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Idstch网站发布文章《未来神经认知战的曙光:利用对手的认知生理和行为漏洞》(The Dawn of Future Neuro-Cognitive Warfare: Exploiting Adversary’s Cognitive, 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Vulnerabilities)。

随着世界不断发展,战争方式正在经历超越常规武器的战术变革。技术的兴起为战争方式的前瞻性发展铺平了道路,该发展针对人类存在的本质——人类的认知、生理和心理和行为的脆弱性。在这种形式中,对手试图利用人类思维的内部运动来获得显著优势。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新兴领域的影响、挑战和伦理考量。

未来神经认知战的曙光:利用对手的认知生理和行为漏洞

编译:莫桑石,东山月

全文摘要与关键词

1.现代信息战中“认知性”凸显:战争形式更具认知性,战场转向人脑意识域,获胜优势(生物+心理+认知+智力优势),新兴战法(神经认知战可强势利用决策空间,获得信息优势)

2.“神经认知战”的概念和应用:概念目标(利用脑功能弱点);理论依据(有限理性模型);作用影响(OODA调整决策阶段);潜在军事应用(瘫痪对手,操纵对手,武装盟友)

3.“神经认知战”的技术探索:认知影响技术(认知测量,认知干扰),生物和遗传学技术,基因组技术

4.结论神经认知战已经处于军事战略和技术新时代的风口浪尖,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融合正在重塑战场;在未来,人脑和基因操作同样将发挥关键作用,并将开启战争的新时代。

背景:现代信息战中的“认知性”凸显

1.1 未来战争形式:更具“认知性”

过去,战争主要通过敌对势力之间的肢体冲突,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然而在未来,战争形式将变得更具”认知性“。军事行动的成功极大程度上将依赖于认知功能,如:计划和战略的制定、局势的分析、友军和敌方能力的评估,以及制定潜在的行动方案等。

专家预计,随着战争形式和特征的不断演变,未来作战的节奏和战场复杂性将大幅增加,进而担心指挥官将面临更严峻的认知挑战。特别是优化人机协同和融合的趋势,加剧了对人工智能、脑科学和生物交叉技术方向的军事相关性讨论。

1.2 未来战争场域:从“物理域、信息域”转向“意识域”(人脑)

在未来的冲突中,战场预计将扩展到新的虚拟域。作战域将从物理领域和信息领域扩展到意识领域,人脑将成为下一个新的战斗空间。因此,在未来战场上取得成功,不仅需要实现“生理优势”,还需要实现“心理/认知优势”和“智力优势”。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转变被视为人类认知能力的升级。

此外,在和平时期,认知战对于战略竞争的重要性恰恰贴合了中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传统战略思想。某国将认知战视为仅次于物理和信息空间的关键领域,并寄希望于在不使用常规武器的情况下,实现重大国家战略目标。

1.3 未来战场的关键优势:生物优势+心理/认知优势+智力优势

认知战涉及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技术来影响对手的思想与决策,在不发生物理冲突的情况下为己方创造有利的战争环境。在对认知战的解读中,强调了需要优化人机协调,提高人类认知能力,以跟上不断演变的战争性质。设想将战场扩展到虚拟领域,并将人脑视为一个新的战斗空间。"生物优势”、"心理/认知优势"和”智力优势"的概念被视为在未来战场上获胜的关键。

1.4 新兴战法:“神经认知战”可灵活利用决策空间,获得信息优势

新兴的神经认知战领域旨在提升这种认知能力。由于战争的动态性,战争和冲突中获胜关键点在于拥有快速适应利用短暂机会的能力,而非严格地执行预定计划。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完整的信息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要求作战人员具有对特殊情况的敏锐度和判断力,以及需要做什么和如何做的认知。

随着潜在对手越来越多地利用信息空间在认知层面发动战争,战争性质发生转变,神经认知战领域的威胁在频率和危险性上都在大幅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指挥人员必须占据信息优势并保持完整的决策周期,能够判断采取行动方案的内容与时机。反之,如果丧失信息控制权,决策过程被打乱,认知能力将有所下降,甚至将丧失战场主动权。

神经认知战的概念与应用

信息战的重点是控制大脑获得的信息内容,而认知战则针对于大脑本身,包括增强己方部队的认知能力,同时降低对手的认知能力。

2.1 目标概念:利用脑功能弱点

神经认知战是指利用大脑及相关功能的科学知识来利用对手弱点并实现操纵对手的目标,包括神经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多学科方法。通过了解大脑如何处理信息、做出决策和控制人体行动,借助药物、刺激大脑以及优化军事人员等方式,从而最终影响或控制对手的行动。

2.2 理论依据:有限理性模型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提出的”有限理性模型“(bounded rationality model)强调,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使人类在做出决定时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

同样,阿莫斯 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和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关于启发式和偏见的研究中强调,人类依靠心理捷径(mental shortcuts)和过往经验而做出的决定,都可能在未来出现可预见的错误。

