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原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院长 徐北巨少将

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把军民融合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等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在发展战略上,深刻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发展格局上,强调指出:“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在发展领域上,明确指出:“要推动搞好顶层设计和战略筹划,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推动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推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加快我军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特别要求:“要坚定不移走军民融合式创新之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军事创新体系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之中,实现两个体系相互兼容同步发展”,“要强化责任担当,狠抓贯彻落实,提高法制水平,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协同创新,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论述,立意深刻、富有创见、内涵丰富,明确了方向、标定了路径、提供了遵循。

一是坚持以习主席讲话精神为指导,把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正确方向。 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军民融合的路线图,提出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强化了党对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因此,必须在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大战略下认清地位作用,推进军民融合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由单一领域向综合领域跨越,由区域和行业层面向国家主导层面提升;必须在国家安全与经济建设相协调的大格局下把握基本原则,既要有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责任,又要积极支撑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在市场与战场相贯通的大趋势下找准实现路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同步提升军事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弘扬好拥政爱民、拥军优属优良传统,又注重从制度机制层面探索创新,巩固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

二是准确把握军民融合战略要求,积极主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国家已经在军民整合整体布局上,形成了“六个体系”的重点,即:基础领域资源共享体系、先进国防工业体系、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社会化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提出把“六个战略必争领域做强做大”、“六个重点统筹好”。要坚定方向抓落实、增强信心,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充分利用军与民已构建的人才基础优势、技术支撑优势、创新发展优势和市场探索优势,合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要着眼发展找差距、补齐短板,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铁一般”、打造“四有新人”,在思想观念、融合水平、工作指导、运行机制等方面治短补弱;要把握大势抓机遇、主动作为,抢抓新一轮强国强军的战略机遇,既用心做到“军转民、民参军”,又着眼“为我所用”加强筹划协调和发展引领。

三是紧紧扭住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切实有效增强军民融合发展目标。 要强化需求牵引谋融合。研究搞清强军“建什么”、打仗“要什么”、部队“缺什么”,我们“有什么”、能够“补什么”、重点“融什么”,为做好军民融合工作奠定基础。要纳入军地规划统融合。军民融合涉及国防和经济建设,关乎国计民生和重大领域发展,必须搞好顶层设计,纳入军地整体规划。通过双向纳入、深度融入,把需求对接好、项目统筹好、资源配置好,融出质量、融出效益、融出生产力和战斗力。要突出重点领域抓融合。融合推进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治军之道,要在得人”。要不断拓宽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培养军事人才渠道,使军事学历教育、军事任职教育和军事技能教育与国家教育体系对接,并积极加大退役各类军事人才教育、使用力度,加快军地人才双向培养交流使用,满足部队多领域、多系统、多层次、多类型人才需求。融合推进装备能力建设。军事技术、武器装备是创新实践的大舞台、军民融合的突破点,要加快提升理论与技术、武器与装备、训练与作战的军民融合,主攻“民参军”、强化“军转民”。融合推进信息化建设。借力信息产业中大数据、云计算、智能体、无人化等发展,着力加强移动通信、跨域信息、网络安全、导航定位等军民合建共用技术发展,形成有效的军民融合产业。融合推进保障能力建设。继续加大军民融合保障改革力度,依托社会资源、市场手段、政府力量推进军事技术、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军事保障各项建设,拓展企业力量参与的广度、深度和力度。

四是着力破解重大现实问题,在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提高创新驱动能力。习主席科学前瞻“十三五”时期军队建设发展,鲜明提出“五个更加注重”,抓住了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关键,体现了新的军事发展观和方法论,是今后一个时期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战略指导原则。要坚持战斗力需求牵引。坚持把军事人才培养和武器装备技术创新植根于国家科技创新和全民教育体系之中,围绕构建陆、海、空、火和战略支援军事人才与武器装备“五大力量体系”,充分认清军事人才和武器装备是由大向强、崛起复兴的战略支撑,丰富创新源泉、夯实创新基础、增强创新活力,提高人才培养敏锐度,强化技术创新理解力,及时发现军事价值,提出军事需求,培养军事人才,推动军事运用,使战斗力标准真正立起来、实起来,在服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国家利益拓展和强军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坚持融合共赢理念。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综合交汇点,是军民融合创新要素聚集高地,也是军民融合人才联合培养、技术协同创新体系的重要组织。因此,应充分发挥需求牵引、人才支撑、技术推动的主导作用,思考和引领军地部门打破门户之见、教育分隔、技术壁垒和体系垄断,跳出自我封闭、自我发展、自我教养的误区。要坚持“强精尖”优先导向。瞄准重大发展领域、重要作战方向、重装军事力量和重点岗位急需,聚焦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的强军目标,加速培养和造就军事作战、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保障的作战力量型、创新驱动型和综合保障型的领军人才、尖子人才和稀缺人才,以军民融合的有效方式,培养和造就新型的军事指挥人才、军事作战人才、军事管理人才、军事技术人才和军事保障人才,并形成新型军事人才的衍生聚合效应。

五是有效推动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创新发展,在把握国家战略的大局中不断深化。 军民融合是时代强音、国家战略、必由之路,是发展与安全兼顾、强国与强军统一的必然选择。一流军队需要一流人才。教育和人才培养有着天然的军民融合属性,把军队人才培养纳入国家教育大体系,是拓展联合育人、协同创新的重点,也是构建国家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战略格局。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强军兴军导向,坚持军民协同推进。要加强体系研究。站在构建军民融合国家教育和军事教育体系的高度,着力在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三个体系”上深化研究,即: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资源共享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为此,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构建国家总体布局,决策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的总体思路、目标方向和具体要求。要加强政策研究。重点围绕各类和新型军事领域的共性人才需求、专业人才需求、军民两用人才实际,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寻求正确的跟进和突破策略与政策,在超前布局、超前谋划上,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要加强可行性研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和军队人才培养与教育的可能投资方向、投资规模、投资潜力和投资比例等进行研究,对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的实现可能性进行评估,为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的科学决策、具体步骤和军事效益提供可行性支撑。

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跨军地的重大改革,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是国家大略。军民融合,利国、利军、利民、利企,是富国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从强国强军的大方略上,以改革创新为突破,以军民融合为助推,以责任担当为驱动,看清形势、看清方向、看清道路,做到在观念上融、行动上融、力量上融、科技上融、资源上融,出研究、出理论、出思路、出方法、出智慧、出建议,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贡献智慧力量。

本文刊登于《网信军民融合》杂志2019年1月刊

声明:本文来自网信军民融合,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