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后重新登录人人网,你会看到你青春的截止日期。三个月前,一篇人人网的青春回忆帖刷屏网络。不少人试图找回密码,登录人人网翻看曾经的信息发现,最后更新的一条状态已是多年以前。 

11月14日,人人网再次走入公众的视线——人人公司宣布将人人网社交平台业务相关资产,以2000万美元的现金对价出售给北京多牛传媒。 

成立于2005年的人人网被卖了,你曾在这个网站上留下的青春数据该何去何从?多牛传媒相关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公司将承担起人人网的运营责任,会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人人网用户数据的保密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这意味着人人网的用户数据也将随人人网一起交由多牛传媒管理。 

我的青春数据会被清空吗?
可停用账号、无法注销

人人网易主,早有端倪。今年8月,一篇名为《13年了!曾经记录青春的人人网,你还记得吗?》的刷屏文章,引起了人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一舟的注意。他对此发文感叹,称想和用户讨论下人人网的未来。 

“大家都珍惜自己的青春回忆,人人也何尝不怀念曾经的辉煌?”陈一舟坦言,人人网已回不到过去,自己也不再适合做年轻人的社交产品。当时他透露,人人网有可能交由外部团队和公司合作。 

果然三个月后,这个曾经记录过上亿年轻人青春的网站被收购了。对此,陈一舟表示,“我很高兴为人人网社交平台业务找到一个新的归宿和起点。” 

11月14日,人人公司宣布子公司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已同意将旗下社交网络平台人人网、人人直播,以及相关的一揽子业务,以2000万美元的现金对价出售予北京多牛互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人人网被卖的消息一出,不少网友感叹“青春不再”的同时,也在追问“我们留在人人网的青春记忆会去哪里?” 

部分用户关于人人网数据的讨论。

南都记者注意到,人人网的隐私声明提及,“在未得到您的许可之前,本站不会把您的任何个人信息提供给无关的第三方(包括公司或个人)”,但并未明示当公司业务发生重大变更,用户数据将如何处理。 

人人网的隐私声明。

十年前,来自北京的小马注册了人人网账号,她在平台上传了数百张照片。每张照片底下至今可以看到好友的留言互动。在得知人人网被卖后,她希望能注销账号,便发邮件询问这些照片、好友留言、日志状态等数据能否打包导出。人人网的客服回复称,不提供打包服务,如小马希望留存照片需要在网站内一张张自行下载。 

此外小马还发现,人人网账号也无法彻底注销。尽管网站设置内有“停用账号”选项,但“停用账号”仅会将账号置于锁定状态,且他人无法访问其人人页面。也就是说,一旦“停用账号”,小马的所有数据只是被隐藏而非删除。 

11月22日,南都记者尝试申请“停用账号”,页面出现提示,用户仍可在任何时候复活账号,账号复活后包括日志、照片、发帖等所有信息都存在。 

人人网的停用账号功能。

多牛传媒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我们注意到有用户反馈,人人网在历次升级服务过程中,存在个别数据丢失、密码账号丢失的问题,我们会尽可能帮助用户解决这些关于数据方面的问题。” 

我的数据是否也被打包出售了?
多牛传媒:将妥善保管人人网数据

根据2013年3月,人人网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其注册用户达到2.8亿,八成用户为80后和90后,用户发布带地理位置信息的原创内容每天可达170万条,累计超过7亿条。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3月31日,人人网的月独立登录用户数约为3100万。 

人人网易主,用户姓名、学校、联系方式、照片、更新的日志状态,与好友的聊天内容等与隐私相关的数据可谓庞大,这些信息将何去何从,同样令外界关注。 

部分用户关于人人网数据何去何从的讨论。

长期研究数据权属和数据交易规则的广西民族大学华南区块链大数据法治战略研究院院长齐爱民认为,虽然目前国内相关法律以及会计核算制度并未明确将数据与现金、知识产权等作为公司财产的一种,但却不能否认数据的财产属性。因为在数据时代,用户体量和数据挖掘分析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 

有业内人士透露,在买卖社交、电商、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等一些数据重资产公司或业务时,数据往往是买家看重的核心资产。数据的价值可能超过商标、专利、软件著作等传统无形资产。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学峰告诉南都记者,按照公告,北京千橡网景科技把“人人网社交平台业务相关资产”出售给北京多牛互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必然涉及到用户个人信息等数据,因为这些数据是社交平台业务资产的一部分,受让方在运营社交平台时会使用到这些数据。 

针对用户数据处理的问题,11月22日,南都记者联系北京多牛传媒,对方回应:随着并购的完成,多牛传媒将承担起人人网的运营责任,将会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人人网用户数据的保密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的确,与多牛传媒进行数据层面的打通是这次并购的重要看点,”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旗下的媒体矩阵拥有6.8亿注册用户,主要是中国的年轻用户族群,他们在泛娱乐的各个领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提高内容连接的效率,多牛传媒将考虑用整合内部资源等措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使用价值。

数据由多牛传媒接管,我可以不同意吗?
企业应履行告知义务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那么,这种基于公司业务收购而导致数据控制者发生变化的情况,是否也需要征得用户同意呢? 

