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4年10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技术政策如何塑造可持续繁荣的世界?》报告,报告讨论了技术政策在确保技术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成果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元战略编译报告主要内容,旨在为读者就技术政策领域的讨论提供相关参考。
一、技术政策的指引作用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就业创造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推动力。从印刷术到互联网,从半导体到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技术使得世界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联系并逐渐数字化。在这个世界中,传统的保护消费者、保障隐私和维护安全的机制可能面临挑战。因此,良好的技术政策有利于营造技术进步的环境。此外,技术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会随着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有所不同。
(一)创新与经济增长
技术政策旨在通过技术政策为新兴或关键技术项目提供资金(如半导体、量子技术或5G),或为现有产品创造新的技术功能,如为后量子(PQ)加密提供支持。这些技术政策可以包括直接投资、实行税收激励、提供补助金和研发资金等。
(二)共享价值、保护消费者和伤害减轻
技术政策旨在减轻与技术相关的潜在危害,尤其是可能对人类福祉构成道德挑战的领域。例如,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规定了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如聊天机器人)中用户权利的限制和审查,以防这些系统面临滥用或操纵的风险。
(三)选择与竞争
在制定技术政策时,需要仔细考虑其对生产者、用户和公众的影响。政策选择可以为技术开发者和消费者设计规则,但如果政策仅提供一个选项,就会限制灵活性。相反,提供多个政策选项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四)国家安全与全球竞争力
技术政策应支持发展尖端技术,同时保障国家安全,防止网络犯罪等潜在风险。国家安全往往成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涉及信息技术和相关创新时。全球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应对因数字化而带来的国家安全威胁。
(五)政策的互操作性
鉴于技术跨越多个司法管辖区,政策冲突和重复的情况时有发生,政策制定者应寻求建立一个全球通用的政策框架,以简化跨境技术监管流程,强调互操作性。政策的互操作性非常重要,特别是当政策影响到广泛的利益相关方时。政府应考虑文化、结构差异,并评估政策对全球合作的影响。
(六)基于评估风险的技术政策
通过评估风险,技术政策可以根据技术的性质、预期影响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潜在影响来采取不同的措施。政策制定者应意识到,不同的技术场景可能会带来不同的风险,因此有必要采取灵活的应对措施。
(七)从设计入手,面向未来
将核心原则嵌入技术政策(如问责制、伦理和隐私)以及适当的激励结构,对于确保创新与社会价值和伦理标准保持一致至关重要。“从设计入手”和“面向未来”的方法强调在技术政策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主动整合核心原则、战略情报和前瞻性的技术评估。这种方法确保了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在基础层面得到解决,而不是等问题出现后才被作为事后反思处理。
(八)基于证据的技术政策
由于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基于证据的技术政策在决策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数字工具可以帮助补充现有的监管工具并增强监管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政策制定者可以做出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明智决策。
二、技术政策的设计应保障安全
(一)个人数据保护
数据保护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然而,由于大多数司法管辖区都有自己的隐私立法和数据保护法,因此在允许数据传输之前,很难比较隐私保护措施并确定这些保护措施的兼容性。这限制了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跨境数据传输(CBDT)是减少司法管辖区之间出现此类问题的关键法律制度。CBDT制度需要发展,成为个人数据保护立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网络安全
随着数字化转型和传感器及物联网系统的增加,物理基础设施(如照明、安全、交通设施)日益与数字化整合。信息技术(IT)和操作运营技术(OT)之间的重叠越来越多,国家层面逐渐意识到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措施管理这些政策。然而,这种活动削弱了全球网络安全管理的选择一致性。例如,一些司法管辖区要求报告所有的数据泄露事件,无论其严重程度如何。而另一些地区则设定了较高的报告标准。这种差异给跨越多个司法管辖区的网络安全事件响应带来了困难,尤其是在违反行为跨越多个司法管辖区时。
(三)在线安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从现有素材中生成新的图像、视频和音频材料,从而加剧了身份伪造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导致欺诈、操纵或其他形式的网络犯罪增加。在印度、非洲大陆,网络犯罪正呈现激增趋势,2023年第二季度的网络攻击数量同比增长了23%。随着人工智能工具变得更强大、更容易获取,虚假信息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可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破坏性影响。
三、技术政策的设计应以人为本
(一)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阻碍教育和就业的一大障碍,尤其是在农村和低收入的城市地区,缺少互联网的接入将大大减少在线学习和远程工作的机会。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一份报告,截至2023年,全球约33%的人口(约26亿人)从未使用过互联网,其中大多数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然而,即使在发达国家稳定的高速互联网也并非普遍存在。美国22.3%的农村地区缺乏固定的地面宽带覆盖。这种差距不仅限于互联网接入,还包括数字素养方面的差异,如某些群体缺乏必要的技能来有效地使用数字工具。
(二)隐私问题
