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智库开源情报中心 徐鑫 编译

为在和平时期对军团和部(分)队日常训练、作战、保障、特种任务和作战勤务进行指挥,通常应建立指挥系统。指挥系统中包括各级各类指挥机关和指挥所、指挥装备(自动化指挥通信设备)和专用系统。部队指挥系统应当具有较高的战备状态和生存能力,能够稳定运行或在受损后快速恢复工作,并可以以中心化或去中心化、自动化或非自动化模式对部队进行指挥。

战术级统一指挥系统基本架构

部队指挥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要素是指挥所,即指挥各级部队集团、特定人员完成相应职责任务的司令部。此类指挥机构通常在部队的编制中,其中包括指挥员、副职、参谋部、兵种(特种部队)指挥员和各主任。同时,还可以建立编外(临时)指挥机构以完成独立任务或指挥部队。

部队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是各相关指挥机构层级关系的总和,即分布在各指挥所中的部、局、处、组按照既定编制形成的集合。根据在指挥机关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可以划分为上级、下级和协同关系。指挥系统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系统指挥层级的数量以及从属于同一个上级机关的下级指挥机关的数量。组织结构中的每个指挥机关都具有指挥部队的具体任务,并辅以其他功能、义务、权力或责任。这样,合理分配指挥机关的任务和功能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战术级独立指挥机关履行职责,是指挥功能分配和切分的结果,而指挥结构在整体上应当包含所有必要的功能。

部队指挥系统中的指挥对象是作战兵器(毁伤兵器)、兵团、部队、分队以及下属指挥机关。

在部队指挥活动中,指挥员和参谋部具有特殊地位。

指挥员是部队指挥这一复杂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其按照条令、教范规定的职权及上级指挥员(首长)赋予的权力对分队、部队和兵团实施指挥,全权负责分队、部队和兵团日常战备训练,提升战斗能力,确保部队指挥质效,在战斗中正确运用,胜利完成所领受的任务,整顿部队纪律,确保人员健康的精神心理状态并开展教育和培训。对于成功的指挥而言,命令的有效性取决于指挥员个人的纪律性以及坚决完成任务的能力。所谓指挥员,就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组织者,知道如何开展行动,如何带领下属巧妙达成预定目标。指挥员应当了解下属所有的需求,组织并确保其行动,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使其聚集力量快速击溃敌人。对此,指挥员不应干涉下属代替其决定应由下属自行决定的问题,或是过度关注下属分队指挥员与参谋部之间的分歧,使其养成仅依照上级命令行动的恶习,从而使指挥活动丧失时效性,甚至满盘皆输。指挥员在部队指挥过程中,应当依靠下属,因为指挥员一个人无法应对所有问题。因此,指挥员指挥部队不仅要亲历亲为,还要依靠参谋部、副职、军政机关、兵种(特种部队)指挥员和各部门的主任。

参谋部是指挥员指挥部队的首要助手,是确保在部队集结、战前准备及战斗期间实施指挥的主要机关。参谋部的所有工作都基于指挥员的决心和指示以及上级参谋部的命令。现代参谋部是一个在部队指挥过程中解决所有重要问题的复杂机体,其应确保部队和指挥机关保持高水平的战备和作战能力,并对训练和作战问题开展全方位研究,这是参谋部保持合理结构,使战斗员、侦察员、通信员及其他各专业军官完成各种任务的必要条件。而参谋部最重要的责任是熟悉态势,并进行深入的、全方位的研究。这有赖于组织细致的侦察,持续补充有关敌情的数据,掌握行动的性质,持续研究现实情况,熟悉己方军团、部队和分队的战斗能力及状况,并了解现地情况、气象条件以及核生化情况。在组织战斗过程中,参谋部应当能够迅速进行必要的计算,预测战斗结果,为指挥员使用现有兵力兵器提供建议。参谋部的主要活动是组织和保持持续指挥。参谋部的主要任务是在完成既定任务时筹划作战、向部队下达任务、协助指挥员进行组织、为部队开展协同提供持续支持。参谋部的首要工作是为作战提供全方位保障,开设指挥所、建立通信、秘密进行部队指挥、组织警戒勤务及部(分)队的其他实际工作。在战斗过程中,参谋部对部(分)队完成既定任务的时效性、准确性进行持续监控,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参谋部最重要的职责是向上级参谋部通报战斗进程,持续向指挥员、所属参谋部、进行协同的部(分)队、兵团、部队参谋部提供有关战场态势和战局变化的情报,清点人员和物资装备,为部(分)队配齐战斗所需的物资、研究并向部队传授作战经验。为顺利完成这些复杂的任务,参谋部必须具有高度的训练水平、组织能力、条理清晰、协调一致并且灵活干练。此外,能够同下属分队、兵团以及上级参谋部保持稳定通联、在极短的时间内细致完成所赋予的任务、预见可能的态势变化并及时应对也是对参谋部工作的基本要求。

