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战争作战体系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以栅格化网络系统为支撑,以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武器平台为主体,以有人/无人协同、分布式作战、蜂群作战为主要作战样式,具有去中心化、信息聚能、智能决策、跨域释能的体系作战优势。

智能化战争作战体系的主要特点

智能化战争作战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涉及作战概念创新、作战力量重构、武器装备研发、全域战场融合、作战指挥控制和作战行动保障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变革。

战场生态智能重构 智能化战争与传统战争相比,在作战体系、作战力量、作战系统和作战效能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一是作战体系以融制散。智能化战争作战体系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各要素即插即用、模块化编组,通过高速、保密、多手段的网络信息系统,链接为一个互联互通的有机整体,相互间的关联度、融合度、联动性增强,共同构建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行动和智能保障的体系作战能力。二是作战力量以群制单。智能化战争中,作战力量是由众多智能化装备、系统和人员组成的作战群体,有人与无人作战单元混合编组,大量低成本、智能化的无人作战平台被成建制规模化运用,能自主感知、分析和判断战场态势,动态自主组合,实施有/无人的蜂群协同攻击,形成非对称作战优势。三是作战系统以网制链。智能化战争采取类似搭积木的方式,构建以云环境为支撑,人工智能架构紧密耦合的作战系统,实现传感器、信息网络的跨军种、跨平台、跨系统的异构互联互通,将“杀伤链”升级为“杀伤网”,功能节点分散部署,部分节点功能的损失不影响整体作战效能的发挥。四是作战机理以智制愚。智能化战争中,战争的复杂性呈指数级增长,即使拥有信息优势,也不能正确决策,作战重心从以信息为中心向以认知为中心转变,作战机理从夺取制信息权向夺取认知权转变,核心是“算”,智力主导,智力所占权重超过火力、机动力和信息力。

战场态势全域感知 智能化战场的侦察探测范围扩展至陆、海、空、天、网、电等各个作战域,战场态势数据呈爆发性增长,对战场态势智能认知的需求日趋强烈。一是全域战场。战场不再局限于传统陆地、海上、空中等单一领域,而是涉及更加复杂和多维的空间,包括太空、网络、认知空间等。人工智能技术能全时、全域对各类战场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处理和融合,实现对全域综合态势的实时感知、分析和预测。二是数据主导。数据是智能化作战的核心,是战场态势感知的基础。当数据量不够大时,数据只是离散的“碎片”,当其达到并超过某个临界值后,这些“碎片”就会在整体上呈现出规律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数据背后的事物本质。通过智能化的大数据挖掘,能叠加形成全域战场态势,驱散“战场迷雾”,为高效指挥决策和行动创造先决条件。三是算法赋能。智能化作战的复杂性和作战速度与信息化作战不可同日而语,单单依靠人脑,难以对复杂战场环境进行整体研判。需要依靠智能算法模拟人类智能,实时收集处理战场数据,融合生成战场态势,识别潜在威胁和机会,将算法优势转化为认知优势,进而转化为决策优势,从而赢得主动、奠定胜势。

战场筹划智能决策 面对作战节奏空前加快的智能化战争,作战指挥必须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态势研判、任务规划、方案生成、分析决策、行动管控等能力。一是作战目标向自动筛选拓展。利用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可分析对比获取的战场数据,自动准确检测和分类识别敌方目标,并对高价值目标进行追踪分析,按目标等级、威胁程度、打击成本等排序,生成打击目标清单,提出打击目标建议。二是作战筹划向智能分析拓展。智能化战争中,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类脑智能等先进技术深度嵌入作战筹划和指挥的全过程,通过对海量作战数据进行高效分析和处理,能减少主观误判干扰,高效进行任务规划和作战协同,仿真推演、评估方案计划,缩短筹划时间,提高决策精准度。三是指挥决策向人机融合拓展。智能化战争中,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紧密结合,战争决策由凭借经验的“人脑决策”向人机融合、云脑赋能的“智能决策”转变,充分利用指挥员的丰富经验、直觉判断和创新谋略,以及智能化系统的大数据处理能力、计算速度和精确性,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指挥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战场行动分布协同 在智能化战争环境中,通过先进的信息网络和智能化系统,可将分散的作战单元构建成一个作战体系,实现作战力量分布协同、联合作战。一是作战力量模块化编组。突破原有相对固定的编队作战模式,将大量有人、无人作战力量划分为具有不同结构、功能和任务的模块化单元,在泛在智联“云网络”的支撑下,构建分散部署、功能完备、抗毁性强、优势互补的协同作战体系,基于实时共享的战场态势和作战需求,实现“按需组合”和“量身打造”。二是作战样式分布式协同。智能化战争基于先进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采取高效、灵活的分布式协同作战样式,通过共享战场信息和优化作战力量配置,实现对敌的快速打击和有效控制,通过分散部署和灵活调整,降低被敌发现打击的风险,通过高度智能的人机交互系统,实现有无人协同和智能无人自主作战。三是作战效果精准化释能。智能化作战体系能根据战场态势及作战需求,基于智能决策链和杀伤网,按照“谁合适、谁主导,谁有利、谁打击”的原则,精确控制作战力量和作战行动,显著提高作战效能。同时,减少误伤和附带损伤,降低战争风险。

