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科技研究社》(作者 木子剑):随着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兴技术的探索研究及加快数字化转型等,银行申请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2020年初至今,已有240余个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对外公示,其中银行参与度超95%。

在新兴技术中,隐私计算是一项近年来较受关注的技术,多家银行已对其进行布局并应用。而在240余个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中,有部分涉及到隐私计算技术,其中有的是将隐私计算作为主要技术应用于金融服务或产品中,有的则是以隐私计算作为安全方面的支撑。

《银行科技研究社》统计了银行申请的与隐私计算相关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

21个隐私计算相关创新应用,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等参与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为不完全统计,统计数据来源于网上公开资料,《银行科技研究社》对其完整性、准确性不作保证。

截至目前,共统计到21个与隐私计算相关的创新应用。

在申请机构上,有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参与。国有银行参与的创新应用有9个,工农中建交5大行均有参与,其中工商银行最多,为4个;股份制银行参与6个;城商行参与2个;民营银行参与3个;外资银行参与1个。

2家及以上机构联合申请的创新应用占大多数,主要为银行与征信平台、技术提供商等申请。单家银行申请的创新应用不太多,比如有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重庆分行、厦门国际银行、四川新网银行。

在应用方向上,包括信贷风控、反诈、反洗钱、营销、绿色金融、申卡发卡、跨境等。其中,信贷风控方向的隐私计算相关创新应用较多,占12个。事实上,银行本质上是以经营风险实现盈利和发展的机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风险管理。而风控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场景,因此需要融合更多数据源,而隐私计算技术有助于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融合计算。

隐私计算包括多项技术。上述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的技术运用中,“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同态加密”等提及较多,另外还包括可信执行环境(TEE)等。

据《银行科技研究社》了解,已有部分隐私计算相关创新应用结束测试。

比如2023年12月19日,《关于上海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结束测试的公告》显示,交通银行、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富数科技申请的“基于多方安全图计算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上海冰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银行上海分行申请的“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差异化营销平台”;中国银联、交通银行、华控清交、上海聚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图像隐私保护产品”等创新应用成功完成测试。

2023年6月25日,《关于四川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结束测试的公告》显示,四川新网银行、紫金诚征信有限公司申请的“基于迁移学习技术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等创新应用成功完成测试。

在申请机构、应用方向、运用技术上值得一提的创新应用

在上述创新应用中,部分稍显特别,可值得一提。

从申请机构角度上,“基于隐私计算技术的他行资金流水核验服务”比较特别,为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农业银行北京分行3家国有银行联合申请。该项目运用隐私计算技术,搭建银行间数据共享平台,将工行、中行、农行对公客户的历史交易数据(包括客户账号、入帐日期、交易币种、交易金额、借贷标志等)进行可信共享。通过将对公客户提供的合作银行资金流水信息与行内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实现跨行资金流水验真查询,获知对公客户在合作银行的交易流水真伪情况,辅助银行开展客户贷前授信评定及融资需求合理性分析。

从应用方向角度上,“基于隐私计算的跨境理财通监管报告服务”和“基于‘碳账本’的个人金融服务”值得注意,前者属于跨境方向,后者属于绿色金融方向。

“基于隐私计算的跨境理财通监管报告服务”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为汇丰银行、汇丰中国和汇丰软件开发(广东)有限公司联合申请。项目旨在将经随机切片处理后的汇丰银行和汇丰中国的大湾区客户账户信息进行匹配,在双方原始数据不出域前提下实现数据的融合应用,为汇丰中国完善跨境理财通监管报告提供数据支撑,提升金融服务的安全性。通过隐私计算技术融合数据,解决大湾区跨境、跨实体的信息流通分享的业务痛点。

而“基于‘碳账本’的个人金融服务”为建设银行申请,由其负责系统研发与运维,并提供金融应用场景。该项目通过使用客户在公共交通出行、线上政务办理等场景中的碳减排行为数据构建碳减排计量模型,打造客户个人“碳账本”,实现碳减排计算、累计等。基于“碳账本”为客户提供多项个人金融服务,引导绿色低碳生活。而使用隐私计算技术实现多种生态场景行为数据不出数据拥有方,但可被需求方使用。

从运用技术角度上,值得一提的是“基于TEE解决方案的智能数字信用卡”,为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与华为联合申请。该项目中,中信银行与与华为合作实现行内外数据融合应用,在保障客户隐私安全前提下,将信用卡服务扩展到华为场景渠道,为华为手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在场景安全方面,结合华为智能终端SE、TEE,实现信用卡申卡、用卡服务环境的安全可控。

声明:本文来自银行科技研究社,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