参谋长在部队指挥过程中是第一副指挥员,有权向部队、其他副指挥员、兵种(特种部队)和各处的军官下达命令。参谋长应向指挥员汇报自己所下达的所有命令,而指挥员也应当向参谋长通报决心以及下属部队的反馈。相互理解、创造性和实干性的合作是指挥员和参谋长开展工作的基础,这有利于达成一致的意见、增强指挥员权威并使指挥员和参谋部的工作更加聚焦。参谋长应当熟悉态势,预见其变化并准备好完成战斗任务的思路,知道下属分队身处何地、在做什么、有什么需要以及如何为他们提供保障。参谋长个人对组织和维持下属部(分)队的持续指挥负责,并直接指挥参谋部工作,同时参谋长也是各指挥部门及时开展准备和执行战斗相关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参谋长协调副参谋长、兵种指挥员、专业(特种部队)部队指挥员和各处长在部队指挥问题上的具体工作。

指挥系统的另一个重要要素是指挥所,指挥所中部署有指挥机关。在每个指挥所中都包括必要的指挥机关和指挥装备,以及保障和勤务分队。指挥所的名称、数量和编制取决于部队的规模,指挥所系统按照在兵团和部队中指挥机关的层级结构展开。指挥所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在车上、飞机上、直升机上、船上或铁路车厢中)。在各种树状结构的指挥系统中,都会建立相互联系的指挥所系统,包括基本指挥所、预备指挥所和其他类型的指挥所。在战斗行动过程中,兵团、部队和分队的指挥通过移动式指挥所进行。为准备和执行作战行动,根据兵力兵器情况和战场态势,可以建立以下指挥所:在兵团(师级)中包括基本指挥所、预备指挥所(在旅中根据指挥员决定设置),在部队(团级)中包括基本指挥所,在分队(营级)中包括指挥观察所。

基本指挥所是进行指挥活动的主要场所,指挥员、参谋部和各处的主要成员在其中工作。通常,相关态势信息会汇总到指挥所并向指挥员和上级指挥机关报告,此外,在指挥所中还会定下决心,参谋部基于决心进行作战筹划,并向部队下达任务、组织协同、全方位保障、指挥和控制。

兵团(部队)的前进指挥所基于装甲运输底盘构建,用于使指挥员靠近部队(分队),并保障其在更重要的方向,在战斗行动的关键时刻对部队(分队)实施指挥。

在前进指挥所中,作战处处长(副参谋长)、侦察指挥员、炮兵指挥员、航空兵群(前线航空兵)指挥员及其他指挥员需要的参谋人员共同协助指挥员开展工作。

在战斗行动过程中,前线指挥所可以在基本指挥所紧急改变部署地的情况下充当基本指挥所。

为提升指挥系统生存能力并配置其他指挥机关的人员,通常建立预备指挥所和辅助指挥所,并配备通信和自动化装备。

在分队中通常建立指挥观察所。也就是说,指挥观察所不仅对分队进行指挥,同时也观察战场,遂行对敌侦察的任务。在该类型的指挥所中包括指挥员、副职、参谋、补充(支援)分队(通信、警戒人员)的指挥员。这些人全部配置在一辆或多辆装备了通信装备和其他指挥装备的装甲车中,如果条件允许,那么则从车辆中转移到掩体里,监控战场形势并对分队进行持续指挥。

