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地(Commons),维基百科如此解释:「公地是社会所有成员共享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属共同持有,不为任何人私有。」我们当下生活的时代, 监控资本主义 与广告技术共生。而且我可以这么说,隐私不仅仅是道德,也可以是价值,还可以是商品,还有,它甚至应该属于公共。
你肯定纳闷了,隐私没有「私」,还能叫隐私吗?让我们这么想,十几岁的未成年人(和他们的监护人)打算以每月20美元的价格将个人隐私出售给Facebook,和你,或者和社会有关系吗?当然,你可以说用孩子举例不恰当,毕竟我们都可能为人父母。那如果换作成年人呢?成年人选择出售他们的隐私,你们管得着吗?和你有什么关系?
答案是:确实有关系,再准确点的话,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有关系。如果很多人同时出卖自己的隐私就有关系,如果隐私在社会里大面积商品化,也有关系。隐私就像投票。个人隐私就像每个人手中的一票,通常情况下与任何人无关(除了自己)…… 但当每个人的隐私积累起来,效果就和选举投票的多寡一样,会对每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去年5月份写过,「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是『个人隐私』的问题,而是重大的公共安全问题。事实上至少产生了三个问题。」即:
隐私的缺席会阻吓个体思想和异议思想。私人空间是社会的试验田。没有隐私就意味着社会常规之外的行为,特别是当下违反社会公序的行为,失去了生长、改善的空间。(请记住,社会存在着很多从一度「绝对非法」过渡到「完全合理」的事情,比如二三十年前的一些口袋罪、同性恋或者西方社会的大麻文化。)
如果隐私成为商品,变成只有富人才买得起,那么富人就可以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等来威胁和迫害挑战现状的人,从而使阶级固化。
积累的隐私数据会更加频繁地用于大规模的公众舆论操纵。诚然,剑桥分析的作用目前被夸大了,但可以想象在不远的将来,他们向客户描绘的图景会变成现实。Keras之父、现任Google人工智能研究员的弗朗索瓦•肖莱(François Chollet)如此写道:「关于人工智能, 我真正担忧,真正希望提高大家警觉的是:人工智能拥有的高效大规模操纵人类行为的能力,以及企业和政府籍此进行的不当使用。」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们的隐私通常没有特别的意义,但从集体角度来说,隐私属于公众。任何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特别是形成规模的,都会造成公众风险。
我并不是说,为了每月20美元向Facebook交出隐私违背了基本公民素养,或是败坏道德。出售隐私的决定完全合理合法,如果想象成像把牛拉到公用草地上吃草(参考: 公地悲剧),无论是饲主还是牛,就都想得通了。
我想说的是,对于社会来讲,廉价出售隐私之于无偿收集隐私没有任何改善,而且可能恶化,尤其是当隐私商品化导致公用地更快退化(更多的牛把草消耗完)的时候。又说回之前的比喻,每个人手里的那一张选票基本也不那么重要…… 但如果有公司给选民每月20美元,买他们以后所有的票,你会答应吗?我们必须捍卫隐私,把它视作公众财产,而不是能随便卖给资本家的私有物。无论是隐私还是和我们自己,都更重要。(Jon Evans)
声明:本文来自TechCrunch中文版,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