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对抗部队作为新型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难、从严训练,大力转变训练作风,使训练最大限度地贴近实战,才能实现由人力密集型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使之成为克敌制胜的“电磁利剑”。
当前,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能战方能止战,只有提升打赢能力,才能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强军必兴训,实战先实训。电子对抗部队作为新型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摆脱旧的训练指导思想、升级原有训练条件、构建符合实战标准的考评体系,从难、从严训练,大力转变训练作风,使训练最大限度地贴近实战,才能实现由人力密集型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使之成为克敌制胜的“电磁利剑”。
实战化军事训练,是按照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紧密结合作战任务、作战对手、战场环境等要素条件,以按纲施训为基础,围绕作战全过程和作战必需技能而开展的训练。运行于新体制,新编制下的电子对抗部分队,不仅要从形式上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更要从作战方式、作战理念层面融入联合作战体系,其关键环节是如何加速推进电子对抗训练实战化,不断提升训练质量效益。当前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研究主要集中于创新训练方法、改进组织形式、优化训练模式、激发训练积极性等方面,而对于改进训练指导思想,做到以战领训的研究不多。重点从优化实战化训练指导、完善实战化训练条件、改进实战化训练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思考,并提出具体措施,以提升实战化训练的质量效益。
1 当前电子对抗实战化训练的主要问题
现行训练模式难以契合实战化训练要求
现行训练模式基本遵循先单后联、先专业后整体的逐级合成训练原则,按照单兵共同、单兵专业、分队协同、部队合同(联合)基本训练步骤实施。
单个人员训练以军事共同训练为基础,注重打牢专业基础,为分队训练做准备;整体训练以单站训练和编组训练为基础,逐级合成,注重培养分队整体协同动作水平。该模式的优点是层次清楚、上下一贯,便于部队训练的组织与实施,但同时也存在重程序推演、轻作战研究;重单要素训练、轻综合集成训练;重单课目推演、轻实兵实弹综合演练等问题,整体检验性、对抗性不强,不能牢牢抓住战斗力生成的关键环节,难以适应实战化训练要求。
现行训练保障难以满足实战化训练需求
现行训练保障主要依托营区周边自身训练场地及相关器材完成单兵单装训练,分队整体训练主要借助于大型综合训练基地实施环境构设及相关保障。场地不够、环境简单、对手不明等现实保障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子对抗部队训练质量效益,难以满足实战化训练需求。
因此,必须结合作战对手的各类用频装备,充分考虑可能采取的对抗手段、干扰频率、干扰样式、干扰强度等,充分考虑战场电磁环境的动态多变性,把信号密度、样式、强度和对抗性等多方面综合起来,设置近似实战的电磁环境。
现行训练考评难以检验实战化训练质量
现行训练考评主要是沿用传统的单课目、单要素、定性考评。静态考评多,动态考评少,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能客观反映受考部(分)队的真实战斗力。训练考评方法注重一时、一地、一个要素的考核,训练考核条件单一,没有贴近实战环境,没有从作战能力出发,导致考评对抗性、检验性、针对性不强。训练数据不完善,注重考核数据多,平时训练对数据关注少,连续性不强,并对数据缺少必要的手段分析,就数据论数据的多。训练标准不客观,没有从实战角度出发设置考评条件,难以检验实战化训练质量。
2 提升电子对抗实战化训练质量效益的措施对策
以战为引领,走开对抗式实战练兵路子
加强实战化训练是贯彻强军目标、聚焦能打胜仗的有力抓手,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斗争准备。只有将作战问题研究作为实战化训练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切实搞清楚打什么仗、怎么打仗,实战化训练才能具体扎实。