在数据成为新货币的时代,隐私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从公民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方式越来越感到不安。例如,社交媒体和智能设备的用户常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意数据收集,这些数据可能被用于有针对性的广告或其他更具侵入性的目的。此外,公司或政府滥用或利用数据用于监控或歧视性行为,可能会进一步削弱人们对数字系统的信任,加剧人们对隐私侵犯的担忧。
(三)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
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推动了效率和创新;另一方面,它对就业安全和劳动力结构造成了重大风险。制造业和零售业已实现了大规模自动化,这导致了许多工作岗位的消失。然而,不仅是传统的体力劳动面临威胁,白领职业也在被人工智能取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出,全球40%的就业岗位容易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发达经济体面临更高的风险。然而,人工智能的兴起也为就业创造了积极的可能性。世界经济论坛认为,人工智能不仅会重塑现有职位,还会创造如人工智能设计师等新的角色。为了让这种转变顺利进行,必须采取适当的教育改革和技能发展措施,以确保公民为这些变化做好准备。
四、技术政策的设计应考虑环境与社区
(一)技术的可持续性
2022年,工业领域的能源使用占全球总量的26.6%,产生的温室气体(GHG)排放占21%。然而,问题不仅仅在于能源消耗和相关排放,还在于浪费。全球仅有约17.4%的电子废弃物得到回收利用。此外,电子废弃物每年至少导致570亿美元的关键原材料损失,例如铁、铜和金。甚至在地球轨道之外,废弃物问题也在引发关注。低地球轨道(LEO)上有超过34000个直径超过10厘米的空间垃圾,总重超过5500吨。随着私营组织逐渐进入太空并缺乏监管,迫切需要制定严苛的政策来进行限制。
(二)推动绿色技术
在提出实现可持续性的挑战的同时,技术也提供了许多机会。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和谷歌的最新报告指出,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帮助减轻5-10%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并预测与气候相关的事件和采取优化气候行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有很大的潜力通过优化能源消耗进一步推动零碳目标,尤其是在数据中心等能源密集型操作中。
(三)社会和道德问题
某些技术可能会对社会造成破坏,对核心价值观和个人权利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某些技术进步在变得更智能的同时,也加剧了种族偏见。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在对100多种面部识别算法的研究发现,这些算法识别非裔和亚裔面孔的误报率比识别白种人面孔的误报率高10到100倍。同样,虽然有些技术被用于支持人道主义行动等善举,但它们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
五、提高政府监管机构的动态能力
(一)明确技术政策制定和成功实施/交付所需的动态能力
政府监管机构需要在动态能力上进行投资,以便及时、敏捷地应对技术突破。这些能力包括技能(技术和领导力专长)、能力(态度和行为),以及关键的适应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未能做到这一点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全球Edelman Trust Barometer调查结果指出,59%的政府监管机构缺乏对新兴技术的足够理解,无法有效监管这些技术。而且当机构管理创新不善时,有27%的人更有可能认为技术的进步对他们没有好处,同时有22%认为其不适合他们。
(二)有效构建政府监管机构的动态能力
关于如何构建政府监管机构动态能力,需要重点关注以下6个方面:
1. 如何在整个公共部门快速、大规模地构建能力,同时避免落入追逐最新技术潮流的陷阱;
2. 如何构建能够应对政府内部(国家/地方)和部门之间协调挑战的能力;
3. 如何有效地与多利益相关方合作,预测趋势;
4. 如何在战术(垂直)和战略/系统(水平)层面上构建能力;
5. 如何使政策和监管周期适应技术政策的变革需求;
6. 如何应对不同的变化因素,例如背景、地理和价值观的差异,以提高政策效果。
六、扩展多方参与促进技术治理
由于在技术生态系统的设计和管理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数量众多,技术政策的制定变得日益复杂。各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必须考虑技术如何影响各类利益相关群体。多方参与需成为促进日益复杂的技术治理的方式,兼顾支持创新和保护个人的权利与利益。
(一)激励协作
利益相关方往往有着不同的利益和目标。例如,政府可能优先考虑促进公共安全和福利的监管框架,而企业可能优先考虑利润最大化和市场竞争力。创新者可能寻求推动技术的界限,而不希望受到过多监管的限制,而民间社会组织可能倡导优先考虑环境可持续性、社会公平和个人隐私的政策。这些不同的优先事项在对齐激励措施时会产生紧张关系和冲突。利益相关方在时间范围、技术理解水平上的差异以及权力不平衡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协作的挑战。将利益相关方的激励措施与共同目标对齐,要求包容性的参与式政策过程,促进各方信任,并形成对技术创新的利益与风险的共同理解。
(二)有效的利益相关方协作机制
在地方法规范围内的能力限制,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跨越司法边界的技术面前,必须通过多方利益相关者协作来促进各国间的合作。应建立有效的利益相关方协作机制,以促进国家和国际层面上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协作。这种机制结合了政策制定的多样性和技术专长,使整个社会的跨部门交流成为可能,以弥合知识、技能和协调方面的差距。
七、结语
对政策制定者来说,一个重要的挑战是如何在抵消影响之间找到创造性的方法,使工作持续运转,而不是屈从于对立的需求。多方利益相关者从根本上改变了治理的行为,将不同部门的观点综合起来,以实现一个整体远远大于各部分总和的结果。这意味着放弃传统的、狭隘定义的利益,而专注于在相互信任的集体任务上。各个部门都需要打破固有的怀疑和不信任,找到双赢的方法。此外,技术难以长期保持稳定,所有人都将不断进行实验、迭代、原型设计和测试。蓝图式治理的时代即将结束,而灵活和适应性治理的时代已经开始。
(本文内容系“元战略”公众号原创编译,转载时请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
参考来源:世界经济论坛
参考题目:
Technology Policy: Responsible Design for a Flourishing World
参考链接:
https://www.weforum.org/publications/technology-policy-responsible-design-for-a-flourishing-world/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译者 | 元战略智库高级研究员
编辑 | 寂谷
审校 | Zoie Y.Lee
声明:本文来自元战略,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