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宇尘埃

政务大数据,字面意思即政务相关的大数据,也就是大数据技术在政府业务领域的实例化。

如同诸多曾经的新兴技术(SOA、软件即服务等XAAS,云计算、物联网,以及智慧政务、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等智慧ALL),大数据似乎也在逐渐成为过往,被AI、机器学习等旧事重提的“新”技术所替代。

从业务层面来说,电子政务已经被逐渐淡化,政府的信息化、数字化进程已经初步完成。从城市治理层面的智慧城市、从国家治理层面以政务服务导向的政务互联网+,是当前政务发展的主旋律。

如今,政务大数据已经伴随着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融合、政务数据资源化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等业务专题的发展,在政务领域逐渐形成燎原之势。与此同时,中央政府也多次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全国各地、各级的大数据局也迅速成立,并承担起推动、引导和监管区域大数据发展的专业智能。

因此,我们努力去探求一下政务大数据的本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政务大数据的核心是“政务”,大数据是其表现形式和载体

“政务”广义来讲,可以涵盖政府主导或参与开展的所有事务和社会活动。我们政府所倡导的政务是以社会服务为导向的,公民、法人、外国人和社会组织是重要的服务对象。

从政务的发展历程来看,至少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1阶段:无纸化办公与政务公开(G2G,办公自动化OA,门户网站)

该阶段的标志年是2000年,以办公自动化、专项业务应用和双门户(互联网门户、政务网统一信息/应用平台)作为建设内容的重点。本阶段以政务电子化、政府上网和政务服务一体化为主要特征。

在政务工作电子化之后,出现了两个突出问题:内部办公打印纸“贵”(该打印的一样也没少)、网站年年考核评比、内容更新“老大难”。

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逐渐聚焦于区域电子政务/行业电子政务,其标志年是2004年,三网、四库、十二金,在G2G的基础上,由内而外开始有了G2C和G2B,实现了初步的“联接”。

第2阶段:应急指挥、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综合体、数字化、集约化)

该阶段的标志年是2008年,跨机构、跨部门协同(含指挥、调度),城市公共资源、基础设施数字化,实现综合治理。关键词是“整合”、“云化”、“协同”、“智慧”、“互联”。

在政务领域提的是“智慧政务”,以数字城市、市民一卡通、应急指挥、一站式行政服务大厅、全程网上政务服务、网格化治理、数据中心为主要建设内容,以城市整体、全局的视角,综合运用物联网、虚拟化、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提供协同、高效、综合的政务服务能力,智慧城市具体到智慧政府上,本质上是以“政务互联网+”为重要展现形式的,政务网络化是其主要特征。

第3阶段:政务新阶段(政务共享融合、政府数据开放,数据化、智能化)

以大数据、机器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为特征的新阶段,即现阶段。该阶段的标志年最早可以追溯为2012年。以数据视角来看,本阶段已经基本完成了政务大数据的数据积累、汇聚和数据加工、治理阶段(标志年为2016年)。在政务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政府越来越重视政务数据的综合治理、价值创造以及基于政务数据的模式创新。

从宏观面来看,当前发展阶段仍处于更好的提供“响应式”服务层面,如便民惠民的“一站式”。我们至少还有两个阶段要走,一是常规政务服务的精准化,二是主动政务服务的常态化。当然,这两个阶段也可以合而为一,精准服务和主动服务将是重点。要想精准、想主动,基础是信息获取的全面性与准确性的平衡,化繁为简、去伪存真是重要抓手。

大数据相关技术对保障政务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很有帮助。套用一句“不结合业务的架构都是不靠谱的”。同样,不与业务深度相融合的大数据技术都是缺乏实质意义的,政务大数据的核心就是政务本身。

政务大数据的基础是政府信息化,是其新阶段、新发展

在大数据风生水起的过程中,政府信息化似乎成了一个相对比较低级的词汇,甚至电子政务行业好像也变成了夕阳产业。事实上,从技术本身的视角来看两者并不是非A即B,两者有区别、更有紧密联系。没有了大数据技术支撑的政府信息化只是电子政务的初级阶段,没有了信息化基础的政务大数据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为了大数据而大数据,不仅不利于政务信息化程度的提升,还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形象工程,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曾和一位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沟通智慧城市技术有多领先、多超前,他在认认真真听完之后讲道:“你所讲(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上的先进性毋庸置疑,但更重要的是真真切切能给老百姓带来的益处。你们如果做好这一点,这个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就一定会有成效,会得到社会的真正认可”。

政务大数据的价值、资源化以及所谓背后的价值,归根到底是要创造经济和社会收益,要有利于政务工作的开展。从某种程度上讲,政务大数据是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的新阶段、新发展

政务大数据的重点是让政务数据“会说话”,让其拥有“智慧”

“政务大数据”将是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获取采集渠道、主题分类标准、挖掘分析模型等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制定整体战略。如电信业务蓬勃发展过程中,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骚扰诈骗电话精准营销等乱象完全依赖于“后治理”会比较被动,还是需要做好前瞻设计,使之在“安全沙箱”里运行和提供服务。

政务加上了大数据,工作重点是要让政务数据成为“智慧”的政务数据,其重要表现就是“会说话”。

比如公安大数据就要形成经侦、刑侦、技侦等公共安全的综合智库并且能够自全景展示及业务参照。农业大数据或食品药品监督就要形成生产、加工、检验、流通及销售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立体监管。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就要从前期立项、招投标、签约、履约、验收后评价等过程中,形成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转换的自优化模型。

政务大数据的价值是实现综合政务服务的集约化

政务服务的门类比较多,涉及不同的服务对象、不同的服务主体、不同的服务内容。

政务服务的集约化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数据聚合后使需要链接多个业务系统的政务服务被简化,可以直接从数据层面从源头来实现业务的整合;

二是数据聚合的机制建立后,政务大数据的全面性、覆盖度和综合性得到显著改善,从而反作用于政务服务并有效提升其质量。

与此同时,政务大数据使主动的政务服务成为可能,对改善公民、企业等主要服务对象的客户体验将有显著成效。

政务大数据的未来是数据自治,是政务AI+

政务大数据的建立,依赖于自顶向下的数据规划和自底向上的数据治理。

数据规划是面向业务主题的,主题数据的规划对整体的数据治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数据治理是面向元数据的,政务元数据及政务数据元的标准化、规范化是重要基础。

就当前而言,数据规划与数据治理相结合,是政务大数据质量和价值的重要保障。然而,政务大数据的未来一定是能够实现自我治理的,并能够实现对业务变化的自适应性。可以预见,未来政务的发展方向也是会以“政务AI+”为主要方向的。与此同时,政务大数据将成为“政务AI+”的重要基石。

综上,政务大数据的核心和本质就是“政务”本身,无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TC601官方观点或立场。

声明:本文来自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