指挥所内的成员通常是不固定的,其根据情况由少数人员组成。但是每个指挥所中必须至少有必要数量的军官以及指挥装备保障对下属部队的指挥,并在必要时临时接替上级或下级的指挥功能。战术级指挥所必须具备高机动性,能够快速展开、撤收并在新地区部署。在其编成中使用坦克、装甲车、指挥参谋车及其他专用指挥车辆,这些车辆中装备了通信、观察及其他技术设备,能够确保在任何条件下持续对部队实施指挥,让指挥员和参谋部人员在固定或行进中完成工作。

指挥所的部署应考虑现地防御部队的情况,设置隐蔽区并精心伪装。在现代条件下,考虑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的经验,一方面在敌使用无人机、高精度武器的情况下,指挥所被瘫痪的威胁切实存在,另一方面,战场监视和维持通信的能力已经大大提升,这都要求在考虑通信和指挥系统能力的情况下,在较远距离设置指挥所,避免被敌主战远程火力毁伤。另一方面,尽管是在现代条件下,尽可能靠近战场防区,尽可能靠近下属部队设置指挥所的思路也是合理的,这样,分队指挥员就能够亲自观察己方分队、敌人、友邻的情况,并同上下级的部队进行联系。

基本指挥所的部署地和准备时间由上级指挥员(参谋长)确定,其他指挥所由兵团(部队)指挥员或参谋长确定。指挥观察所部署地由分队指挥员根据现地条件和战场态势独立选择,并随后报兵团(部队)指挥员。在确定指挥所部署地时,必须考虑其暴露特征,这些特征可能使指挥所被探测和标记。指挥所工程作业最可能暴露的特征是筑城装备在土工作业挖掘基坑过程中对地物的破坏。

指挥所应随着战斗中部队阵地的转移而转移,通常,在快速进攻、防御作战中态势剧变、遭遇战中经常实施跃进,而指挥所在一地停留的时间也会缩短。例如,在进攻行动中,分队指挥员实际上不停在转移,而上级指挥所机关可能在一昼夜中转移多次。指挥所转移应秘密进行,充分利用现地的伪装和防护资源。向新部署地的转移通常在夜间进行,车队中的车辆不超过2-3辆,每2-3辆车的车队转移必须间隔1-2小时。

基本指挥所根据上级指挥员(上级参谋部)的命令进行部署,其他指挥所由兵团(部队)指挥员或参谋长确定。在遭直接占领风险或遭瘫痪风险的情况下,基本指挥所应按照该指挥所指挥员的决心向新(预备)地区转移,并向上级指挥员和参谋部报告。兵团(部队、分队)指挥所转移时,通常同兵团(部队)基本指挥所同时转移。

指挥装备是各种在部队指挥过程中使用的车辆、设备、仪器和配件的总称,用于提升部队的指挥效能。指挥装备是指挥活动的物质基础,使指挥员、参谋部及指挥机关其他人员的工作更加简单便捷,能够接收并加工有关敌情、我情、友邻以及其他战场态势的数据,进行对于恰当指挥部队而言必不可少的数据分析和作战计算、作战文书编制、向下属下达作战任务、明确战斗和保障序列、检查既定任务完成情况,并保障解决其他与部队指挥相关的问题。当前,部队指挥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相应的,各级指挥机关装备了大量软硬件装备,这些装备对于在现代化复杂条件下指挥部队必不可少。为满足在诸兵种合成战斗中部队指挥,应建立通信系统、监视设备和各类指挥自动化系统。