多位专家告诉南都记者,要求数据控制者的变化经过用户授权同意,并不现实,目前的相关规定也没有将“用户同意”作为交易的前提条件。用户必须同意的前提将增加交易的不确定性,不利于数据重资产行业的资本流动和资产组合优化等商业活动。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当收购此类业务时,企业无需向用户做任何交代。 

根据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指出,当企业发生收购、兼并、重组时,应向用户告知有关情况,同时变更后的个人信息控制者应继续履行原个人信息控制者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规范要求如果变更个人信息使用目的的,应重新取得用户的明示同意。 

按此规定,人人网和多牛传媒需要就收购一事告知用户相关的情况,同时多牛传媒还应继续履行保护人人网数据的责任与义务。如果多牛传媒将这些数据用于新的目的,需要再次征得用户同意。 

或许是意识到数据资产对一家企业的重要性,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通过持续跟踪国内近2000家平台的隐私政策发现,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在完善隐私政策时,开始注重明示当企业发生合并、收购、破产清算时会如何转移用户信息的规则。当停止产品服务时,有企业明确提出,将停止继续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活动,对所持有的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或匿名化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当企业发生重大变更时,用户对自己的数据也并非毫无控制权。《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指出,平台应向用户提供方法撤回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同意授权。撤回同意后,企业后续不得再处理相应的个人信息。 

“如果用户不同意数据控制者的数据处理行为,可以通过撤回数据的方式来进行反对,企业在此种情形下不得转让其数据。”齐爱民说。 

此外,据南都记者了解,今年5月25日生效的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还规定用户享有数据可携权,即用户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就由其自身行为产生的数据提供下载服务。 

也就是说,按照GDPR规定,无论人人网是否发生重大变化,都应该允许用户有权能够选择打包下载自己的个人数据。尽管基于技术可行等原因,国内现有的法规暂未将数据可携权予以落实,但据南都记者观察,已有包括知乎等互联网企业在其隐私政策明确了用户享有该项权利。 

人人网被收购后,我的数据安全吗?
多牛传媒:全力确保用户隐私安全

对于人人网此前的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多牛传媒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将充分尊重和继续恪守既有的承诺,还会按照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完善和升级。 

多牛传媒方面表示,近年来美国社交网站的用户隐私,数据安全问题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包括社交网站、搜索引擎、硬件公司等各大公司都在今年调整了隐私数据方面的政策。他们将密切关注这些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的调整趋势,全力确保用户隐私安全。 

“如今,数据日益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资产,我国乃至全球对于数据保护的法律规范亦日趋严格。因此在收购了人人网这类数据平台后,企业应当尤其重视数据合规工作。”齐爱民告诉南都记者。 

的确,当下互联网行业里的并购重组已非常常见,作为收购方的企业又应当如何做数据合规呢? 

国内某上市公司法务总监薛女士建议,收购方的数据资产尽职调查清单应该全面覆盖目标公司的用户数据的全部流程、所有场景及其内部数据治理能力,比如评估数据(主要指用户个人信息)收集的正当合法必要、多国适用法要求、数据流转与共享情况、数据安防能力等。

在她看来,如果数据资产本身有很大的瑕疵,那么将给获取这些数据的收购方带来“风险”,而不是“价值”。如果发现数据资产有不可克服的“原罪”,比如来源不合法,则应考虑取消交易,或者在收购后,删除、彻底匿名化这些数据。 

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副院长丁晓东对南都记者表示,当企业发生重大变更时,并非让用户知悉就够了,未来对于这些信息的使用还需符合合理预期的原则。如果要把数据应用于新的场景,尤其是过程中可能带来更多风险的话,企业应当以非常明确的方式告知用户,并采取相应数据保护措施。 

在数据开发利用上,齐爱民则提醒如果未经用户同意将数据用于用户画像等,可能侵犯用户的消费者权益。数据流通方面,企业未经用户同意将其数据转让给第三方,轻则可能超出目的范围使用数据,重则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采写:南都记者李玲 冯群星

声明:本文来自南方都市报,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