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春白雪 中国信通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

2023年10月13日,经合组织(OECD)发布《智慧城市的数据治理:挑战与前进之路》报告。报告指出,智慧城市旨在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利用提高公民福祉、促进可持续发展、优化公共服务,以人为本地解决城市和区域发展问题。创建有效的数据治理战略、政策和框架,提高数据质量和应用数量,同时在透明框架中保持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关键。

一、背景介绍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任何组织的关键资产,与之相关的数字技术和基础设施也在加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对优化城市空间提出必然要求,而数字化为有效收集分析数据、做出科学高效决策提供了机会。根据预测,全球智慧城市物联网(IoT)市场将从2021年的3000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6500亿美元以上。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技术创新、无人机技术、数字基础设施(如无线宽带网络、智能手机、云计算)等会产生大量实时数据,可以帮助公共和私营部门更有效地进行决策和提供服务。

然而,公共和私营部门利益相关者生成的数据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处理和存储能力。据估计,数字技术每天产生超过 2.5 万亿字节的数据,其中超过 50% 来自物联网设备,但只有不到 1% 的物联网数据得到了充分利用。2020 年生成的数据中,只有 2%被保留至2021 年。

经合组织开发了一套公共部门数据治理模型,涵盖战略层、战术层、交付层的数据治理元素和工具,同时提供了集中式、复制式、联合式、协作式和分散式五种数据治理方法以供参考。

二、政策建议

当前,智慧城市的数据治理在数据所有权、隐私保护、数据存储、数据安全、数据共享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对此,报告结合老龄化、人口流动、气候变化、循环经济、都市治理、智慧城市投资等城市发展的主要议题,提出了以下五条实用性政策建议。

一是明确智慧城市数据治理的目标、战略和分工。国家层面应当制定整体构想和政策框架,指导地方智慧城市发展,避免碎片化管理,提高数据资源共享效率,同时注重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智慧城市框架应当与城市发展政策相结合,将数字化纳入影响评估体系,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地方层面应当根据国家智慧城市框架,根据城市特点和居民需求制定具体化战略,确定匹配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例如改善流动性、减少排放、提高行政效率等)的所需数据,明确部门间责任分配。

二是改善数据管理实践,培养地方公务员和公民的数字素养。智慧城市框架应当具备清晰的治理结构以实现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其他部门(例如志愿组织、社区团体、居民协会等)的数据管理,利用城市现有优势改善数据使用,提升数据质量,定期公开实践进展报告和系统审查报告。提供充足的法律、财政和人力资源,开展教育和培训计划,培养政府工作人员和公民的数据技能和数字素养。

三是优先考虑数据和隐私保护,强调数据使用、存储和共享的透明度。国家层面应当强调数据保护在国家智慧城市框架中的重要性,准确定义并及时传达各级地方政府的数据共享义务;地方层面应当遵循道德行为准则和数据管理原则,开发基于价值的数据使用方法和隐私解决方案,明确公职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数据使用行为准则,以问责制切实防范数据安全威胁和管理不善风险。

四是完善合作机制、数据标准和基础设施,实现互操作性。智慧城市数据治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确保数据在不同部门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充分使用和便捷共享,高质量数据离不开数据交换、管理、存储等环节的互操作性。国家层面应当制定提升互操作性和数据共享的政策、指南和标准,细化基础层、数据层、应用层、展示层的互操作性要求;地方层面应当引入数据质量评估系统,明确各方权责,促进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和公共服务的互联互通。

五是加强共创实践,鼓励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智慧城市的数据治理不仅涉及数据收集、使用、存储和共享,还应当明确管理规则、运转机制、操作流程、参与各方等。数据管理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发展有序、创新、协作、高效治理结构的最有效方式。通过商业案例激励私营部门投资,为中小企业制定支持扶助计划,以公民需求为导向,完善参与性决策过程,定期举办交流活动明确各方数据需求的优先级。

总体而言,OECD通过大量城市实践案例表明,智慧城市的数据治理在推动国家发展,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和环境进步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值得持续关注。

声明:本文来自CAICT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