2.3 作用影响:OODA调整&决策阶段

其影响可以通过军事家约翰·博伊德(John Boyd)提出的OODA作战循环——观察-调整-决策-行动进行分析。神经认知战偏向于影响敌方严重依赖认知功能的调整和决策阶段。虽然人工智能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这些认知阶段中,但人类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影响敌方的调整和决策阶段,无论其观察能力或行动速度如何,都将永远处于劣势。

2.4 潜在军事应用

瘫痪敌方战斗人员。神经认知战的主要应用之一是通过破坏敌方战斗人员的认知能力使其暂时或永久地丧失战斗能力。通过使用定向能武器瞄准特定的大脑区域或部署能够破坏大脑功能的化学或生物制剂,使对手丧失能力,从而在战场上获得重大优势。

操纵对手行动。神经认知武器提供了有效操纵敌人行为的能力。通过利用大脑对暗示、说服或胁迫等方式的脆弱性,神经认知战武器可以控制对手的行动和决定,使敌方战斗人员更加顺从或更容易出现重大失误,对冲突的结果产生深远影响。

加强盟军力量。神经认知增强技术可以提升盟军的认知能力。通过提高盟军记忆力、注意力、决策力和抗压能力,强化本方军事人员的作战表现,显著提升国家的军事能力和备战状态。例如,神经认知增强技术可以帮助飞行员在高压情况下执行任务,帮助士兵快速获得新技能,提高部队在各种作战场景中的整体效率等。

具体例子包括:

设备植入:如为士兵植入增强类的设备,以增强士兵的注意力、警觉性或决策能力,从而提高其在战斗中的表现;

无人机+微波武器:如为无人机配备定向破坏敌方战斗人员认知能力的武器,使敌方暂时混乱或迷失方向;

网络+虚假信息攻击:如发动网络攻击来传播虚假信息或虚假宣传,或入侵敌人的通信系统以播下不和谐的种子,利用大脑漏洞并操纵敌方决策者的行为。

神经认知战的技术探索

3.1 各国加强神经认知战力量投入

作为未来冲突中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正在神经认知战领域进行探索和投资,以获得认知空间优势。各国相继认识到神经认知战的重要性及其对未来冲突的潜在影响:无论技术进步,人的因素仍然是战争的最关键的方面之一。

美国一直走在神经认知战概念的最前沿,每年举办“疯狂科学家未来技术研讨会”(Mad Scientist Future Technology Seminar),以探索战争的创新理念。神经认知战涉及利用电磁、次声波和光技术来针对人类的神经和生理系统,旨在利用认知漏洞获得战略优势。

3.2 神经认知战技术类型

(1)认知影响技术。文章提到,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NUDT)研究提供了一个认知领域作战的框架,重点突出了影响认知和潜意识认知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认知调查、认知干扰和认知强化技术,可以评估心理倾向,并增强士兵的认知能力。

  • “认知测量技术”:将心理指标转化为可量化的信号,以评估对手的心理倾向,不仅包括他们的感知、记忆和言语,还涵盖其动机、情绪和需求。

  • “认知干扰技术”:通过致命和非致命手段对敌方的心理健康进行攻击。如利用光波、电磁波和微波对其造成心理伤害、混乱,甚至幻觉,改变对手的认知,最终做出违背其利益的行为。

(2)生物和遗传学技术。研究人员正在积极开展基因编辑实验,并得到了一定的正向反馈。例如对动物和人类胚胎的改造,增加了其对辐射的抵抗力,这一成果使在核辐射中幸存下来的“超级士兵”不再局限于科幻小说。

(3)基因组学技术:或可改变未来战争DNA。此外,基因组学代表了下一个颠覆性技术前沿。它不仅提供了为军事设计活生物体的可能性,还提供了了解和利用对手遗传脆弱性的可能性。针对人群中特定遗传特征的改造能力可能会对未来冲突产生深远影响,改变战争的DNA。

虽然对未来神经认知领域的研究存在诸多潜在收益,但其发展伴随着重大挑战和伦理考虑。如何防止意外后果,确保负责任地使用这些技术,以及保护个人自主权和隐私是亟待解决的关健领域。平衡安全需求、尊重人权和避免技术滥用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国际社会的全面合作与监督。

结论:开启战争新时代

神经认知战已经处于军事战略和技术新时代的风口浪尖;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融合正在重塑战场;在未来,人脑和基因操作(genetic manipulation)同样将发挥关键作用。

神经科学的军事应用在增强部队战斗能力的同时,也引发了伦理和人道主义问题。随着科学家们进一步涉足这个未知领域,人们必须在技术进步和负责任地使用这些强大工具间取得一定平衡。

战争方式正在向新的方向迅速发展,我们对神经认知战争的理解无疑将在塑造未来冲突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新时代的到来要求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公众之间进行公开对话来应对挑战,并共同确定这些技术的使用范围,在释放潜在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相关风险。

参考文献:

https://idstch.com/threats/the-dawn-of-future-neuro-cognitive-warfare-exploiting-adversarys-cognitive-physiological-and-behavioral-vulnerabilities/

https://www.eurasiareview.com/23022020-minds-at-war-chinas-pursuit-of-military-advantage-through-cognitive-science-and-biotechnology-analysis/

声明:本文来自认知认知,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