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近期发布题为《网络战对核威慑的影响》的报告,介绍了网络战对核指挥、控制、通信(NC3)的影响,评估了攻击型和防御型网络行为的优势,并提出相关对策。

背景

目前,各国的关键基础设施,如核指挥和控制系统、投送系统和核基础设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系统,而计算机系统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挑战,更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威胁核力量的稳定,所以政策制定者需更加关注网络战的负面影响。

网络战对核稳定的影响

网络战可以攻击对手的NC3系统。然而,各国可以通过解除核基础设施和NC3网络系统的连接,保护基础设施,如采用气隙隔离方法,但潜在对手仍可通过人机接口(HMI)危害网络安全。HMI感染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引入被网络武器感染的移动存储器,由人将其插入计算机网络;另一种是监视武器系统和人员的组织或指挥系统以避免潜在破坏。美以联合网络作战在伊朗核项目和核指挥系统上使用了“震网”(Stuxnet)病毒,攻击了伊朗纳坦兹核设施内的气体离心机,此次事件就是通过HMI攻击网络系统、危害一国核能力的典型案例。

对策

①信息战的基础是大量可用的人才、时间和资源。各国需重视人才培养与资源共享,以满足作战需求。②通过规章、组织、培训及战略集成网络作战能力,并了解网络军事技术的优点与局限性,以免错误实施网络攻击,造成危险。③网络作战增加了军事力量较弱国家的攻击优势,使敌方网络防御更加脆弱。然而,军事强国的网络防御可以防止外界对发电站、弹道导弹、核潜艇等军事目标的攻击。各国为了有效进行网络攻击,必须识别敌方网络弱点,如系统复杂性、系统配置;同时,针对单个战略目标制造特定网络武器,使NC3系统失效,或增加敌方的核指挥控制系统成本。

启示

①网络战通常有利于强国而不是弱国。强国的网络防御、攻击能力较强,受到攻击后恢复更快,而弱国没有对强国战略设施和关键基础设施造成损失的能力。因而只有强国才可能借助网络影响对手的核稳定。②对高度安全的目标发动网络攻击并不容易。基于在公共领域可获得的证据,网络战规划者必须收集情报,以获取目标特征。然而,由于网络武器不易掌控,难以准确攻击战略目标,各国想要在网络领域占据攻击主导优势并不容易。

来源: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网站/图片来自互联网

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   张彩

声明:本文来自国防科技要闻,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