通信系统指的是分队、部队和兵团中使用的确保在部队指挥过程中及时、高质量信息交换的通信设备。通信系统是指挥系统的技术基础,其包括骨干通信网、指挥所通信节点、直连线路、指挥所与骨干网线路节点、机要传输通信、通信保障技术系统以及部队指挥自动化系统。

通信系统按照指挥员决心,根据部队层级规模、作战任务性质、指挥所限制以及现有通信装备搭建,其结构可在局势发生重要改变时进行变更。通信系统应具备较高的战备程度,状态稳定并且易于机动,拥有必要的通行能力,并能够保障信息的保密传输。在分队中,通信系统相对简单,其将分队指挥员周边的少量电台组成一个或若干通信网,并可以依据情况使用有线通信、移动通信或信号电通信,而上级指挥机关的通信系统会更加复杂。

通信节点是通信系统的基础。指挥所通信节点作为兵团、部队、分队通信系统的要素用于确保人员同上级、下级及协同参谋部(指挥员)的通信,并用于组织指挥所内部通信。通信节点应具备高机动性,能够快速展开、撤收及转移,并能够在固定和移动状态下保障通信。各分队、部队、兵团的通信系统同上级或下级指挥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确保同上下级建立通信,并能够使用上级指挥机关的通信节点和线路同其他分队、部队或兵团等友邻进行通信。

通常由参谋长负责建立和维护通信的工作,技术保障和后勤部(分)队由相应的副职领导负责。通信主任负责组织通信并维持稳定通联。指挥员或参谋长规定在具体战斗条件下的通信方式,这些领导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在敌人无线电压制、使用侦察或攻击无人机、使用核武、化武、高精度武器的条件下确保稳定通联。

指挥所中部署或通信系统中集成的各种自动化设备(计算机、态势数据综合设备、输入(输出)设备、信息存储加工设备)共同构成了部队的指挥自动化系统。部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用于自动化收集、发送和加工信息,完成信息、计算任务,进行作战行动数据建模,预测态势变化,实现和确保部队指挥的主要功能。

系统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信息任务(补充、汇总、积累、存储、总结、搜索、编址、发送、加工有关敌军部队及任务环境的信息);

计算任务(对战斗行动计划进行计算、分配资源、为展示和评估态势准备数据、汇总参考数据);

逻辑分析(处理、加工和分析各种数据、评估任务完成情况、定下决心);

检查(检查信号、指示、命令下达到部队及其完成情况)。

部队指挥自动化系统通常常态化处于战备工作的状态,同其他指挥装备搭配,综合使用。必须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指挥自动化系统稳定工作,并确保其隐蔽性和生存性。当前,战术级统一指挥系统已经完成研发并开始量产,在俄罗斯陆军兵团、部队和分队中已经进行了部署,各项指标也因此得到提升,实现了能力飞跃。这一系列效果得益于使用了新的电子设备和各种技术设备。

各型无线电台是战术级统一指挥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能够保障语音通信并可以在加密信道中发送数据。特别是R-168“水道”系列电台,该指挥系统中包括了多型计算机,用于数据加工和分发,预研信道对抗无线电干扰、拦截和破解的方法。对于诸兵种合成分队来说,不论其是何专业,都可以使用包含平板电脑和电台的便携式综合体,借助这些同制式装备集成到一起的先进设备,分队指挥员能够跟踪战术态势,并同上级指挥员进行数据交换。轻型无人机分队、反坦克炮分队、牵引炮编组也都装备了类似的设备。此外,各种主要型号的装甲装备也都配备了专门的软硬件综合体,车长使用车载计算机和通信装备终端收发数据。在新的装甲装备项目中,也将会考虑使用类似的设备,根据现有消息,这些网络中心化的项目最初计划安装在T-14坦克、新型装甲车、“联盟-SV”自行火炮等装备上,其他老式装备将在现代化升级期间加装类似设备,并已经在T-90M主战坦克、“姆斯塔-SM2”自行火炮等装备上进行了安装。这些设备可以让所有的分队和武器融入统一的网络。由于战术级统一指挥系统中包含R-149MA1通用司令部指挥车、R-142NMP、MP-1IM通信车等装备,在战斗活动中,这些装备能够建立信息指挥场,在所有的指挥员之间根据需求快速自由交换现实数据。此外,还计划将战术级统一指挥系统同现有的一些兵种级部队指挥系统进行融合。为此,标准的指挥所最终将补充一系列软硬件模块,例如,通过使用“巴尔瑙尔-T”系统,防空指挥将能够同战术级统一指挥系统进行兼容,而老式的炮兵系统可以使用统一的1V172-2通用指挥车。

