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情报体系(I.C.)资本培育下的产业发展分析

目录

一. 情报体系预算

1.情报体系简介

2.情报体系预算

二. 情报体系预算的用途

三. In-Q-Tel对相关产业的规划和培育

1. In-Q-Tel背景介绍

·公司名称介绍

·创始人介绍

·成立IQT背景介绍

·投资焦点

·成功案例

2. 从其投资企业看美国情报体系战略规划

·投资领域分析

·投资时间分析

四. 几点分析

五. IQT投资166家公司具体情况表

一. 情报体系预算1情报体系简介

当前美国有16个情报机构(如CIA、NSA、FBI、NRO、NGA等),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ODNI)是总体协调单位。国家情报总监(DNI)一职是9.11事件之后,为适应新的反恐形势应运而生的,以前一直是由CIA的主管简任的中央情报总监(DCI)执行统领情报体系的职能,具体如下图所示。这种调整主要针对两个问题:

1. 9.11事件使得美国政府对以CIA为代表的依靠“人力情报”(HUMINT)来进行情报体系建设的思路转变为以NSA为代表的依靠“信号情报”(SIGINT)来进行情报体系建设的路线;

2. 美国情报体系从“进攻性情报”(如,猎杀拉登等)转变为“防御性情报”,这就需要境内、盟国甚至利用非法手段,部署大量探针,监控电子、通信、卫星等信号。

总体来看, 9.11后的情报体系,一句话:强化技术,主动防御。

2情报体系预算

美国情报体系(16家单位)的预算来自两大块:国家情报计划(NIP,1947年即CIA成立同年立项,面向非军事行动,解密期较短,情报体系自行管理)和军事情报计划(MIP,面向军事行动,解密期较长,情报体系和国防部共同管理)。

相关单位可以在NIP或者MIP中申请经费的情况:

可以看出NSA、DIA、NGA因为都具有双重身份,所以可以在两个项目中申请预算,而且CIA、NSA、FBI、NGA(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猎杀拉登的情报提供单位)以及NRO(国家侦察办公室),这5家单位被成为“big five”,是情报体系中预算最多的单位。具体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以2013年为例,CIA、NSA、NGA、NRO的预算支出是最多的,都在百亿美金左右。

二. 情报体系预算的用途

三. In-Q-Tel对相关产业的规划和培育1In-Q-Tel背景介绍

In-Q-Tel是1999年在吉尔曼.路易(Gilman Louie)的带领下创立的,位于美国弗吉尼亚阿灵顿,CIA(中央情报局)旗下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专注于通过产业方式提升CIA等机构的情报能力。该公司也是美国目前唯一一家政府直接资助的风险投资公司(美国的风险投资资金、风险投资公司都来自民间,从而保证市场的自由、公平性,而情报生产的特性决定了国有资本的介入)。

• 公司名称介绍

公司最初被命名为“帕琉斯”(Peleus,希腊神话中阿尔戈英雄之一,天父宙斯的孙子,阿喀琉斯的父亲),别名“In-Q-Tel”。后一直沿用别名,该别名取自单词“Intelli-gence”的字母组合,而中间的字母“Q”则来自英国特工007中的Q博士(他经常为邦德提供先进技术发明)。

• 创始人介绍

1999年,吉尔曼.路易(Gilman Louie)正在担任全球最大的玩具公司孩之宝的首席创意官(他当时十分热爱这份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没有什么比这份工作更激动人心了”),受雇于CIA的猎头公司找到他,邀请他出任由CIA成立的风险投资公司IQT的首任CEO。

• 成立IQT背景介绍

90年代末,美国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Google、Amazon、

eBay等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公司推动和催生了大量新的发明。与此同时,由于市场处于信息化发展热潮阶段,安全、分析等领域的优秀技术多数不能得到培育、发展,很多拥有优秀技术和产品的创业公司在萌芽期就草草收场,新创业的CEO们知道如何发明新产品,新技术,却无法将他们卖到情报体系(IC,Intelligence Community),他们也根本无法知道CIA多么渴望从这些技术和产品上获得洞察世界和驾驭世界的能力(这种状态和我国现在很像)。

CIA比较清晰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决定搭起情报体系和产业界的桥梁。于是,CIA投资成立了专注于情报能力建设的风险投资机构IQT,这也成为了情报体系了解美国甚至全世界优秀能力的窗口。IQT可以发现那些处于萌芽阶段、对情报体系有巨大潜在价值的新技术、产品,然后以资本方式推动他们成长壮大,这既符合美国国家利益,也符合国家安全需求,因为IQT投资的公司其他国家对其采购往往有所顾虑,某种程度限制了其他国家的情报建设能力。

• 投资焦点

截止到目前,IQT投资了超过200家初创企业,平均每年获得CIA的3,700万美金的资助,投资杠杆高达1:11,投资领域聚焦在3个方向(这里仅描述与网络空间安全相关具体领域):

1) 计算机科学技术(包括:大数据分析技术、可视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搜索技术、数据管理技术、通信技术、安全研究技术)

2) 材料学技术(包括:生物技术、电力技术、电子技术、视频技术)

3) 基础设施(包括:硬件、传感器网络、数据中心)