DARPA“海洋物联网”提升海上分布式态势感知能力

战场保障智能支撑 智能化战争催生作战保障加速向智能化转型,呈现出保障体系分布化、需求实时化和行动无人化的特征。一是保障体系分布化。智能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具有多域性、多维性和不确定性,分布式作战是未来趋势,作战保障必须依托智能保障系统和链路,打通军种保障壁垒,由集中统一保障调整为机动灵活、智能调控的异地联动保障,由集中式、粗放式保障向区域式、精确式保障转变,满足多领域、多方向、多点位、多任务的保障需求。二是保障需求实时化。能对获取的保障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分析和共享,通过大量学习历史保障数据,在行动实施前预测各类保障人员、物资和装备的具体需求,以文字、图表的形式生成不同阶段、不同时节、不同任务的保障计划,更好地利用保障资源、组织保障行动、提升保障效能。三是保障行动无人化。通过智能系统与无人装备颠覆传统保障模式,构建智能保障体系,实现保障需求与保障力量、资源之间的自主协同和智能匹配,提高保障效率和响应速度。利用无人机、无人车等装备,可完成威胁度高、环境恶劣的高强度、远距离保障任务;利用智能机器人,可完成伤员搜救、洗消排爆等特殊保障任务;利用网络视频系统,可完成远程装备维修、医疗救治等保障任务。

智能化战争作战体系的关键技术

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撑,智能化作战体系具有系统组成复杂、空间范围宽广、前沿技术密集、跨学科、跨领域等特点,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马赛克战” :推动美军智能化作战体系发展

态势感知与融合技术 这是保障智能化战争的关键技术之一,涉及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以及对战场态势的深入理解、预测和展示。主要是利用各种侦察装备、传感器获取全域战场多源、异构、海量的作战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智能化技术,对不同来源、不同格式、不同特点的信息和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分析,基于人机融合、视觉设计实现全方位、多手段的战场态势呈现,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判断战场态势发展趋势和敌方作战意图,识别预警战场威胁。乌克兰危机中,乌军使用美Palantir公司的“先进算法作战系统”,利用AI分析卫星图像、开源数据、无人机拍摄的画面以及地面报告等信息,为指挥员提供实时军事决策建议。通过海量数据学习和比对,能够辨别假目标,识别各种伪装手段。对俄军动向,前线10公里内的能够分钟级预警,前线30公里内的能够小时级预警。

动态组网与通信技术 这是支撑智能化作战体系的支撑技术之一,确保在高度动态变化的战场环境中,各作战平台能高效灵活通信、实时共享信息,实现智能化指挥控制,有/无人协同作战。动态组网技术使得作战单元能根据战场环境和作战需求,快速、灵活地构建和重组通信网络,保持通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信息实时传输和共享;智能通信技术能构建高速、保密、大容量、低时延的通信网络,支持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通信方式,满足智能化战争多样化通信需求;区块链技术可构建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的对等网络,满足复杂战场环境中的弹性保密通信需求。美军2021年启动的“任务集成网络控制”项目,集多种先进技术于一身,依托作战云,把各作战域的感知、决策、打击、评估的线性杀伤链进行交叉重构,构建跨域杀伤网,形成全局对局部、多域对一域、体系对平台的综合优势。