战术级统一指挥系统部署要点

在战术级统一指挥系统中,使用了对俄军而言可称得上是新事物的网络中心原则,这意味着在总的指挥回路中,即包括了各级指挥所,还包括了独立的分队、车辆等,系统的每一个要素都能够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同时,同其他要素、本级或上级进行协同,因此,在系统中没有所谓的对于所有回路都至关重要的中心。在统一指挥系统中工作的每辆战车、每个分队、每部侦察设备都向综合数据平台发送有关判明的企图以及其他信息,这些数据很快能够被统一指挥系统中同级别或上级的每个用户获取使用。兵团或部(分)队指挥员几乎可以在选择火力兵器的同时,分发目标并进行目标指示。实际上,借助战术级统一指挥系统,能够实时构建尽可能详细的战场地图,标绘出敌人的各种目标以及已经判明的企图。藉此,指挥员可以看到行动区内所有的情况,并最高效的运用兵力兵器。还有消息称,统一信息系统中还能够接入人工智能计算设备,其能够分析情况,并为指挥员定下最优决心提供建议。

在部队中试验和应用战术级统一指挥系统的经验显示,这一系统在当前的组织编制结构中能够大幅提升兵团、部队和分队的各项能力指标。特别是使指挥回路的行动速度提升了2倍,有关敌情数据的更新速度提升了3-4倍。相应的,对重新出现目标实施更加快速打击也成为可能——从探测到毁伤目标仅需要几分钟时间。自动化的指挥、通信、导航、识别综合设备以及信息保障设备共同组成了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基础。

兵团(部队、分队)通信系统是部队指挥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开展战术指挥的手段,其由行动任务、行动地点、行动时间上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各种在统一计划下为确保部队和装备指挥的通信节点和通信线路组成。兵团(部队、分队)通信系统用于在准备和开展高机动作战行动,以及在行动区内高度分散的情况下为部(分)队提供保障。决定兵团(部队、分队)通信系统运用条件的主要因素应当考虑:

兵团(部队、分队)作战编成、加强配属部队编成、加强配属兵力兵器编成;

兵团(部队、分队)战斗队形;

战术标准;

兵团(部队、分队)在军团(兵团、部队)战斗队形中所处位置;

使用的控制系统;

部队和通信分队的组织编制结构以及其所使用通信装备的质量和数量情况;

潜在敌人对通信系统及其要素实施反制的概率;

兵团(部队、分队)作战行动地区的物理-地理环境。

兵团(部队、分队)的作战编成是确定指挥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组成和配置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战斗开始后,敕属武装力量各军兵种分队、特种部队分队加强诸兵种合成兵团(部队、分队),战斗队形中兵团(部队、分队)编成内和配属分队内各要素对战斗进行全方位保障。为此,兵团(部队、分队)应当在遂行局部冲突任务时,开展防御(进攻)战斗任务,实施反击,并在部队集团中行动。

在远离部队交火线及其他部队的地区部署兵团及下属部(分)队指挥所,是对兵团(部队、分队)通信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研究显示,兵团指挥所在遂行作战任务时(尤其是在进攻中)具备较高的机动性,并且将近50%以上的时间都在移动当中,而下级(营-连-排)部队的指挥基本都是在移动中完成。

