联网核心生产环节之一。工业协议常见的两种总线机制为“等停响应” [3]模式和“周期性对发” [4]模式(见图1)。“等停响应”模式的工作机制是在发送端发送消息后将停下来等待接收接收端的响应信息,并设置“看门狗时间”(Watchdog Time,WDT)作为等待超时门限,如等待时间超过WDT则产生宕机动作;“周期性对发”模式的工作机制是发送端周期(Cycle Time,CT)性往接收端发送信息,如果接收端存在相邻两个接收包间隔时间超过了“看门狗时间”,就会产生宕机动作。在两种工作模式中,“等停响应”模式对网络时延和可靠性有要求,“周期性对发”模式对网络的抖动有要求。

图1 工业协议常见的两种总线机制

1.1 “等停响应”工业控制类业务对通信时延要求高

典型工厂网络以ISA-95 [5]架构为基础(见图2),包括五个层次:企业层(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管理层(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控制层(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执行层(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和现场层。前三层可归为辅助生产的互联网技术(Internet Technology,IT),后两层可归为直接生产运营技术网络(Operational Technology,OT)。

图2 ISA-95定义智能工厂

在ISA-95架构中,ERP/MES层与SCADA层、SCADA层与PLC层、PLC与逻辑顺序控制单元之间通信时延要求较低,5G网络可满足需求;但PLC与设备层的“单元功能控制”“运动闭环控制”模块使用“等停响应”工业协议进行通信,对时延要求极高,当前5G网络无法满足通信时延要求。

1.2 “周期性对发”工业控制类业务对抖动要求高

工业互联网的抖动是指网络数据传输时发生的时间延迟变化、数据包丢失或重传引起的数据传输不稳定现象。传统的时延抖动是属于同一流的连续两个接收数据包的转发延迟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工业互联网现场总线标准(Process Field Net,Profinet)协议通常使用相邻接收包间隔时间的变化作为其抖动指标:Ri=ty-tx,同时配置“看门狗时间”(如WDT=3CT)作为相邻接收包间隔超时门限,当接收包间隔时间超过“看门狗时间”(Ri≥WDT)时会引发宕机。

“周期性对发”类工业协议数据包发送周期为CT,理想状态下接收机数据包接收间隔时间Ri也应该为CT。但由于数据包发送时间与5G系统之间没有一个完全同步机制,且空口无线信道具有不确定性和易受干扰、多径传输等特性,导致每一次数据包传输都可能出现时延的不确定性、丢包、乱序等,进而引起接收包的时间间隔出现波动变化。实际接收包的时间间隔与发送周期CT差值的绝对值称之为接收包间隔抖动(见图3)。当Ri大于WDT时,系统宕机。据笔者统计,为了避免系统频繁宕机,工业互联网会制定针对通信网络包间隔抖动的要求,通常将接收包间隔抖动控制在0.5CT范围内。

图3 接收包间隔抖动原因示意图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R15标准(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Release 15,3GPP R15)中提到的三大应用场景中,主要对峰值速率、用户体验速率、时延、可靠性、连接密度、能量效益、频谱效率、流量密度等业务指标进行要求,并未制定时延抖动相关指标要求。为适配工业互联网需求,3GPP R16引入设备端时间敏感网络(Time-Sensitive Networking,TSN)转换器和网络侧TSN转换器两个网元,将5G作为TSN的网桥,以“5G+TSN”方式降低系统的时延抖动。

根据笔者对“5G+TSN”原型样机的实验室测试,“5G+TSN”可实现时延抖动小于10 ns,有效降低了网络时延抖动,但“5G+TSN”方案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也鲜见在垂直行业的实际应用,距离商用尚远。

1.3 5G协议对工业协议的适配能力不足

5G网络无法满足部分工业协议的确定性要求,适配能力不足。在Profinet工业协议的“周期性对发”模式中,某些控制信令是通过连续周期性发送以控制机器操作动作。将CT周期设置为较小值可以精确控制机器动作,但对通信时延抖动要求更高,导致5G网络无法适配工业生产需求;将CT周期设置为较大值可以容忍更高的通信时延抖动,让工业生产适配5G网络能力,但是对生产效率会产生一定影响。

本文以某工厂焊接环节为例,设置CT=2 ms,WDT=3CT为基线,比较不同的CT设置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见表1)。目前,根据笔者测试,5G网络难以满足将CT配置为2 ms、4 ms、8 ms时对通信时延抖动的要求,将CT周期从2 ms扩展到16 ms以适配5G能力,焊接平均时延增加约0.55 s,生产效率降低0.73%。