区块链技术有望打破互联网时代的数据霸权

智能决策与控制技术 这是赢得智能化战争的核心技术之一,能为智能化作战提供高效、准确的决策支持和精确的作战控制。智能决策主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海量战场信息的精准分析、判断和预测,为指挥员选择作战时机、计算作战规模、预测作战行动等提供最优推荐,推演评估作战方案,高效组织任务规划、作战协同和保障,缩短作战筹划时间。智能控制主要通过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硬件设备和软件算法,实现对无人作战力量的精确控制,根据作战需求和战场态势,自主调整作战行动和策略。美军为应对稍纵即逝的战机,先后启动了大量技术研究项目,探索将侦察—判断—决策—攻击(OODA)中的许多底层决策由智能AI做出并直接下发部队,大大压缩了OODA回路时间。

无人车指挥控制与协同作战仿真演练系统

无人系统与集群技术 这是构建智能化作战体系的重要技术之一,能实现高效自主、智能协同作战,作战领域进一步拓展,作战样式进一步丰富,作战能力进一步增强。无人自主系统将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艇、水下无人航行器等大量低成本无人平台高度集成,构建具有抗毁性、低成本、功能分布化等优势的柔性联合作战体系。集群作战通过能力互补和行动协调,实现“1+1>2”的作战效能,具有群体智能涌现固有的复杂性和随机性特性。无人系统与集群作战都高度依赖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算法和模型,实现自主决策、智能规划和协同作战,将成本优势转化为数量优势,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智能优势转化为速度优势。近年来,美军针对无人机蜂群编队飞行、通信组网、自主决策、智能控制、协同作战和发射回收等领域,先后开展了“小精灵”“灰山鹑”“金帐汗国”等不同类型的蜂群项目建设,在系统架构、平台研发和智能控制等方面取得不少突破。

智能化战争作战体系发展的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等高精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智能化作战体系越发庞大复杂,其在实际运用中将造成多重影响,涵盖了传统观念、道德法律、网络安全等多个维度。

颠覆战争观念 一是传统军事思维往往依赖作战人员的直觉和经验,而智能化战争彻底改变了以人为主的指挥控制和决策模式,更加强调人机融合,一方面要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辅助增强作战的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又不能让机器智能完全取代和淘汰人类。二是以往作战体系是有中心和重要枢纽节点的,打击这些节点就能瘫痪敌作战体系,而智能化作战体系则是分布式、无中心、网络化的,任何一个节点被毁瘫,其他节点都能迅速替代或自适应重构,有别于传统的体系破击作战指导。三是传统作战体系以有人作战平台为主,而智能化作战体系由大量有人、无人智能化平台混编而成,以人为主导的作战样式面临作战云支撑下的有人+无人自主协同作战挑战。

催生“数据霸权” 一是在智能化战争中,大量的态势信息、作战指令、作战数据等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和交换,一旦网络被攻击或破坏,将严重影响作战体系的正常运行。生成式AI具备发现网络漏洞、生成恶意代码的能力,这大幅降低了实施网络攻击的门槛。二是智能化战场的核心,包括物联网、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其基础都是大数据,对手可能会针对性地发布误导性信息,制造“战争迷雾”,从而影响战场认知和决策,拥有强大数据收集、信息处理、大模型训练能力的一方,能逐步形成“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催生新的“数据霸权”。三是智能化作战体系依赖机器自主学习和自主决策能力的实现,这既是智能化武器的优势也是弱势所在,其极易遭到样本植入、模型仿制、对抗性输入、数据中毒等新型攻击,发出错误指令甚至相反指令。

重塑战争规则 智能化作战体系可能会引发侵犯人权,挑战国际现行准则等问题,这来源于智能化战争新的武器装备、毁伤机理、作战样式。一是在智能化作战体系中,许多决策过程可能由算法和自动化系统完成,这些系统可能缺乏人类道德判断的能力,如何确保机器智能的决策符合道德要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自主武器系统挑战了战争责任主体的唯一性原则。传统战争模式下,人类是承担战争责任的唯一主体;智能作战中,自主武器系统可以在无人干预条件下实现自主感知、决策和行动,并将人类完全剥离系统回路,这可能引发战争责任归属争议。三是现有的国际法和规则主要是基于传统战争的,对于智能化战争的新特点和新问题缺乏明确的规定,这就需要国际社会积极通过技术、政策、法律等手段为人工智能武器确立行为准则,建立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国际规则。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智能化作战装备不断投入实战运用,各国也在竞相推进智能化作战体系的论证和发展。我们应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前沿,前瞻预测智能化战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速构建具有信息聚能、智能决策、跨域释能优势的智能化作战体系。

版权声明:本文刊于2024年 10 期《军事文摘》杂志,作者:孔光、王新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转自《军事文摘》”。

声明:本文来自军事文摘,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