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8日,美国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公布15名成员构成名单,由此,委员会成员已全部就位,将根据《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规定履行职责。该委员会是近年来美国国会与政府围绕人工智能开展的一系列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立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安全层级,从顶层统筹指引全美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监管链条,为聚合各方之力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蕴含巨大的军事应用潜能,是世界主要国家竞争博弈的焦点。为加强国家安全领域人工智能全局统筹,美设立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总体牵引人工智能发展。
(一)成立背景
一是人工智能领域研发投资快速增长。据统计,自2015 年以来,美联邦政府对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的公开研究投资增长超过40%(不含国防和情报部门非公开投资),其中,2017年即超过20亿美元。在国防领域,2014年,美国防部发起“第三次抵消战略”,将人工智能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技术领域之一。近年来,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先后部署20多个项目开展深入研究。2018年9月,美国防部宣布在未来五年投入20亿美元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在2019财年预算中,特朗普政府首次将人工智能、自主系统和无人系统指定为政府研发优先事项,指导各部门加大投入。
▲DARPA对人工智持有的观点
二是一系列指导政策相继出台。2016年,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举办一系列研讨会,并由此发布《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准备》《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计划》和《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三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报告。当年5月,国家科技委员会下设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小组委员会,监控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并帮助协调联邦政府相关活动,6月,该委员会推出《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执政后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第一次谈及人工智能,强调主要竞争对手正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威胁美国国家安全。2018年1月,美《国防战略》明确将人工智能描述为“将改变战争特征”并能够为包括非国家行为体在内的敌人提供日益复杂能力的重要技术,视其为美国核心能力现代化所需要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年5月,美召开首次“美国工业界人工智能峰会”,邀请亚马逊、Alphabet、美国银行、波音公司等知名企业参会,其间发表题为“为美国人民提供人工智能”的报告,彰显特朗普政府对人工智能的重视。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还宣布组建人工智能特别委员会,由联邦政府中最高级别研究部门官员组成,向白宫就跨机构人工智能研发重点提供建议,同时帮助政府、私企和独立研究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委员会目前正在更新2016年《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会上还批准成立网络和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间工作组(IWG),协调联邦人工智能研发投资。
▲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负责人迈克尔·克拉奇奥斯在“美国工业界人工智能峰会”上向来宾致辞
三是国防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发展。2017年4月,国防部成立“算法战跨职能小组”,启动人工智能项目“专家工程”。2018年7月,国防部设立联合人工智能中心,负责制定人工智能的“国家使命倡议”,改善与私营部门、学术界和军事盟友的合作,吸引人才,为人工智能用于国防建立伦理框架,并协助落实《国防战略》,大力推动军事人工智能应用。按计划,国防部将在2019年春季发布一项人工智能研究战略。
(二)主要职责
为更好地统筹全美人工智能发展,2018年8月,根据《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要求,美正式组建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使命是着眼于美国的竞争力、国家保持竞争力的方式和需要关注的“伦理问题”,审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开发和相关技术的进展情况,全面满足美国国家安全和国防需要。
委员会将为国会和白宫提交人工智能报告,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建议,具体包括: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和相关技术方面的竞争力;保持美国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机技术的领先地位;了解国外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鼓励私营企业投资人工智能;劳动力教育和奖励计划,以吸引高质量的候选人加入AI领域;与人工智能军事化有关的风险;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建立鼓励开放源码共享数据的“数据标准”;制定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隐私和安全措施;以及“委员会认为与国家共同防御有关的任何其他事宜”。
(三)运行情况