敌人的各种行动对兵团(部队、分队)通信系统的功能也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美军现行的“反作战指挥系统”概念,计划使用行动中15%的侦察、电子压制、高精度武器及常规火力毁伤兵器用于开展电子战。通过对侦察、毁伤和电子压制装备技术性能进行分析不难看出,目前已经没有任何一种指挥系统能够完全规避敌人的装备。在组织压制时,敌人可能使用下列电子战兵力兵器:

中长波、长波:军用无线电发射中心、无线电通信系统发射机、导航系统发射机、民用发射中心;

中波:全球战略系统大功率固定式发射机、导航系统发射机、民用发射中心;

短波:军用发射中心、全球战略系统发射机、民用发射中心、陆军电子战部队移动式装备;

超短波:陆军电子战部队移动式装备。

通过分析在近年来军事行动中远程通信技术领域的成就,可以认为战术级指挥所内的人员应当配备:

稳定的加密电话通信;

通过电子邮件的附件发送文本、语音和视频;

稳定的加密视频通信;

进行电话和电视电话会议的同时收发文本信息;

能够持续访问指挥系统的服务器、数据库,并进行文件和数据检索;

可以进行电脑、声音或视频会议。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目前,兵团(部队、分队)仍按照习惯建立了直连的通信系统结构。此外,完善武器装备、战斗行动、装备实战运用,都在客观上要求必须解决一系列问题。例如,在大量散布在作战行动区内的目标之间保障指挥信号交换、及时(近实时)通报情况、发送导航和识别数据等。这些问题都无法使用现有通信系统解决。

对无线电通信遭受破坏情况的分析显示,90%此类事件是因为没有更新工作频率、未正确选择天线类型以及部署地造成的。其余10%是因为使用了错误的设备以及违反操作规程。

无线电波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具备传播性。其限制了最大通信距离、信息的传输速度以及其他特性。另一方面,具备这样或那样的传输特性决定了工作频率。无线电波的传输性质及频段的容量决定了带宽。无线电通信国际条约规定了无线电频率和无线电波的波段划分。在发射频点上辐射的无线电波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接收频点上收到。在地表上方传播的无线电波称为地波或近地波,个别到达电离层并反射的波称为电离层波或空间波,而一些保障通信的无线电波距地面较远的,因此地面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被称为自由空间波。当前,武装力量中战术级指挥最常用的是短波和超短波。短波频率为3-30MHz:波长100-10米,通过地面和电离层波传播,使用相对小尺寸天线和低功率发射机即可实现远距离通信,可用于无线电广播、无线电爱好者活动、无线电电话以及无线电电报。缺点是传输条件不稳定,有衰减、盲区和“无线电回波”现象。超短波分为米波、分米波和厘米波、毫米波,频率30-300000MHz,波长1毫米至10米,通过地波和自由空间波传播,使用小尺寸天线并具有大频率容量,可用于无线电广播、无线电定位、电视以及卫星通信和无线电爱好者活动。缺点是通信距离受限,不能在有阻挡的情况下组织通信。短波和超短波在居民区、城市(根据遂行特种作战行动的经验)中,由于密集的楼房和建筑的反射,其使用条件愈发恶劣。在城市中工作时,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波会受到楼房的吸收、干涉、屏蔽,并受到大量的工业干扰。通过在居民点和城市中使用无线电的经验,可以得出以下建议:

1.在城市和居民点中,应使用短波波段进行无线电通信。

2.在有大规模工业干扰的情况下,建议转入更高的频率,并使用水平天线(行波天线、λ形天线或垂直半波天线)。

3.必须谨慎选择电台和天线的部署地,确保周围的建筑不会遮挡通信方向。

4.如果条件允许,天线或者电台应当部署到楼顶。

综上所述,不能让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彩钢房顶屏蔽天线或电台。因此,对于影响选择天线部署地的条件,为更好进行通信,应当选择平地,或干扰不大的树林或城市。

通过分析兵团(部队、分队)指挥系统功能和需求条件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只有通过建立灵活的通信系统,实现多种建立和执行通信的自动化进程,适应快速的环境变化,根据终端需求满足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换,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

声明:本文来自战略前沿技术,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