一要深化实战化作战案例研究。充分借鉴国外军队理论研究成果,加强对电火一体、体系破击制胜机理研究,深化“电子对抗作为新质战斗力对联合作战行动影响”的认知。通过作战实验、兵棋推演、实兵演训等多种形式,实践检验不同作战样式、不同层次的联合作战电子对抗理论成果,充实完善、战略、战役战术联合信息对抗理论体系。
二要强化实效性组训方法。牢固确立“链路聚能、新装增能、战法释能”的练兵理念,打通指挥信息链路,按照“装备联、软件通、信息融”的要求,确保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装备手段一体联动,形成合力。训强新型主战装备,按照“主战主训、新装强训”的思路,重点结合新专业、新装备编配部署。创新实用管用战法,按照“先单装、后系统、再体系”的步骤,创新总结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电子对抗装备手段的作战运用方法。
三要推开对抗式演练模式。整体训练阶段重点围绕提升侦扰毁瘫、电磁攻防、软硬打击和联合作战的电子对抗能力,精心设计对抗焦点,突出双方对抗力量不对等、手段不对称等难局研练,突出指挥链路不通、情报支援不了、火力引导不上等险局研练,突出临机改变对抗条件、增加新型目标、调整演练地域等困局研练。
以需为牵引,加强针对性训练条件建设
紧密结合电子对抗专业特性,以训练需求为牵引,聚合训练场地保障能力,进一步解决电子对抗专业训练场地少、对手单一等问题,不断提升实战化条件下的保障水平。
一是积极拓展训练平台。在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系统公共平台中心和战略战役兵棋系统建设中,拓展电子对抗训练功能,构建全军电子对抗指挥训练模拟系统,为深化电子对抗组织运用能力提供手段平台。
二是深入研究“电磁蓝军”建设。着眼夺取战场制电磁权,深入研究美国、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等信息系统运用、电子战力量部署和装备战技性能、运用特点及主要作战对手电子信息系统和电子战能力。采取实兵实装、设备器材、等效仿真等综合手段方法,逼真构建维系作战对手的电子信息目标体系,全面按照“电磁蓝军”的战术要求组织实施对抗行动。
三是有序推进电子对抗靶场建设,立足现有电子对抗靶场设施,结合作战对手的信息武器装备、作战运用规律、主要用频装备战技性能及组织运用特点,设置不同体制、不同功率、不同型号的用频装备设备,以满足电子对抗力量的训练需求。
以实为标准,完善实战化考评体系内容
进一步完善实战化考评体系,科学合理地确定实战化考评标准,牵引实战化训练落到实处。
一是明确实战化考评内容。战略电子对抗力量,重点围绕维护太空和电磁空间安全,突出海上军事斗争电子对抗准备。战役电子对抗力量,重点围绕各战略方向、各军兵种作战任务拓展和能力转型,突出联合电子对抗作战运用。战术电子对抗力量,重点围绕合成部队担负的具体作战任务,突出按建制伴随各作战集团遂行作战任务。
二是细化实战化考评标准。根据电子对抗部队实战化训练活动类型,从训练时间、内容、条件、效果等方面构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标准体系,为实战化训练评估提供依据。按照“侦扰一体、软硬一体、联合作战”的电子对抗需求,实现作战部队快速反应、态势感知、指挥决策、电磁攻防等方面的具体标准要求。
三是强化实战化考评监督。考评要出真招、见实效,敢于较真碰硬。坚决摒弃“练为看、练为考”,“难不施训、险不验兵”的和平积弊,强化作风转变强化考评杠杆作用发挥,促进实战化训练全面落地见效。
3 结论
1)新体制新编制下的电子对抗部队训练,任务繁重、时间紧迫,需强化实战化训练指导思想的研究,进一步理清作战任务,细化训练标准,为电子对抗部队开展实战化训练提供理论支撑。
2)训练条件建设作为开展实战化训练的物质条件,需着眼于电子对抗部队特点,借鉴其他兵种训练模式,注重提升信息化水平,强化创新性成果运用,做好统筹规划,逐步满足电子对抗实战化训练需求。
3)电子对抗实战化训练考评有别于机械化时代的训练考评,电子对抗专业实战化训练考评信息化程度高、训练考核节奏快、效果考评难度大,需进一步完善考评体系、健全考评指标、改进考评方式,更好地促进电子实战化训练的开展。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茆学权,邹鹏飞,敖琪
作者简介:茆学权,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军事训练、兵种战术。
注:本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19 年第4 期,敬请关注。
声明:本文来自科技导报,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