• 成功案例

IQT的国家背景决定了其不以短期财务回报为目的,更容易推动网络空间安全相关核心能力的快速发展。其投资的MongoDB(2012年投资,最流行的No-SQL数据库技术供应商),Cloudera(2010年投资,重要云计算服务供应商),FireEye(2009年投资,顶尖威胁情报分析公司,APT1、APT31等分析报告的作者单位),Palantir Technologies(2005年投资,顶尖数据分析公司,在击毙本拉登行动中起到重要作用),Keyhole(2003年投资,卫星地图软件公司,Google并购后成为举世闻名的Google Earth)等公司不论是在经济回报,还是在辅助情报作战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2从其投资企业看美国情报体系战略规划

我们选取IQT从2001—2015年投资的166家创新企业(重复投资的只做1次统计)作为样本,从投资领域和投资时间两个角度来考察美国情报体系的战略走向。

由于我们选取的IQT投资的166家创新企业中只有60家找到了具体投资金额,样本空间(不论是时间上、还是领域上)覆盖不全面,不符合考察客观性,所以这里不具体从投资金额角度考量其战略走向。

• 投资领域分析

投资领域一共包括: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设施、材料科学3部分,如下图所示:

其中围绕在“网络空间情报体系”的初创公司主要聚集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基础设施”领域中,该领域也占据了IQT投资的主体(该领域共投资124家企业,占总体75%),主要针对情报获取、存储、分析、展现的链条展开。材料科学领域(包括生物技术、电力技术、电子技术以及视频技术)则主要聚焦在网络空间以外,可能会为情报体系产生支撑的一些创新公司。其中:

1) 基础设施,主要负责搭建情报获取的硬件、架构、平台;

2) 计算机科学技术,主要负责情报的存储、分析、展现的相关工作。

下图为IQT投资的公司数量,在各个子领域的占比结构图:

其中,数据分析、大数据分布式存储和安全研究3个子领域,又是目前为止的投资重点,投资的创新公司数量分别为40、24和15,分别占总体的24%、14.5%和9%。我们判断,战略决策领域的搜索技术、可视化技术、虚拟化技术的相关企业,将会是下一个阶段的投资热点,IQT投资的公司能力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IQT投资的公司能力分布图谱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IQT投资的专注于“网络空间情报体系” (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基础设施)的124家初创公司中,专注于黑客技术的公司占比并不多(15家),反而一些大数据的基础设施类,如非结构化数据库、数据中心建设技术、数据交换组网技术、芯片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占据了主体(94家)。

美国网络空间情报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分为:获取、分拣、存储、分析、展示几个模块,目前,IQT将投资重心放在了“分析”环节。

• 投资时间分析

从下图可以看到,经过9.11事件后,CIA对技术支撑的情报获取需求十分迫切,IQT从1999年创建到2003年,已经形成了每年度10+个投资项目的稳定发展趋势。

在投资比重上,如下图我们可以看到:

1) “安全研究”领域没有占到过大的比重,也没有一个明显的高潮期,稳定发展;

2) “数据分析”领域一直是一个投资热点,前期为“数据分析”,后期为“大数据分析”;

3) “基础设施”领域在2010年后有较大规模投资,应该是受到云计算等技术发展影响;

子领域年度投资占比

四. 几点分析

从本文第一、二节,对美国情报体系(IC)整体年度预算的规模(500+亿美金)和用途我们可以看到:

1. 从2006年以来,虽然美国军费呈整体下降趋势,但是情报体系经费逐年上上升,从06年的400亿美金上升到16年的奖金540亿美金,占比军费10%+,凸显国家安全战略转型;2. 利用创新模式(IQT),培育高科技(非垄断,而关系国家战略)企业,新领域国家安全产业化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从本文第三节,对美国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公司IQT的背景分析,和对其投资的166家企业的投资领域和投资时间来看,我们可以发现:

1. 投资领域上来看,166家公司中,专注于黑客技术的公司并不多(仅有16家),反而一些大数据的基础设施类,如非结构化数据库、数据中心建设技术、数据交换组网技术、芯片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占据了主体(94家);2. 投资数量上来看,美国从9.11事件认识到网络空间对情报体系(IC)的重要性后,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茫阶段(2000、2001、2002年投资数量较少,方向也不固定),而从2003年开始就进入了稳定投资阶段(推断应该是明确了投资方向,理顺了投资流程)。

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在网络空间对抗领域所处的情况(不论是管理者的思想意识,还是相关领域的技术能力),与美国9.11时间后其情报体系(IC)所面临的情况十分类似。他们通过利用类似IQT这样的纽带与产业充分结合,并启动了一批类似于CNCI(Einsterin是其一部分)、棱镜、码头等一系列重大的公开或者保密的项目的形式,快速推动了国家能力的高效提升,并最终辅助达成了国家的战略意图(如通过网络空间监控能力制衡相关国家发展)。

笔者建议,在战略上可以参考美国的一些有益发展模式(如政府对敏感产业的培育方式),而具体在技术层面,则更多的应用我国自有的能力、架构,从而保证在自主、可控的前提下,快速建成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相关能力。

五. IQT投资166家公司具体情况表

文/DustinW

声明:本文来自网信防务,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