表1 某工厂焊接流程时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然而,工业生产线上下游工序往往是环环相扣的,一道工序未完成就无法启动下一道工序,进而影响后续工序,最终会降低整个车间的生产效率。生产线上多道工序同时进行容易引起5G网络拥塞,导致网络性能恶化。因此,5G与工业流程需要相互适配,5G识别业务特征,通过业务编排、精准门控提高服务效率;业务识别5G网络状态进行发包调整,通过全局优化实现生产线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

2 IMT-2030性能指标影响分析与应对策略

目前,5G商用网络以面向个人业务为主,5G三大应用场景发展不一致,垂直行业应用多领域纵深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ITU对5G URLLC空口时延极限要求是1 ms [2],但由于显性需求有限,暂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产业链推进速度慢,尚未有功能完备的URLLC商用终端出现。针对垂直行业应用的网络能力有待推动实现,如高精度时间同步、确定性时延、抖动以及可靠性保障等。面对IMT系统赋能垂直行业发展遇到的挑战,本文给出下述应对建议。

2.1 深度挖掘和评估垂直行业的实际需求,避免盲目追求极致性能

《建议书》对6G关键能力提出了不同程度的更高要求,但是从5G的经验以及对垂直行业的定制网部署来看,千行百业各有特色,各自需求关注点不尽相同,而且OT侧的需求需作精准转化才能得到对CT侧的网络能力以及具体性能要求。因此,建议根据垂直应用的发展情况和不同行业的应用特点,深度挖掘和评估客户实际需求,制定务实可靠的网络性能目标,避免盲目追求极致性能,提高落地与可操作性。事实上,《建议书》中对部分6G指标的设置采用了数值范围而非单一具体值的方式,以5G能力的极限值为下限进行平滑提升。例如,连接密度的范围是106~108个设备/km 2,时延要求范围是0.1~1 ms [1],这一方面体现了6G的指标定义更加务实,另一方面为6G系统与垂直行业应用的适配协同留下了弹性空间。

2.2 6G系统架构和空口设计需考虑垂直行业需求和网业协同

在6G系统设计之初就需要从架构和空口设计上充分考虑垂直行业的需求并与其协同。6G进入工业核心生产环节的关键是实现CT与OT紧耦合,因此,6G在设计之初,须从架构、接口、无线资源调度、重传机制等各方面考虑,与工业协议进行适配以实现网业协同(即网络和业务的协同)。这样一方面可以助力垂直行业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绿色减排;另一方面使得部分具有极致性能需求的业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放宽对6G系统的要求,最终让6G系统更有效、更广泛地为垂直行业赋能。

2.3 重点关注新增能力指标,紧密跟踪全球IMT频率发展形势

IMT-2030有望将感知、AI、反向散射等新能力深度融合到网络中,实现目标探测、AI即服务(AI as a Service,AIaaS)、无源物联网等新应用赋能垂直行业。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发布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 [6],率先在全球将6 GHz频段划分用于IMT系统,2023年7月1日已开始施行。2023年10月,ITU将在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上进行关于IMT新频段划分立项的讨论。

随着国内外正积极开展6G候选技术研究,建议重点关注IMT新能力的潜在价值,尽早结合垂直行业应用开展通感融合、通智融合、无源物联网等新能力和新应用的研究与试验,为6G标准制定和产品研发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 结束语

5G逐步向垂直行业应用多领域纵深发展,在探索行业核心生产环节时困难重重,其中确定性能力保证和协议适配是最大挑战,也对IMT-2030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提出了新的要求。ITU在《建议书》中提出了全新的应用场景和更加务实的能力指标定义,后续将进入“技术研究和评估准备”阶段,因此建议深度挖掘和评估垂直行业的实际需求,以网业协同为原则进行6G系统架构和空口协议的设计,合理制定6G系统功能与性能要求,避免盲目追求极致性能。同时,建议重点关注IMT-2030中可拓展通信业务范围的新增能力,紧密跟踪全球IMT频率发展形势。6G研发和试验从一开始就要紧密结合垂直行业应用,让6G成为各行各业主动拥抱的技术,为全球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Discussion on impact of vertical industry demand on 6G system design

LIANG Jiansheng, JIN Ning, WEI Yao, WANG Qingyang

(China Telecom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zhou 510630, China)

Abstract: The industrial internet is a product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rough 5G networks, equipment, production lines, factories, raw materials, and products are closely connected, achiev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a wide range of industries and has diverse communication requirements,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5G networks to meet the communication needs of all indust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ypical communic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core production links of the industrial internet, proposes preliminary ideas for the design of the IMT-2030 system, and provides strategic suggestions for the subsequ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ork of IMT-2030.

Keywords: IMT-2030; 6G; vertical industry demand

本文刊于《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3年 第9期

声明:本文来自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