委员会由15名成员组成,经国会领导人、国防部长和商务部长任命产生,主席由前国防部常务副部长、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合伙人罗伯特·沃克和Alphabet公司技术顾问埃里克·施密特共同担任,成员中行业代表包括甲骨文公司联合CEO萨夫拉·卡茨、亚马逊公司网络服务CEO安迪·雅西以及谷歌云人工智能主管安德鲁·摩尔;学术界代表有达科他州立大学校长格里菲斯、佛罗里达人类与机器认知研究所CEO肯·福特,加州理工学院和NASA的共同代表喷气推进实验室人工智能小组主管简志伟;情报部门代表有In-Q-Tel投资公司CEO克里斯特·达比和美国情报高级研究计划局前局长贾森·马西尼;非盈利科研机构“SRI国际”信息与计算科学部主任威廉•马克、管理咨询公司柏科国际顾问卡特里娜•麦克法兰和风投公司阿尔索普路易合伙公司吉尔曼•路易等。民间社团组织代表为索罗斯旗下的“开放社会基金会”合伙人米尼翁·克莱本。委员会在美国行政体系中保持独立。
美《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为委员会拨款1000万美元,用于委员会筹建和运行。国防部备忘录显示,美国防部已根据要求将1000万美元“转交”委员会。该委员会计划到2020年10月结束使命,运行时间22个月,其间将定期召开会议,并至少发布三份报告,第一份报告最迟在2019年2月向白宫和国会提交,另两份年度报告分别在2019年8月和2020年8月提交。
▲2016年特朗普与硅谷科技巨头的会议现场
二、主要特点
(一)站在国家安全高度统筹全局
国家安全是美政府第一要务。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被冠以国家安全之名,其组建及运行受到美国国会高度重视,并在《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专设条款批准成立。委员会将立足美国国家安全和国防紧迫需求,针对竞争对手和技术领域发展情况向国会和白宫提供建议报告,以保持国家竞争力和领先优势、确保美国国家安全。这些报告将从标准、数据、技术、机制和伦理等方面统筹指引全美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为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奠定重要基础。
(二)紧密衔接军事人工智能发展
委员会的建设和运行与国防部密不可分。从委员会成员看,其联合主席施密特值得关注的另一身份是美国防部国防创新委员会主席,国防部成立“联合人工智能中心”即由其提议并推动促成。就任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后,施密特将与罗伯特·沃克共同解决人工智能的数据标准、风险管控、安全和隐私措施以及最重要的军事应用伦理等基础性难题,可与国防部联合人工智能委员会工作形成衔接,为后者协调统筹军事人工智能投资、项目研发和应用提供指导。另一联合主席沃克曾任国防部常务副部长,是五角大楼人工智能的重量级支持者。他视人工智能为实施“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核心使能技术之一,主张将“人工智能与自主系统”引入未来部队,大幅提升美军作战能力。在任期间,沃克曾极力推动军事人工智能发展,首次提出算法战概念,以推动国防部加速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及机器学习等关键技术。此外,委员会其他成员也多与国防部有紧密联系。
(三)构建军民融合创新生态体系
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汇集来自国防、学术界、技术公司、咨询公司和风投组织的顶级精英,致力于研究推动国家人工智能总体发展,破除人工智能标准、数据、技术、机制和伦理各领域发展障碍,为军民融合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奠定基础,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建立人工智能领域国家领先优势。
三、影响分析
(一)破解人工智能军事应用难题
人工智能军事应用主要面临“标准、数据、技术、机制和伦理”等难关。委员会的成立,首要致力于解决标准关和伦理关难题,通过统一标准,推进数据融合与共享应用,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奠定基础。委员会还将推动建立覆盖全美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使技术与产业紧密结合相互增益,提升技术发展后劲。而伦理准则的制定,将为机制的健全和人工智能的武器化应用扫除最大障碍,未来人类将可能不再是战争的完全主宰,自主机器将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战争模式也将由此发生颠覆性改变。
(二)实质推进“第三次抵消战略”
作为委员会联合主席,沃克在任职国防部常务副部长期间,他是美军“第三次抵消战略”的设计师和重要推手。2017年卸任后,沃克加入新美国安全中心担任高级合伙人和高级国防顾问,主持人工智能和国家安全特别工作组,继续为美政府和国防部提供重要的决策建议。沃克长期关注人工智能,认为人工智能是“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关注重点,其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推进“第三次抵消战略”的观点从未改变,其所在的人工智能和国家安全特别工作组主要联合国家安全领导人与人工智能专家共同研究AI革命对国家安全带来的挑战和问题。2018年发布的《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人工智能--每个决策者都需要知道的问题》《人工智能时代的战略竞争》等六份报告均出自新美国安全中心。此次任命,将有助于沃克协调军地资源,为抵消战略的深入演进提供重要推动力。
(三)加速推进智能化时代来临
20世纪70年代美军提出的“第二次抵消战略”,加速了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并引发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1993年,美国在原有的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和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之外又成立了内阁级的国家科技委员会,通过宏观科技体制组织,制定信息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协调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当前,特定领域专用人工智能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人工智能发展的整体合力仍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商业领域已显著领先军事领域的现实条件下,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建立,将为加快军事领域发展、提升国家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奠定重要基础。同时,也彰显美已在国家层面做好加速迈入智能化时代的准备。
来源:美国防部网站等/图片来自互联网
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 袁政英
声明:本文来自国防科技要闻,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